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夏书系·少年江湖: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应对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夏书系·少年江湖: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应对

全新正版现货

33 6.0折 55 全新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宗春山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69911

出版时间2018-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55元

货号25229595

上书时间2023-10-17

天涯淘书阁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全新
商品描述

推荐语】:《大夏书系·少年江湖: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应对》是一本思考了三十年才动笔写的书;这是一个被欺凌过,也欺凌过别人的作者写的书;这是一本偏心眼的书,把欺凌的根源归因于成人社会;这是一本既可以读,更可以演练的书;这是一本既心痛受欺凌者,也关爱欺凌者的书;这是一本老少皆宜,可精读,也可选读,还可以共读的书。

早年遭遇校园欺凌的经历往往影响一生,如何帮助孩子们摆脱梦魇?校园欺凌如何界定?欺凌者和被欺凌者有何特点,他们应该如何自助?成人社会如何看待和处理?校园欺凌事件频出的深层次原因和应对措施是什么?……为人父母,为人师者,甚至身边生活着孩童的人们,是时候来仔细思考和应对校园欺凌这个棘手但又无比重要的问题了。

 

推荐文章: 

第8章   孩子受欺凌为什么瞒着父母?

第15章  父母如何做才能避免孩子被欺凌?

第26章  教师如何发现班级欺凌?

第28章  学校如何干预校园欺凌?                
作者】:宗春山,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名誉理事长,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儿童智库专家,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著名家庭教育、心理教育、生命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自护教育发起人,儿童观教育人。在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今日说法》《法律讲堂》《热线12》等多档栏目担任嘉宾。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婚姻家庭、情绪管理、职业压力、高危行为等。出版《断乳》《青少年必须克服的人性弱点》《告诉儿子从青春期开始做个真男人》等图书。                
内容】:《大夏书系·少年江湖: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应对》,早年遭遇校园欺凌的经历往往影响一生,如何帮助孩子们摆脱梦魇?校园欺凌如何界定?欺凌者和被欺凌者有何特点,他们应该如何自助?成人社会如何看待和处理?校园欺凌事件频出的深层次原因和应对措施是什么?……为人父母,为人师者,甚至身边生活着孩童的人们,是时候来仔细思考和应对校园欺凌这个棘手但又无比重要的问题了。
  有人之地即有江湖,本书对少年江湖中出现的校园欺凌现象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
  从受欺凌者父母、欺凌者父母、学生、教师、学校等各方立场,深入探讨校园欺凌发生的根源,并在丰富的案例基础上为各方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预防和应对措施。书中有理论有操作,有深度有高度,绝非就欺凌来谈欺凌,或就暴力论暴力,更多的是从揭示儿童生命和心理安全的规律和需要出发,找出导致校园欺凌和暴力的观念、态度、社会、家庭、法律、教育等多方面的深层原因,并予以充满人文和心理关怀的全面破解。
  作者三十年磨一剑,中国青少年自护教育发起人宗春山老师,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少年江湖!                
目录】:Part1
基础认知篇
 
第1章 被忽视的大问题——校园欺凌 3
一份被锁在档案柜里的报告 4
校园欺凌为什么总得不到重视? 5
校园欺凌究竟该如何界定? 6
5种常见的校园欺凌方式 8
 
第2章 被忽视的大群体——儿童 10
什么叫儿童利益化? 10
儿童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 12
儿童需要学会自我保护 13
 
第3章 正视女性欺凌者 16
乖巧的女孩子如何成了欺凌者 ? 16
女性欺凌者为什么喜欢组团施虐? 18
施暴手段一点儿也不亚于男性欺凌者 19
女性欺凌多为琐事,值得吗? 21
 
第4章 校园欺凌后果有多严重? 23
一旦被欺凌,三观受影响 23
两个孩子的冲突演变为两群人的对立 25
从欺凌到犯罪只有一米的距离 26
 
第5章 校园欺凌如何演变为校园暴力? 28
期望受挫引发攻击行为 28
暴力成为发泄敌意的方式 30
校外人员 “助纣为虐” 32
青少年暴力背后的脆弱内心 33
 
第6章 究竟是谁在助长校园欺凌? 36
谁在怂恿孩子尚武? 36
谁在把孩子变为“失意人群”? 38
暴力——青少年的“成人礼” 40
 
Part2
受欺凌者父母篇
第7章 隐蔽的被欺凌者 43
校园欺凌行为本身具有隐蔽性 43
家长对校园欺凌的认识不够 45
受欺凌者不会向大人求助 46
 
第8章 孩子受欺凌为什么瞒着父母? 48
“听话,别给我惹事” 48
“我都忙死了,你别添乱了” 50
“人家咋就不欺负别人呢?” 52
“走,咱们找校长去” 54
“别搭理他,离他远点儿” 55
 
第9章 识别孩子被欺凌的8条线索 57
突然闹起厌学 57
突然要求父母接送 58
突然不和朋友玩了 59
放学回家衣物有污损 60
偷拿家里的钱和物 61
学习成绩断崖式下滑 62
开始有攻击行为 63
经常夜里做噩梦 64
 
第10章 找出孩子被欺凌真相的4个步骤 65
先给承诺和保证 65
纠正孩子的观念 67
引导孩子说细节 69
3句话安慰孩子 70
 
第11章 你应该知道的重要观念和原则 73
孩子受欺凌的根源在父母身上 73
校园欺凌对孩子的伤害是终生的 75
坚决不要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孩子 76
 
第12章 如何与学校联合解决被欺凌问题? 78
该不该找欺凌者的家长算账? 78
记住:家长和学校是合作关系 80
配合学校采取行动的注意事项 81
 
第13章 非常情况下的破釜沉舟法 83
留存每次沟通记录 83
向*汇报情况 84
求助当地的派出所 85
借助媒体的力量 85
让孩子休学在家 86
孩子的意见是一切行动的核心 87
 
第14章 用好角色扮演法训练孩子 88
游戏是孩子好的学习方式 88
角色扮演的3大要素 90
“旁观者效应”与求助能力训练 92
 
第15章 父母如何做才能避免孩子被欺凌? 94
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观感 94
为孩子建立清楚的行为规范 97
帮助孩子结交新朋友 98
帮助孩子培养兴趣和专长 100
读得懂孩子的情绪阴雨表 101
给孩子全方位的安全感 102
养成和孩子平等沟通的习惯 104
 
Part3
欺凌者父母篇
第16章 父母如何预防孩子欺凌别人? 109
护犊子or严惩孩子? 109
父母如何早期介入? 110
教育孩子远离暴力节目和游戏 114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115
停止简单粗暴的教养方式 118
溺爱会造就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 119
 
第17章 处理欺凌问题的7个应急步骤 122
直面问题,耐心倾听 122
立即警告,绝不姑息纵容 124
理性描述,让孩子知道后果 126
放低身段,去感受孩子的情绪 128
不要体罚,避免恶性循环 129
配合老师,做好善后处理 130
抓住关键,解决孩子适应不良的问题 131
 
第18章 避免孩子欺凌别人的同理心训练 133
共情教育,尝试去理解 133
尊重每一个人的差异性 134
以别人的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 136
 
第19章 避免孩子欺凌别人的情绪管理训练 138
训练以思考取代直觉的能力 138
训练对欲望的控制能力 140
减少孩子对他人的控制欲 141
 
第20章 避免孩子欺凌别人的有效沟通训练 143
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143
“楼梯效应”与肢体沟通 146
“刺猬效应”与安全距离 147
训练孩子如何去倾听 149
 
Part4
学生应对篇
第21章 正确认识欺凌这件事 155
对方是在欺凌你吗? 155
没有人应该受欺凌 156
不做欺凌事件的围观者 157
 
第22章 做好自己,让欺凌者不敢靠近 159
远离校园“死角旮旯” 159
利用资源,武装自己 161
挺胸抬头做个自信的孩子 162
别做让人盯上你的事情 163
 
第23章 防止被欺凌:朋友多了路好走 165
训练“好印象” 165
加入某个小团体 167
不要总谈论自己 168
学会示弱的技巧 169
说话算数不吹牛 170
替朋友保守秘密 172
关键时刻要仗义 173
不参与八卦谣言 174
学会沟通,学会协商 175
勇于道歉和原谅真心朋友 176
 
第24章 如何化解欺凌行为? 178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178
保护好要害部位 179
“大喊大叫”策略 180
平时敢于说“不” 181
幽默化解法 182
暂时置之不理法 183
及时打报告 184
阻止自己还手或者报复的12个方法 185
 
第25章 给欺凌者的忠告 189
测一测你是不是潜在的欺凌者 189
尊重别人做事情的方法 191
别把不安全感投射到别人身上 192
你的欺凌行为早晚会出事 193
合理释放自己的荷尔蒙 193
换种方式证明你的强大 194
 
Part5
教师应对篇
第26章 教师如何发现班级欺凌? 199
教师要克服的5个观念误区 199
学生可能被欺凌的7个信号 201
在学校安插观察员 203
鼓励学生来报告 204
 
第27章 紧急处理欺凌的步骤与原则 205
不可不知的被害学三段论 205
帮助受欺凌者的9个方法 206
紧急处置欺凌的4个步骤 208
坚守“5项基本原则” 211
 
Part6
学校应对篇
第28章 学校如何干预校园欺凌? 217
建立一套危机干预系统 217
三级干预监护 219
尽可能避免二次伤害 220
暴力事件处理的7个步骤 221
铲除校园欺凌的滋生土壤 223
 
第29章 发动全员参与抵制校园欺凌 226
坚持“全员性参与”原则 226
举办“欺凌故事交流会” 228
制作“防止欺凌规则墙” 229
如何让转学新同学“软着陆”? 230
 
第30章 如何实施校园安全计划? 233
让沉默的大多数人站起来 233
教会学生怎么才能不做旁观者 234
定期分享“我喜欢”活动 236
设立“便条箱”和班级维权岗 237
定期变换座位 238
小题大做零容忍 238
 
第31章 受欺凌者的心理辅导 240
心理创伤的危机干预 240
受欺凌后的黄金辅导时间 241
受欺凌者需要干预的信号 242
心理干预的3个原则 243
受欺凌者心理辅导的8个步骤 244
 
第32章 受欺凌者的家庭辅导 254
建立积极信任关系 255
观察家庭成员互动模式 255
制定家庭辅导的规则 256
寻找家庭内欺凌现象 257
 
第33章 对欺凌者的心理辅导 261
心理辅导的7个步骤 261
后续要进行深度辅导 264                
书摘插画】:教师如何发现班级欺凌?


 


为什么在校园欺凌发生之后,教师常常是后被告知的人?为什么教师总是不能在时间发现欺凌现象?因为欺凌的前提就是不想让教师看见、听到。不过,无论是欺凌者还是受欺凌者,他们都是学生,师生关系原本就是校园中亲密的关系,所以,只要教师有一定的耐心,总能发现欺凌的蛛丝马迹。


教师要克服的5个观念误区


校园欺凌具有隐蔽性,所以,欺凌现象虽然频频发生,但教师往往很难提前发现,不过,它也不是全无踪迹。只要留意,教师也可以在班级里发现欺凌现象,要想做到这点,教师们首先要克服几个观念误区。


1.不要盲目自信


当大象出现在卧室,我们要么以为是幻觉,要么觉得它不是真的大象。很多教师也以同样的态度看待欺凌。当发现校园欺凌的苗头时,他们会直觉性地否定:我们的学校管理非常严格,对学生的纪律也有严格的考核标准,我们班级不可能出现欺凌现象。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欺凌事件发生,对于学校或者班级的盲目自信,是导致教师不能时间发现欺凌现象的主要原因。


2.认识欺凌和冲突的区别


当某些校园欺凌发生的时候,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想法:有点事情怕什么,让学生自己解决,成人不要插手,孩子们不是缺少与人相处的能力吗,这正好是个机会,让他们去解决吧,干吗一定要说是欺凌呢?


虽然教师期待学生自我成长的良苦用心值得赞赏,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欺凌和学生冲突有一个本质的不同,冲突是平等的,两个人势均力敌,因为偶然的一件事情发生了冲突;欺凌则是蓄谋的、经常的、力量不对等的。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两者的区别,认识到孩子有很多事情是需要我们帮忙的,科学地插手、引导、疏通和干预并不会妨碍他们的成长和进步,反而会避免他们遭受更多的伤害。


3.不能用欺凌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要面对许多问题,而遭遇挫折也是其中一项,很多教师将欺凌看作是对孩子的挫折教育,认为小孩子遭遇挫折后自行解决,对他的抗压能力是很好的锻炼。这种观念如果扩大化,化,一定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大的创伤。因为挫折和欺凌有本质的不同,许多时候,挫折是一种客观上经历的失败,是人人都要经历的考验和困难,挫折面前人人平等。而校园欺凌的本质是人对人的欺负,是人为的羞辱和灾难,是同龄人之间所发生的不平等的行为,它的发生是蓄谋的,作为弱者很少有机会反击,很少有机会翻身。所以,它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以及造成的心理创伤远远大于挫折。教师一定要克服自己观念上的误区,及早发现欺凌现象,否则,一旦发生严重的欺凌事件,很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人际交往和身心健康。


4.任何学生都不该遭到欺凌


“凡是遭欺凌的孩子,一定是招人讨厌的,先欺凌别人的”,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误区:这个孩子调皮捣蛋,总是惹事,所以别的孩子才总是欺凌他,只要他变好了,肯定就不受欺凌了。其实,无论这个孩子有什么样的毛病,不管学习有多糟糕,他都不应该遭受没完没了的欺凌,这是孩子作为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保护这种权利也是成年人对孩子应尽的义务。


5.站在儿童的角度正视欺凌


专业调查数据表明,在同一所学校,三个月之内,同学们反馈的欺凌事件为89%,教师对欺凌事件的反馈为10.65%。这么大的差距是怎么来的?就是因为同一件事情,教师认为已经圆满解决了,而孩子认为没有解决,他们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帮助。儿童的欺凌只有儿童自己才看得到,因为他们身在其中,教师必须设身处地站在儿童的位置观察,才能及时发现欺凌现象,及时和家长沟通,制止欺凌事件扩大至无法挽回的地步。教师只有真正地重视欺凌,才能及时制止这种现象,而不是等到事态严重到无法控制时,才恍然惊觉。


学生可能被欺凌的7个信号


下面我列举出7个可能发生了欺凌的信号,教师可以此作为观察和判断的参考标准。


1.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指的是事件已经发生了,受欺凌的学生在身体上会出现反应,比如说这个学生开始频繁生病。当一个人遭受了剧烈刺激之后,为了避免再次受到同类刺激,他的心理就会暗示自己生病了,因为生病会使自己不用遭受此类刺激,这类暗示会导致身体真的出现不良反应。如果一个同学开始经常生病,那么可能是受到了欺凌。


2.容易紧张


当一个学生突然开始多了很多小动作,如咬指甲、脸抽搐、爱哭、口吃等,这个学生可能遭受了欺凌,正是因为心里强烈不安,让他时刻保持高度紧张的状态,所以他会不自觉地做出小动作。当然做同样小动作的孩子很多,需要教师一一辨别。孩子受到欺凌后,是不会主动告诉教师的,所以需要教师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3.害怕上学


一个正常上下学的学生,突然开始迟到、早退、旷课,这是受到欺凌后正常的表现,迟到、早退都是因为害怕,为了避免再次遭受欺凌,甚至于以旷课来避免。对于这类学生,教师不应该用纪律规范来看待,因为他很可能是遭受了欺凌。


4.成绩突然下滑


如果学生的成绩一直很平稳,突然间开始下滑,上课听讲也不够专注,作业也完不成,这个时候教师要注意,他很有可能被欺凌了。当然,不排除其他事件,但是多一个视角来看,对我们及时发现校园欺凌是有很大帮助的。


5.衣服破损


很多教师认为孩子衣服破损多半是淘气弄的,比如登高爬低,但还有可能是遭受欺凌所致。教师对此要多一些关注,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是孩子淘气,欺凌事件也偶有发生。


6.丢三落四


学生丢三落四的,一会儿找不到文具,一会儿找不到书本,他很有可能遭受了欺凌,因为欺凌者会把他的书本藏起来,或者扔了。如果有些同学的文具或者书本出现了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他很有可能被欺凌了。


7.尝试和讨论自杀


每一年都会出现一些自杀或者的学生。在自杀之前,这些孩子很可能跟人讨论过,或者异常关注这方面的事情。教师要注意,他们可能是遭受了欺凌,心里想不开。还有一类学生正相反,他们遭受欺凌后,就开始欺凌比他们弱小的学生。教师对这两类学生一定要给予重点关注,避免悲剧的发生。


在学校安插观察员


因为欺凌者总是在有意避开教师的前提下进行欺凌,教师很难及时发现,发现不了,就无法进行有效的保护,无法制止事件的进一步扩大。教师再认真仔细也是一个人,精力总是有限的。俗话说人多力量大,恰当地运用群众的力量,才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那么,谁才是适合的帮手呢?


我们可以拜托学校的门卫帮忙,因为门卫天天盯着门口,所有人的一举一动他都看得很清楚。


体育老师也是很好的帮手,体育课上大家自由活动多,很容易发生肢体冲突,我们通过体育老师可以知道谁与谁经常发生冲突,力量是否成正比。


操场的监管员也是很好的选择,很多学校为了保证操场的安全,专门安排了监管员看护,有的时候他发现学生打架斗殴,会上前拉开,但是他不会做进一步的处理,如果教师能去问问他,多让他留意自己班级的情况,就能了解到很多不知道的事情。


学生们面对不是自己班主任的其他教师,总是容易放松警惕,暴露出自己无所顾忌的一面,所以,我们可以拜托手工课的老师、餐厅的工作人员、探头监视员,还有保安,让他们帮助自己多留意学生。这等于在整个学校都有了自己的“眼线”,哪个学生抢夺别人的饭碗,哪个学生在楼道口欺负别人,你统统都知道,那么自然而然就能分析出哪个学生正在遭受欺凌,哪个学生是欺凌者。


没有人愿意孤军奋战,在应对校园欺凌这种大事的时候,教师更不能孤军奋战。我们要调动起所能想到的人,拜托他们当我们的观察员。虽然欺凌行为总是避开教师的视线,但是总有另一双眼睛在帮我们盯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全新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