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宋礼学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北宋礼学研究

全新正版现货

106 7.7折 138 全新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丰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72698

出版时间2016-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138元

货号23979358

上书时间2023-10-23

天涯淘书阁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全新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由刘丰所*的《北宋礼学研究/哲学宗教研究系 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一书以北宋时期的儒家礼 学为主要内容,将礼学放在宋代儒学发展和哲学思想 演变的脉络当中,并结合北宋时期特定的政治背景和 历史发展,采取以哲学思想的分析为主,结合经学文 献、社会政治以及礼仪制度而形成的一种较为综合的 研究。书中重点研究了《周礼》与北宋儒学发展的关 系,宋代学者围绕王安石《周官新义》而引发的争论 及其思想史的意义,集中讨论了宋代新兴的理学与传 统礼学之间的复杂关系,礼学的义理化过程,以及礼 在天理论的叙述模式中的地位和意义。北宋的礼学不 但是宋代儒学的重要内容,是理学的有益补充,而且 也是儒家礼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独特 的价值和重要的思想史意义。

目录】:

绪论章  宋代礼学的发展  节  礼学研究的三条途径  第二节  宋代的礼图学    一  宋代礼图学的兴起及主要内容    二  金石学与礼图学的发展    三  宋代礼图学的意义  第三节  经世学派  第四节  义理学派  附  宋代礼学著作简表第二章  《周礼》与北宋儒学的发展  节  近现代《周礼》研究的回顾    一  利用金文资料和文献考证对《周礼》成书时代的研究    二  《周礼》的思想史研究与成书时代的判断    三  《周礼》的时代背景与成书时代的研究    四  几点简单的看法  第二节  《周礼》的成书与战国时代的社会变革    一  战国时期统一思潮的勃兴与天子礼的制定    二  从中国古代国家形态的演进看《周礼》的成书    三  从战国时期儒家所设计的王礼看《周礼》当中王的地位和意义  第三节  《周礼》与北宋儒学的发展    一  从“古”到“三代”    二  《周礼》在北宋儒学发展过程中的意义    三  《周礼》与“推明治道”    四  “必有《关雎》《麟趾》之意,然后可以行《周官》之法度”    五  北宋时期礼学发展的历史背景第三章  政治与学术之间:王安石的《周官新义》  节  《周官新义》的编撰  第二节  王安石的礼学思想    一  王安石思想的主旨    二  王安石的礼乐论与心性论    三  王安石的礼乐论与宋代儒学的发展  第三节  《周官新义》与熙宁变法  第四节  《周官新义》的经学成就    一  融合各家的思想倾向    二  独具特色的训诂    三  重视经文的内在一致性和逻辑性  第五节  《周官新义》与宋代政治文化第四章  《周官新义》与宋代的《周礼》学  节  荆公后学的《周礼》学  第二节  两种有影响的看法    一  刘歆伪造说的出现    二《冬官》未亡说的流行  第三节  永嘉礼学    一  永嘉礼学的渊源    二  永嘉礼学的主要内容    三  永嘉礼学的主旨    四  永嘉礼学与理学第五章  礼学与理学的互动  节  王肃的三《礼》学与“郑王之争”    一  礼学是王肃经学的核心    二  郑玄与王肃礼学的争论    三  郑王礼学之争的性质    四  王肃礼学的义理化倾向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礼学思想的发展与转向    一  情礼的冲突与融合    二  三年之丧的确立及其思想史意义    三  变礼的意义    四  《周礼》地位的提升及其意义    五  魏晋南北朝礼学思想的转向  第三节  二程的礼学思想与宋代礼学的新发展    一  二程的三《礼》学    二  二程的礼学思想    三  “克己复礼”的诠释与宋代儒学的发展  第四节  张载的礼学思想    一  “以易为宗”与“以礼立教”    二  张载礼学思想的三层含义    三  知礼成性    四  变化气质    五  以礼立教的政治哲学  第五节  吕大临的《礼记解》与宋代理学的发展    一  吕大临的《礼记解》与《中庸解》    二  吕大临《礼记解》的诠释特色及其影响    三  《礼记解》中的“敬”及其与二程的分歧    四  吕大临论“中”及其与二程的争论  第六节  叶时《礼经会元》与宋代儒学的发展    一  叶时对于《周礼》的评价    二  以《中庸》解《周礼》:理学与礼学的融合    三《礼经会元》与宋代儒学的发展    附第六章  意义的呈现:礼制与思想的交融  节  战国时期儒家的变礼思想——以国家政权转移的理论为中心    一  禅让    二  革命    三  王鲁    四  选举    五  余论  第二节  周公“摄政称王”及其与儒家政治哲学的几个问题    一  周公“摄政称王”与汉代今文学    二  北宋儒学发展中的周公“摄政称王”问题    三  周公“摄政称王”的政治哲学意义  第三节  家礼中的政治意识及其政治作用——以《礼记》为中心    一  家礼的实质    二  家礼中的等级观念    三  家礼中的政治意识    四  孝的政治意识和政治作用    五  家礼与社会秩序的稳定  第四节  “濮议”与北宋儒学的发展    一  “濮议”中“亲亲”与“尊尊”的争论    二  “濮议”中父子与君臣之间的矛盾    三  何为“父子”?    四  “濮议”与宋代儒学的发展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全新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