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产权间接侵权研究
  • 知识产权间接侵权研究
  • 知识产权间接侵权研究
  • 知识产权间接侵权研究
  • 知识产权间接侵权研究
  • 知识产权间接侵权研究
  • 知识产权间接侵权研究
  • 知识产权间接侵权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知识产权间接侵权研究

23 5.1折 45 九品

仅1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迁、王凌红、曾宪义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78

上书时间2024-08-28

中华图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迁、王凌红、曾宪义 著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12
  • 版次 1
  • ISBN 9787300099842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55页
  • 字数 269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法律科学文库
【内容简介】
  《知识产权间接侵权研究》是国内第一本系统研究知识产权间接侵权问题的著作。对知识产权的侵权可以分为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直接侵权是指未经权利人许可,也缺乏法定免责事由(如著作权法中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而实施受知识产权专有权利控制的行为。间接侵权则是指故意教唆、引诱他人实施直接侵权行为,或是在知晓他人直接侵权行为的情况下,为其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作者简介】
  王迁,男,1975年生,上海市人。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法学硕士。现任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曙光学者”、国家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研究专家库成员,上海2010年世博会知识产权咨询专家、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中国版权协会理事、上海互联网版权工作委员会咨询专家。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家咨询员、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咨询专家。出版专著《论”基因歧视“及其法律对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合著《中国与欧洲在网络环境中对版权的保护》(法律出版社2008年)等3部;独著教材《网络版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知识产权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著作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发表学术论文及评论60余篇。
  王凌红,女,1971年生,福建漳州人。厦门大学法学学士,日本千叶大学法学硕士、法学博士。现任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专业方向是知识产权法,对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侵权及其民事救济有较深入的研究,曾在日本及国内刊物上发表《论营业秘密保护的若干问题》、《论工业产权侵权的归责原则》、《论平行进口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数篇学术论文。
【目录】
导论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知识产权间接侵权的概念和特征
一、构成“间接侵权”的行为均不受“专有权利”的控制
二、“间接侵权”以主观过错为构成要件
三、“间接侵权”以“直接侵权”的存在或即将实施为前提
第一章版权间接侵权
第一节版权法中间接侵权的类型
一、教唆、引诱或帮助他人实施版权侵权
二、“直接侵权”的预备行为和扩大侵权后果的行为
三、许可侵权
第二节“实质性非侵权用途”标准及对“间接侵权”认定的影响
第三节网络环境中的版权间接侵权
一、网络环境中版权“间接侵权”规则发展的背景
二、网络环境中版权“直接侵权”与“间接侵权”的划分“
三、认定网络服务商“帮助侵权”行为的基本原则
四、认定各类网络服务“帮助侵权”的规则
五、认定产品提供者“间接侵权”的规则
第二章商标间接侵权
第一节商标法中“直接侵权”与“间接侵权”之间的界限
第二节两种界定“直接侵权”的立法例和观点
第三节商标法中“间接侵权”的类型
一、向其他经营者提供“侵权工具”
二、引诱其他经营者实施商标侵权或未采取合理措施阻止其侵权
三、印刷商、广告商和包装商等制作、印刷商标标识或在包装上附着商标标识
四、有意向售假者提供经营场所
第四节我国《商标法》应合理地划分“直接侵权”与“间接侵权”的界限
一、《商标法》的缺陷之一:没有将“导致混淆”作为构成“直接侵权”的条件
二、《商标法》的缺陷之二:错误地将擅自制造商标标识界定为“直接侵权”
三、合理地划分“直接侵权”与“间接侵权”的界限
第五节我国《商标法》应合理地规定各种“间接侵权”的构成要件
第三章专利间接侵权
第一节各国专利间接侵权制度主要特征考查
一、美国
二、日本
三、德国
第二节欧共体专利公约
第三节我国专利间接侵权现状及问题
一、专利间接侵权实例的出现
二、传统民法理论所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专利间接侵权的审判依据
第四节立法建议
一、关于间接侵权对象
二、关于专利间接侵权行为的主观要件
三、关于专利间接侵权与直接侵权之间的关系
四、关于专利间接侵权的行为类型
五、关于专利间接侵权的抗辩事由
第五节结论
附录:Perfect10公司诉Google案(中英文)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