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化学(李晓华)(第三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生物化学(李晓华)(第三版)

全新正版现货

27.3 7.8折 35 全新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晓华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34827

出版时间2015-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35元

货号23759234

上书时间2023-10-17

天涯淘书阁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晓华,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李晓华,1984年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生物化学工程专业,2004年毕业于广西大学微生物学专业(研究生班),1997年获高级讲师,2004年转副教授,曾任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主任,任职期间申报了生物制药技术专业、食品药品质量监督管理专业和*食品生物技术培训基地。

大学毕业后主要从事生物化学、发酵工艺学、药事法规、生物制药工厂设计的教学工作和为广西制糖行业培训技术工人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面为食品、发酵、制药三个方向。

从2004年起参加科技项目评估中心项目评审工作和自治区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项目评审工作。

2011年完成自治区级课题(广西民族药黑草的化学成分和药效研究)一个。 参加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主持的“甘蔗制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研究与编制”获2013年区南宁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五)。

内容简介】:
生物化学是一门与现代生物学、化学、分子生物学有一定程度交叉的学科,因此本书既保持了从分子水平上介绍生物化学知识的特色,又拓展了从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等方面介绍与生物化学相关的内容。本着“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高职高专教材编写要求,较重视实际应用问题。本书主要涵盖蛋白质化学、核酸化学、酶、维生素和辅酶、糖代谢、生物氧化、脂类及其代谢、蛋白质降解及氨基酸的代谢、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体系、物质代谢的调控等内容。

     本书供高职高专制药技术类、生物技术类专业使用,也可作为食品类及相关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

目录】:
章绪论1
一、生物化学特色1
二、生物化学的学习内容与其学习目的1
三、细胞组成成分与其生物学功能2
四、学习生物化学的要点与难点5
五、生物化学与生物工程技术、制药技术的关系5
思考题6
讨论题6
第二章蛋白质化学7
节概述7
一、蛋白质的定义与其生物学作用7
二、蛋白质的组成9
三、蛋白质的分类10
第二节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11
一、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与通式11
二、氨基酸的分类12
三、氨基酸的理化性质14
第三节蛋白质的分子结构25
一、蛋白质一级结构25
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26
三*、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31
第四节蛋白质的理化性质33
一、蛋白质的两性解离与等电点33
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34
三、蛋白质变性、沉淀与凝固35
四、蛋白质的颜色反应36
五、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鉴定37
六、蛋白质含量测定39
第五节*蛋白质与氨基酸类药物43
一、蛋白质与人体健康43
二、氨基酸药物43
三、蛋白质药物44
阅读材料三聚氰胺等检测与伪蛋白问题44
本章小结45
练习题45
讨论题47
第三章核酸化学48
节核酸的化学组成49
一、核酸的元素组成49
二、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核苷酸50
三、核苷酸的衍生物53
第二节DNA分子的组成和结构54
一、DNA的碱基组成54
二、 DNA的分子结构55
第三节RNA分子的组成和结构57
一、RNA分子的组成及种类58
二、RNA的一级结构58
三、RNA的二级结构58
第四节核酸的理化性质60
一、核酸的分子大小60
二、核酸的溶解性和黏度60
三、核酸的酸碱性质61
四、核酸的紫外吸收61
五、核酸的变性、复性和DNA杂交61
第五节核酸的提取、分离和含量测定62
一、核酸的提取62
二、核酸含量的测定63
三、酵母浸膏的生产及风味核苷酸的提取与含量分析64
第六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技术65
一、基因工程的概念65
二、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65
三、PCR技术66
四、DNA生物芯片67
五、核酸序列分析与基因组文库构建68
阅读材料69
本章小结70
练习题71
讨论题71
第四章酶72
节概述72
一、酶的定义与其生物学功能72
二、酶的发现简史73
三、酶的存在与分布73
四、酶的应用73
第二节酶的催化特性74
一、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共性74
二、酶催化的高效性74
三、酶高度的专一性74
四、内切酶与外切酶75
五、酶活力的调节76
第三节酶的命名与分类76
一、习惯命名法76
二、国际系统命名法77
三、国际系统分类法及酶的编号77
四、六大类酶的特征和举例77
第四节酶的化学组成与结构78
一、酶的化学本质78
二、酶的化学组成78
三、单体酶、寡聚酶、多酶复合体79
四、酶的活性中心80
五、调节酶80
六、诱导酶与结构酶81
七、同工酶81
八、抗体酶82
第五节酶的作用机制83
一、结构专一性83
二、立体异构专一性83
三、酶具有高催化效率的机理84
四、中间产物学说84
五、诱导契合学说85
第六节酶促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86
一、酶促反应速率的测定86
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86
三、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86
四、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88
五、pH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89
六、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90
七、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90
第七节酶活力测定92
一、酶活力概述及其测定92
二、酶活力测定举例95
三、采用双酶法制备淀粉水解糖的工艺关键要点96
第八节酶的制备与应用96
一、酶的分离和纯化96
二、酶的应用98
三、固定化酶的制备及应用99
本章小结100
思考题101
讨论题102
第五章维生素和辅酶103
节维生素概述103
一、维生素的定义与其生物学功能103
二、维生素的分类105
三、维生素的命名105
四、维生素药物105
第二节水溶性维生素105
一、维生素B1和羧化辅酶105
二、维生素B2和黄素辅酶106
三、维生素B3(泛酸)和辅酶A107
四、维生素PP和辅酶Ⅰ、辅酶Ⅱ108
五、维生素B6和脱羧酶、转氨酶的辅酶109
六、生物素和羧化酶的辅酶110
七、叶酸和叶酸辅酶111
八、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12辅酶112
九、维生素C和维生素C发酵112
十*、复合维生素115
第三节脂溶性维生素115
一、维生素A115
二、维生素D116
三、维生素E117
四、维生素K118
五、鱼肝油与深海鱼油119
本章小结119
思考题119
第六章糖代谢120
节新陈代谢120
一、分解代谢与产能121
二、合成代谢与耗能121
第二节*自由能与高能化合物121
一、自由能的产生和变化121
二、高能化合物及其类型121
第三节多糖的降解122
一、多糖的酶促降解123
二、淀粉水解糖的制备124
第四节糖的分解代谢125
一、糖的无氧分解代谢125
二、糖的有氧分解代谢129
三、乙醛酸循环与回补反应133
四*、磷酸戊糖循环(磷酸己糖支路)134
五*、其他糖类代谢途径135
阅读材料糖代谢在三大供能物质代谢中的桥梁作用135
本章小结136
练习题136
讨论题137
第七章生物氧化138
节概述138
一、机体内的氧化还原体系138
二、生物氧化与能量供需139
三、生物氧化的特点146
第二节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149
一、体内生成CO2的特点149
二、有机酸的脱羧方式149
第三节生物氧化中H2O的生成150
一、 呼吸链的概念150
二、 水的生成过程152
本章小结153
思考题154
练习题154
第八章脂类及其代谢155
节脂类及其生理功能155
一、脂类的定义155
二、脂类的组成、结构155
三、脂类的分类156
四、脂类的性质156
五、脂类的生物学功能159
六、脂类的消化与吸收160
第二节*生物膜与物质转运161
一、生物膜的组成与结构161
二、生物膜的功能161
三、物质的转运162
四、生物膜的特异性162
第三节脂肪及类脂的酶促水解163
一、脂肪的酶促水解163
二、类脂的酶促水解163
第四节脂肪的分解代谢164
一、甘油的氧化164
二、脂肪酸的β氧化164
三*、脂肪酸氧化过程中的能量转化165
四*、葡萄糖与软脂酸彻底氧化产生ATP的总结算166
本章小结168
练习题168
讨论题169
第九章蛋白质降解及氨基酸的代谢170
节蛋白酶分类170
一、蛋白酶概述170
二、蛋白酶的分类170
第二节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171
一、蛋白质的消化171
二、蛋白质的酶促降解171
三、蛋白质的腐败作用171
第三节氨基酸的分解代谢172
一、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172
二、氨基酸的氧化脱氨基作用172
三、氨基酸的非氧化脱氨基作用173
四、氨基酸的脱酰氨基作用174
五、氨基酸的转氨基作用175
六、氨基酸的联合脱氨基作用176
七、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177
八、氨的去路178
九、尿素的形成180
十、α酮酸的代谢转变183
第四节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的相互转化184
一、糖与蛋白质的相互转化184
二、糖与脂类的相互转化184
三、蛋白质与脂类的相互转化184
阅读材料184
本章小结186
思考题187
讨论题187
第十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体系188
节概述188
一、基因的概念188
二、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188
第二节DNA的生物合成——复制189
一、DNA的复制189
二、DNA的逆转录合成195
第三节RNA的生物合成——转录196
一、转录的条件196
二、参与转录的酶类及蛋白因子196
三、转录过程197
四、转录后的加工198
五、RNA的复制200
第四节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200
一、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体系201
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204
三、肽链合成后的加工修饰208
第五节影响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因素209
一、异常蛋白质与分子病209
二、药物对蛋白质合成体系的影响209
本章小结210
练习题211
第十一章物质代谢的调控212
节生化物质的代谢调节机制212
一、反馈代谢调节机制213
二、中间产物调节214
三、终产物调节214
四、发酵过程控制216
第二节酶合成调节220
一、酶的诱导合成220
二、酶合成的阻遏作用221
三、诱导与阻遏的机制221
第三节*激素与神经系统调节223
一、激素的定义与分类223
二、激素的分泌223
三、动物激素223
四、植物激素224
五、人体激素调节225
六、神经系统调节225
第四节*抗生素225
一、抗生素定义225
二、抗生素分类225
三、耐药性与酶抑制剂226
实验227
实验一蛋白质与氨基酸的理化性质实验227
实验二蛋白质的定量分析实验230
实验三蛋白质、氨基酸电泳233
实验四α淀粉酶活力的测定方法235
实验五糖化酶活力的测定方法237
实验六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激活剂与抑制剂238
实验七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pH239
实验八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241
实验九维生素C含量测定242
实验十酵母RNA的提取244
实验十一还原糖含量的测定245
实验十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奶制品中三聚氰胺含量
(综合实训/选做)248
附录253
附录一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253
附录二实验室管理守则254
附录三实验室用水等级与制备256
附录四化学试剂纯度分级257
附录五生化实验的基本操作257
附录六实验记录及实验报告要求262
附录七常用指示剂的配制方法263
附录八生物化学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265
参考文献269

编辑推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畅销专业基础教材,累计销售25000余册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全新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