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精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精装)

全新正版现货

61.6 7.0折 88 全新

库存2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泽厚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28976

出版时间2023-08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88元

货号29610658

上书时间2024-07-29

龙香书城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全新
商品描述

编辑推荐】:

改革开放以来,曾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形成笼罩性影响、堪称“精神导师”的人物,非李泽厚先生莫属。从“主体性哲学”到“情本体”,从“积淀学说”“西体中用”,到“告别革命”“实用理性”……李泽厚先生不仅是80年代“新启蒙”时期的大思想者,“文化热”“美学热”的灵魂人物;他晚年的各种思考和言说依然宏阔睿智,富有活力,是当代中国思想史不可缺少的篇章。


三联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开始陆续出版李泽厚先生的著作,如《走我自己的路》(1986)、《马克思主义在中国》(1988)、《美学四讲》(1989)。2003年,在李泽厚先生的提议下,三联书店将其《历史本体论》和《己卯五说》合刊为一册出版,他曾拟总名为“跨世纪书”。此后,又陆续推出《论语今读》(2004)和《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2005),前者累计销量十余万册。2008年,三联推出“李泽厚集”十种,包括《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修订第六版)》《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增订本)》《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论语今读》《历史本体沦•己卯五说(增订本)》《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杂著集》,次较为集中、完整的向中国大陆读者呈现了李泽厚的哲学思想体系。《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一书又重新回到三联,并与《近代》《现代》两种,合并为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三书一并出版。



内容简介】:

全书对中国整个传统作某种鸟瞰式的追索、探寻和阐释,提出“实用理性”“乐感文化”“文化心理结构”“审美的天地境界”等一系列重要学术观念,并以此贯穿先秦至明清的各种主要思潮、派别和人物。


着重论证中国的辩证法是“行动的”,而非“思辩的”,论说了秦汉时期所形成具有机反馈机制的“天人感应”宇宙观流传至今,庄子、禅宗的哲学是对人生作形上追求的美学,宋明理学作为道德形而上学仍具有重要价值,以及在明清时期思想中“内圣”与“治法”已出现分离,标志着中国式的政教合一将逐动摇,认为这是走向近代的重要趋向,等等。


 


“本书反对那准宗教式的伦理主义,揭示儒、道、墨等思想中的农业小生产的东西,并以《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一书作为本书前导。从后一方面说,比较起埃及、巴比伦、印度、玛雅等古文明来,中国文明毕竟又长久地生存延续下来,并形成了世罕其匹、如此巨大的时空实体。历史传统所积累成的文化形式又仍然含有值得珍视的心理积淀和相对独立性质;并且百年来以及今日许多仁人志士的奋斗精神与这文化传统也并非毫无干系。所以本书又仍然较高估计了作为理性凝聚和积淀的伦理、审美遗产。这实际也涉及历史主义与伦理主义的二律背反问题。……历史本就在这种悲剧性矛盾中行进。这是一个深刻的问题啊!”


——李泽厚,1985年  



作者简介】:

李泽厚(1930—2021),著名思想家,在哲学、思想史、伦理学、美学等多个领域均有重大建树,其原创性思想系统为“人类学历史本体论”。1930年6月出生,湖南长沙人。1954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1988年当选为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1992年客居美国,先后任美国、德国等多所大学的客席讲座教授等。1998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学院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2010年入选世界权威的《诺顿理论和批评选集》。主要论著有《批判哲学的批判》《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等。



目录】:

内容提要



孔子再评价
一 “礼”的特征
二 “仁”的结构
三 弱点和长处
四 附论孟子



墨家初探本
一 小生产劳动者的思想典型
二 墨家思想并未消失



孙老韩合说
一 兵家辩证法特色
二 《老子》三层
三 所谓“益人神智”
荀易庸记要
一 人的族类特征
二 儒家世界观的建立
三 天、道、人



秦汉思想简议
一 道、法、阴阳、儒家的合流
二 天人宇宙论图式
三 阴阳五行的系统论
四 五行图式的历史影响



庄玄禅宗漫述
一 庄子的哲学是美学
二 人格本体论
三 瞬刻永恒的高境界



宋明理学片论
一 由宇宙论到伦理学
二 理性本体的建立及其矛盾
三 “心”的超越与感性
四 遗产的两重性
五 《片论》补



经世观念随笔
一 “内圣”与“外王”
二 “治人”与“治法”
三 经学与史学



试谈中国的智慧
一 时代课题
二 血缘根基
三 实用理性
四 乐感文化
五 天人合一



后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全新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