• 从剥削论到调节论-《资本论》的当代价值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从剥削论到调节论-《资本论》的当代价值研究

全新正版现货

31 6.9折 45 全新

库存2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陆国梁 著

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ISBN9787503543166

出版时间2010-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45元

货号20913967

上书时间2023-10-24

天涯淘书阁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章 教科书和工具书对《资本论》的片面解读
 一 关于完整性——三卷本和卷都不完整
 二 关于研究对象——经济学原本是“节约”学
 三 关于出发点——从一定的社会经济时期、利己的人和价值一般出发
 四 关于劳动二重性——劳动二重性的关系区别不同的经济时期
 五 关于前提和假定——长期忽视的部分
 六 关于价值——一种调节劳动的社会工具
 七 关于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复杂劳动未必是多倍的简单劳动
 八 关于劳动和服务——两者都可以成为商品
 九 关于价值的保存和创造——保存和创造的都只是“非价值
 十 关于劳动力的价值——要区分社会的人和非社会的人
 十一 关于剩余价值论——注意既要“剩余”,又要有“价值”的条件
 十二 关于利润——生产要素的调节工具
 十三 关于劳动的“自乘”——注意与有机构成论和平均利润下降论的自洽
 十四 关于利息——货币资源的调节工具
 十五 关于地租——土地资源的调节工具
 十六 关于剥削——要区分剥削活劳动和剥削劳动的社会生产力
 十七 关于资本——要区分以“过度劳动”为源泉的资本和以“节约人力和费用”为源泉的资本
 十八 关于有机构成论——注意与社会必要劳动价值论的自洽
 十九 关于平均利润率下降论——注意与劳资对立说的自洽
 二十 关于转型论——是一个已经被马克思放弃的假定
 二十一 关于分配——只有一种按社会需要的内在比例进行的有效分配
 二十二 关于所有制——要区分所有制和所有权
 二十三 关于斯密——调节论的鼻祖
 二十四 关于李嘉图——实际上他把劳动只是当做价值量的尺度来考察
 二十五 关于阶级和阶级性——人类社会有共同的思维、目的、任务、利益、特性和事业
 二十六 关于革命——旧社会可能和平地长人新社会
 二十七 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一切自发性的消除
第二章 马克思的经济分期方法
 一 生产资料的发展程度
 二 劳动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三 劳动二重性的相等与否
 四 劳动对资本形式上从属,还是实质上从属
 五 生产方式是保守的,还是不断革新的
 六 劳动与资本的关系是轴心,还是要素
 七 直接劳动是不是生产的基础
 八 劳动是不是可以分为为自己的劳动与为别人的劳动
 九 生产的目的是使用价值,还是交换价值
 十 是简单流通,还是资本流通
 十一 剥削活劳动,还是剥削劳动的社会生产力
 十二 分工是否凝固
 十三 人自身的发展程度
 十四 人对生产的控制程度
 十五 财富的尺度
第三章 价值一般
 一 价值既是交换的尺度,又是调节劳动的尺度
 二 价值的要素是需求和满足这种需求的难度
 三 价值规律是社会自然规律
 四 人的全面发展是价值规律的目的
 五 价值要靠第三物来表征和计量
 六 价值与财富不是一回事
第四章 简单商品社会(含“种”资本主义生产形式)中的价值
第五章 商品社会(含“第二种”资本主义生产形式)中的价值
第六章 论剩余价值
第七章 论有用性
第八章 论经济增长
第九章 论所有制
第十章 论阶级
第十一章 重析西方学者对《资本论》的责难
附录一 总纲要(马克思经济理论的32条关键文本)
附录二 马克思零星穿插在《资本论》卷中的22处社会必要劳动价值论 

内容简介】:
本书打破对《资本论》的苏联范式解读,对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进行结构性创新:根据马克思的文本和方法,区分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时期,在阐述价值规律一般的基础上,分别阐述适用于不同时期的价值规律特殊,即以活劳动等于社会必要劳动为前提的活劳动价值论和以活劳动不等于社会必要劳动为前提的社会必要劳动价值论,从而使对《资本论》的解读从剥削论深入到调节论,区分剥削性的利润和调节性的利润,重新确立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普适性地位。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全新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