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像史(第二卷):1839-1900
全新正版现货
¥
49
5.0折
¥
98
全新
仅1件
作者陈申,谢建国
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
ISBN9787517901495
出版时间2014-07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纯质纸
定价98元
货号23678742
上书时间2024-07-2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正版全新
- 商品描述
-
【编辑推荐】:
1.一部记录中国影像探索和不断发展的历史。从摄影术发明之前中国早期科学家、思想家等对光学和相关化学的探索,一直到1949年影像技术在中国的广泛使用,反映了影像史的巨大发展、变迁。
2.shou次以影像的方式全面、系统梳理中国历史,涵盖中国近现代史上几乎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同时涉及近现代中国的经济生活、文化教育、风土人情、社会习俗、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国历史读本。
3.通过影像所反映的现象获得深层次的意义,准确地反映历史,推进文明的传承和传播。
【内容简介】:
历代文明是影像产生的源点,而通过影像我们又能反观文明延续的脉络和传承的路径。在中国史学界,一直有“左图右史”的传统,而在西方史学界也早就有“以图证史”的方法。《中国影像史·第二卷(1839-1900)》正是秉持了这样的原则,因而该丛书对影像史的研究,不是对影像内容的单纯研究,而是把影像放在历史的语境下进行解剖,包括影像产生的背景、现场和传播形式,从影像的三种形态和影像意义的三个场域,即技术性形态、构成性形态和社会性形态,图像制作的场域、图像自身的场域和图像传播的场域,进行分析和整理。“中国影像史”丛书以时间为序分成八个历史阶段,分别书写不同阶段影像发展的状况。依次为:古代卷,研究摄影史前时代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光学和化学方面的探索;1839-1900年,研究摄影术诞生并传入中国后,外国在华摄影师及中国本土摄影师在中国的拍摄活动及所摄影像;1900-1911年,研究庚子事变至清王朝灭亡前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11-1919年,研究*成立至新文化运动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19-1927年,研究新文化运动之后至北伐战争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27-1937年,研究北伐胜利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37-1945年,研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至抗日战争结束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45-1949年,研究抗日战争结束后的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第九、十卷,从编年史的角度,分别梳理了1839-1911年、1912-1949年间中国影像的主要事件、影像作者、影像作品、影像出版等。此外,为统一体例,各卷以相同或近似的结构和次序,按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文化背景、影像的总体风貌、影像的技术特征、影像的构成性特点、影像的传播场域、影像作者、影像选萃,以及同一时期电影的发展概要,展现出各个时期的影像史。丛书具有重要的史料和文献价值,入选“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
【作者简介】:
韩丛耀:南京大学历史系/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家,图像传播学者。曾获得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教学成果二奖,两次获得中国个人艺术成就奖——中国摄影金像奖(理论评论奖),三次获得省部优秀社科成果奖。
赵迎新:198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摄影专业,同年分配到新华社摄影部工作。《北京申奥成功》获2001中国体育摄影展特等奖;2002年获中国新闻摄影奖“金眼奖”名;2004年被评为当代十大杰出体育摄影家。现任中国摄影出版社社长。
【目录】:
序
主编的话
导论
一、1839-1900 年间中国影像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1839-1900 年间中国影像的生产场域分析
三、1839-1900 年间中国影像的自身场域分析
四、1839-1900 年间中国影像的传播场域分析
章 1839-1900 年的影像传播与中国社会
节 中西文化交流和西方人对中国的幻想
一、马可·波罗和他的游记
二、利马窦和耶稣会传教士
三、外销瓷器和外销画里的中国风情
四、西方版画中的中国印象
第二节 摄影术传入前的中国人物写真画
一、毛延寿和“昭君出塞”
二、顾闳中和《韩熙载夜宴图》
三、郎世宁和宫廷人物画
第三节 外患内乱下的晚清中国
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
二、侵略战争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三、农民革命斗争
四、清政府的洋务运动
小 结
第二章 1839-1900 年的影像技术发展
节 摄影术的诞生
一、摄影术诞生前的光学、化学探索
二、摄影术的诞生
第二节 中国摄影的开端
一、中国早的摄影活动记录
二、于勒·埃及尔和中国shou批影像
三、邹伯奇和他的“摄影之器”
第三节 各阶段影像文化的发展特征
一、1839-1860 年的中国影像
二、1861-1880 年的中国影像
三、1881-1900 年的中国影像
小 结
第三章 1839-1900 年的影像生产场域
节 1839-1900 年的主要摄影方法
一、达盖尔银版摄影术
二、卡罗式摄影法
三、火棉胶湿版法
四、安布罗式摄影法和锡版摄影法
五、干版摄影法
第二节 1839-1900 年的照片规格
一、大尺寸照片
二、立体照片
三、名片格式照片
四、立柜式照片
第三节 1839-1900 年的中外摄影师
一、1839-1860 年的摄影师
二、1861-1879 年的摄影师
三、1880-1900 年的摄影师
小 结
第四章 1839-1900 年的中国照相馆
节 从 “影像铺”到照相馆
第二节 1839-1900 年的香港照相馆
一、香港的洋人照相馆
二、香港的华人照相馆
第三节 1839-1900 年的上海照相馆
一、上海的洋人照相馆
二、上海的华人照相馆
第四节 1839-1900 年的广州照相馆
第五节 1839-1900 年其他地区照相馆
小 结
第五章 1839-1900 年的影像构成特点
节 肖像摄影
一、家庭肖像
二、晚清官员
三、宫廷摄影
四、伶人和娼妓
第二节 风景摄影
一、自然风光
二、建筑景观
三、城市风貌
第三节 纪实摄影
一、百姓的工作和生活
二、战争和起义
三、外交活动
四、新闻事件
小 结
第六章 1839-1900 年的影像传播场域
节 中国早期报刊与影像传播
一、《中国杂志》
二、《远东》杂志
三、《点石斋画报》
四、其他刊物
第二节 早期摄影人才培养和摄影团体
一、早期摄影人才培养
二、中国早的摄影团体
第三节 摄影书籍的出版
一、德贞和《脱影奇观》
二、徐寿、傅兰雅和《色相留真》
三、丁韪良和《格物入门》
四、其他摄影书籍和摄影文章
第四节 社会生活中的实用影像
一、照相与石版印刷
二、影像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证作用
三、早期医学影像
小 结
第七章 1839-1900 年影像的主要作者
节 华人摄影师
一、邹伯奇
二、赖阿芳
三、梁时泰
四、任庆泰
第二节 外国摄影师
一、于勒·埃及尔
二、费利斯·比托
三、弥尔顿·米勒
四、威廉 桑德斯
五、约翰·汤姆逊
六、托马斯 查尔德
小 结
第八章 1839-1900 年影像选萃
第九章 结束语
一、半殖民化的影像生存
二、西洋生活方式的介入
三、中国文人的影像体验
四、晚清照相馆之所为
五、影像的社会学意义
参考文献
后 记
— 没有更多了 —
正版全新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