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钢故事(1978-2008)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宝钢故事(1978-2008)

19-04-44

1.5 八五品

仅1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欧阳英鹏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9-04-44

上书时间2024-05-24

满分书院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欧阳英鹏 著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11
  • 版次 1
  • ISBN 9787208081765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53页
  • 字数 399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宝钢故事(1978-2008)》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秦文明同志收集编写,历3年、易6稿。在采写过程中,秦文明同志走访了上百个历史见证人,查阅了上千份资料,用故事形式讲述了宝钢建设者、生产者、管理者的奋斗历程,把难以驾驭的工业题材的文学作品生动地展示给了读者;它既是一部具有文学特点的作品,又是一部可供人们参阅、借鉴、学习的读本,正如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对《宝钢故事(1978-2008)》题词那样,宝钢故事是“一曲建设宝钢的壮歌,一本激励后人的好书”。
【作者简介】
  秦文明:上海宝山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74年任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语字编辑,得到了杂文大师林放先生的指导和鼓励,开始业余创作。1978年进入宝钢集团工作,参加了宝钢一、二、三期工程建设,为宝钢采写了《描绘蓝图的人们》、《钢城第一案》报告文学集和《第三座丰碑》、《同步创造未来》等数十篇中长篇通讯。从事创作30余年,先后出版、发表了近3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并多次获奖。
  主要著作有:报告文学集《描绘蓝图的人们》、《钢城第一案》;散文集《嘻笑怒骂》;纪实文学集《新拍案惊奇》;史志故事集《宝山故事》;长篇小说《原罪》等。
【目录】

故事开篇
发生在1977年1978年鲜为人知的故事
林乎加的呼声
高炉容积两次扩大的故事
日本钢铁,震撼中央
催生宝钢的东瀛朋友——稻山嘉宽
最后的“阵痛”
中日两国的国家级较量
勘察大师蒋荣生的故事
谈判桌上的较量
为了神圣的使命
关登甲与他的日本老师
陈云与宝钢
华国锋视察宝钢工地的故事
宝钢政委
出国的故事
第一个国际商务电话
西装的故事
初涉谈判桌
王复明与札本先生
“外招”的故事
桥梁大师李国豪与宝钢
宝钢工程第一个国家级设计大师
为了钢铁工业的“尾巴”
要不要三号高炉
力陈利弊,反对下马
大师与“护厂河”
宝钢工程设计总工程师黄锦发
总图布局之争
自备电厂,自行管理
裂缝大王王铁梦的故事
裂缝大王与吴淞大桥
“反其道而行之”
与地基打交道的人
挑战日本专家
叫板德国专家
“下马部长”与他的“动维护”
“两板”退货引出的故事
发生在宝山湖的故事
小人物改变大决策
引水工程在大年初一正式开工
王茂松背水一战
从《战地快报》到《宝钢日报》
黎明的第一把火
勇士的杰作
抢工期
三大发明抢回两年工期
单永惠和他的兄弟们
王希山和尖刀班的伙计们
杜老大的“新耙子”
请相信我们中国人
宝钢的日本朋友
张成法与宝钢“第一抓”
发生在1985年9月的故事
9月15日那一天
王增亚与宝钢“第一炉”
李华忠的三大锤
在1985年9月的日子里
宝钢工程开创了中国建筑史上的里程碑
工业厂房钢结构从宝钢起步
混凝土模板和脚手架革命
开拓混凝土搅拌、输送、浇灌技术的故事
宝钢首开进口铁矿石先河
邓小平与宝钢
新“鹬蚌相争”
“钦差大人”
为了“后墙”的故事
杨俊生和他的儿子
热轧工地上的“拼命三郎”
连铸工地青年突击队的故事
陈乃秋的故事
“救护人员现场等待救护”的故事
“自毁工程”
中国人与德国人
因为宝钢才发生的故事
高炉冷却壁的故事
耐火砖的故事
锅炉的故事
高强螺栓的故事
19.87元与宝钢的故事
为了钢厂的安宁
缘由,不曾公开的故事
封闭,为了钢厂的安宁
粉碎了两起爆炸阴谋
窃密与反窃密行动
因“天灾”、“突发事件”而发生的故事
特大寒流里的宝钢人
甲肝肆虐时的宝钢人
“8·13”后发生的故事
“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宝钢人
江泽民与宝钢
卸掉“枷锁”
“不要小社会”的故事
“主辅分离”的故事
“专业化协作”的故事
“分灶吃饭”的故事
“减员、下岗、转岗”的故事
“第一个吃螃蟹”的宝钢人
因“减员”而发生的故事
“集中一贯制”的故事
创建“集中一贯制”新体制的故事
实行“集中一贯制”管理后发生的故事
“设备新时早改造”的故事
“改造”大学生的故事
“小厂长”的故事
“岗效薪级工资”的故事
全国第一家实行五天工作制的故事
1元硬币的故事
为了宝钢三期而发生的故事
领先一步与先见之明
黎明的无奈
宝钢出招
“曲线”建设三高炉
“5年谈判”(宝钢三期引进谈判发生的故事)
“点菜式”引进所引起的故事
日德过招
几则值得一讲的花絮故事
“国内制造”(宝钢三期设备国产化的故事)
三期设备制造促成中国机械制造业跨越式发展
苛求的故事
闻所未闻的故事
三期建设者的故事
描绘三期蓝图的人们
涉外谈判中的知识分子
与设备打交道的三期建设者
建设工人之歌
“三感”教育到“五感”教育的故事
宝钢“协同”文化开篇故事——“四结合”与“天天读”
故事简说
“四结合”建章成制与发扬光大的故事
北仑港与马迹山码头的故事
从上海绿华山到浙江北仑
嵊泗马迹山
焊神曾乐
十年磨一剑
三顾高炉
绝笔文件与《精密焊接》遗著
科技专家王育华
折服联邦德国专家
美方反聘的“客席专家”
替代外国专家,反客为主
工人发明家孔利明
8角钱与2000元的故事
发明与灵感故事三则
专利的故事
孔利明和他的科技创新小组
留洋博士单旭沂
杜国华和宝钢的第一个“创新协会”
杜国华其人其事
宝钢第一个“创新协会”
打造精品的故事
攻关“05”板
“05”板事件
走向世界
油井管、钻杆、套管的故事
管线钢的故事
中国管线钢奠基人陈钰珊
中日韩在国际招标中的较量
冰箱面板的故事
李俊与冰箱面板
向北京献礼
易拉罐的故事
攻克镀锡板
神州第一罐
黎明的预言和宝钢汽车板自主创新之路
开发和经营煤矿、铁矿的故事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厕所革命”开始
建设花园工厂
告别“天灯”
宝钢“因特网”与电子协同商务平台
第一个海外合资、独资公司
“诚信”宝钢
“两亿元”买一个信誉
有代表性的几个故事
“三高一流”
“三高一流”的起源与发展
“三高一流”党建工作机制
宝钢严以治厂的故事
“三声铃响,必有应答”
进门者请放弃一切自治
宝钢奖学金的故事
宝钢“高雅艺术奖”的故事
宝钢的“希望工程”
宝钢的第一所“希望小学”
长征路上的宝钢“希望小学”
宝钢工人先进操作法的故事
宝钢第一个工人先进操作法——“刘利操作法”
马育智和他的“马氏点检法”
开创“全员创新”的故事
“容忍失败,大胆创新”的故事
“六西格玛”精益运营管理
8小时以外的宝钢人
沈德全、计建明奋不顾身救援落水船民
见义勇为的故事
爱心献孤老的故事
帮助贫困学生的故事
宝钢首例骨髓捐献者
来自云南边陲的宝钢故事
来自佤族的故事
拉祜族和佤族的孩子们
来自西藏高原的宝钢故事
宝钢霍隆公路、宝钢大道、宝钢纬一路、宝钢纬二路
宝钢吉玛卫生院和宝钢琼果卫生院
南极“宝钢楼”
黎明的遗憾
“三钢联合、三次握手”的故事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的故事
10万钢铁大军大转移
三钢联合重组后发生在上钢和梅山的故事
“转变观念比注入资金更重要”
“零缺陷”管理的故事
关停五钢转炉厂的故事
继承发扬“克浪”精神,打造“宝钢牌”的故事
与“物物串换”大户们过招
“新十钢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故事
三钢运输整体改制的故事
老炉长重游一钢故地的故事
宝钢老一辈领导的设想成为现实的故事
宝钢与世界500强的故事
宝钢宽厚板工程和大无缝钢管配套工程的故事
从“宁波钢厂”到浦钢搬迁工程的故事
“湛江钢厂”的故事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