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人与成圣:儒家伦理道德精粹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成人与成圣:儒家伦理道德精粹

19-03-40

6 2.7折 22 八五品

仅1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唐凯麟;张怀承

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9-03-40

上书时间2024-06-06

满分书院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唐凯麟;张怀承
  • 出版社 湖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1999-01
  • 版次 1
  • ISBN 9787810531306
  • 定价 2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92页
【内容简介】
春秋时期是一个“礼崩乐坏”的社会动荡时期,旧的社会秩序遇到极大的危机。从社会根源来说,这是由于当时出现了新的生产力的代表——地主阶级,这些社会新贵经济上有着极强的实力,他们不满于与自己的经济势力不相适应的政治地位,要求更多的政治权利,向旧制度、旧秩序发难。各种政治势力纷纷走上社会舞台,提出自己的利益和要求,形成了许多政治文化中心,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学说。儒家学派就在这一社会历史背景中产生。

  首先,建立在小农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血缘家庭和宗法等级制度,是儒家学派产生的社会基础。中国古代是由氏族部落进入国家社会的,从国家的发生来看,它与血缘家庭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在夏商时期,政权的嬗递尚无严格的规范性,到了周代,随着宗法制度的完善与加强,它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近人王国维曾经详细地考证了周代制度,揭示出它继统(国家政权的统系)与宗统(血缘家庭的统系)合一的典型特征。在这一社会历史形态中,天子是全国最高的宗主,其嫡长子继为天子,余子为诸侯;诸侯是邦国的宗主,其嫡长子继为诸侯,余子为大夫。大夫为邦国之小宗,亦为乡邑之宗长,以下按宗法依次为士、庶人。政治的统系与宗法的统系完全重合,家国同构,各级行政首脑同时也是统治血缘宗族的最高统领,宗法制度成为社会最根本的制度。秦汉以后废封建而置郡县,家与国在形式上不再重合,但由古代生产力发展使然,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小农自然经济始终是社会生活的经济基础,家与国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分离。在周代,维护这种血缘宗法等级的社会制度,就集中表现为礼。儒本来是相礼的术士,实施、弘扬礼,为贵族统治者服务,巩固既成的社会制度,是儒者的根本职责。在春秋社会的动荡之中,贵族阶级逐渐没落,儒从贵族的附庸变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不得不以自身的文化优势谋生,从而由术士演变为谋士、师儒。但是,他们仍然是现成社会制度的拥护者,除了维护、弘扬礼之外,又自觉地承担起宣传、论证礼的任务,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由于礼的政治与宗法的合一性,使得阐释、弘扬礼的儒学带有浓厚的宗法和伦理色彩。它以宗法血缘家庭的观念理解和处理人际关系,注重传统,提倡群体价值本位,强调等级秩序,追求社会的和谐。它所倡导的仁义,就是由亲亲敬长推演而来的,即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并因此而形成了一条由父子有亲而君臣有义,由兄弟有敬而朋友有信的类推的逻辑链条。
【目录】
总论:正确对待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

第一章 儒家的沿革

  第一节 儒家学派的产生

    一、“儒”的缘起

    二、儒学的特征

    三、儒家学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渊源

  第二节 先秦时期的儒家学派

    一、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

    二、思孟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三、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三节 儒家思想的历史演变

    一、汉代儒学定于一尊和儒学的神秘化

    二、儒佛道的对立与综合和宋明儒学的理学化

    三、明清之际的社会批判思潮和儒学的蜕变

第二章 儒家伦理体系的总体构建

  第一节 天人合德的伦理理论基石

    一、天人合德

    二、天为德本

    三、法天立道

  第二节 推己及人的道德思维方法

    一、忠恕之道

    二、致良知

    三、以情絮情

  第三节 乐群贵和的基本价值取向

    一、乐群利群

    二、礼之用和为贵

    三、和而不同

  第四节 修齐治平的实践操作程序

    一、修身为本

    二、经世致用

第三章 儒家伦理体系的主要理论观点

  第一节 人性善恶的双重设计

    一、性善论和性恶论

    二、义理之性和气质之性

    三、成性与成人

  第二节 希贤希圣的人格理想

    一、君子德润

    二、豪杰气象

    三、圣人境界

    四、希贤希圣

  第三节 明辨义利的价值模式

    一、义利之辨公私之别

    二、重义轻利  以义制利

    三、义利并举  以义导利

  第四节 尊德重行的实践理性

    一、行重于知

    二、修身成人

    三、经邦济世

第四章儒家伦理和中华精神

  第一节 中华民族精神的特质

    一、崇道尚德的思想素质

    二、明义重公的价值取向

    三、乐群贵和的心理定势

  第二节 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

    一、志存高远  仁为己任

    二、弘毅坚韧  自尊自强

    三、刚健进取与天争胜

  第三节 厚德载物的宽广胸怀

    一、宽人严己  与人为善

    二、民胞物与  泛爱万物

    三  中庸无我  天人合一

第五章 “五常之目”——儒家关于做人的基本德目

  第一节 仁——处理人际关系的情感要求

    一、仁者爱人

    二、为仁之方

    三、为仁由己

  第二节 义——处理人际关系的价值准则

    一、义者宜于理

    二、好善而恶恶

    三、人所由之路

  第三节 礼——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

    一、礼乃仁义节文

    二、礼为立人之本

    三、礼之用和为贵

  第四节 智——处理人际关系的知性原则

    一、明辨是非善恶

    二、克制情欲泛滥

    三、促进人性完善

  第五节 信——处理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

    一、真实无妄

    二、人己不欺

    三、义理为宗

第六章 “齐家之道”——儒家的家庭道德观念

  第一节 勤俭持家

    一、谨身节用

    二、勤劳致富

    三、勤俭益德

  第二节 父慈子孝

    一、严以辅慈

    二、敬以致孝

    三、承教继志

  第三节 夫义妇顺

    一、伉俪和谐

    二、同甘共苦

    三、相敬如宾

  第四节 兄友弟恭

    一、同居共财

    二、长爱幼敬

    三、团结御侮

第七章 “为政之要”——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

  第一节 公忠体国

    一、胸怀天下

    二、报国忘身

    三、济世图强

  第二节 仁民爱物

    一、为政以德

    二、民为邦本

    三、惠民利民

  第三节 秉公执法l

    一、刚正不阿

    二、公正无私

    三、赏罚得当

  第四节 尊贤惜才

    一、礼贤下士

    二、选贤举才

    三、使贤任能

  第五节 廉节自守

    一、尚廉奉公

    二、俭以养廉

    三、反贪拒贿

第八章  “处世之德”——儒家的社会公德观念

  第一节 尊老爱幼

    一、敬老养老

    二、抚幼教幼

  第二节 敬业乐业 

    一、忠于职守

    二、诚信无欺

    三、精益求精

  第三节 尊师重道

    一、以教兴国

    二、尊师敬傅

    三、正风敦俗

  第四节 以德交友

    一、同志为友

    二、道义相规

    三、甘苦与共

  第五节 严己宽人

    一、严于律己

    二、宽以待人

    三、宽不容恶

  第六节 谦恭礼让

    一、谦逊戒盈

    二、恭敬持身

    三、礼让为先

余论:冲突·契合·互补优化

    ——儒家伦理和现代市场经济

附录儒家伦理道德粹言

  道德精神

  家庭道德

  政治道德

  社会公德

  道德修养

  道德人格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