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逻辑(四菜一汤精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小逻辑(四菜一汤精装)

全新正版现货

99.9 75 全新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德]黑格尔 著  贺麟  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58473

出版时间2019-08

装帧精装

开本大32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75元

货号29359663

上书时间2023-05-18

龙香书城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全新
商品描述

编辑推荐】:

《小逻辑》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逻辑学是他自然哲学、精神哲学的“灵魂”,而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不过是逻辑学的具体应用或表现。《小逻辑》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辩证法起过重要作用。


《小逻辑》代表了形而上学和辩证法发展的高峰。


 质变和量变的关系,存在与思维的关系就是在这里*次被系统讨论。


 深刻启发了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直接来源。


直接影响了现当代法国哲学。


 



内容简介】:

黑格尔的名著《小逻辑》是恩格斯推荐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推荐阅读文本之一。《小逻辑》是黑格尔唯心主义少、唯物主义多的一部哲学著作。它论述的是由感性的反映物质世界,发展为由知性反映有中人性在关系中的宏观现实世界,后发展到理性的辩证的上升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有限与无限得到统一的全体的理念。



作者简介】:

黑格尔(1770-1831),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之一,人类思想史上的不朽人物。他创立了欧洲哲学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并极大地发展了辩证法。他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之一。但在他的哲学中,存在着体系和方法的矛盾,他保守的唯心主义体系终于窒息了其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在美学上,他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强调艺术与人生重大问题的密切联系以及理性的内容对艺术的重要意义。他庞大的哲学体系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发展的D峰,对后世的哲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黑格尔一生著作颇丰,其代表作有《美学》《精神现象学》《逻辑学》《法哲学原理》《哲学史讲演录》《宗教哲学》等。


译者简介:


贺麟(1902年-1992年),汉语世界黑格尔翻译人,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1919年考入清华学堂, 1926年赴美国留学,先在柏林大学获学士学位,后又入哈佛大学获硕士学位。1930年转赴德国柏林大学专攻德国古典哲学。回国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并在清华大学兼课。贺麟对黑格尔、斯宾诺莎、怀特海等西方近现代哲学家都有深入的研究。1950年之后,集中精力研究西方哲学和翻译西方哲学名著,主要译作有:《小逻辑》、《黑格尔》、《黑格尔学述》(J.Royce著) 、《哲学史讲演录》(与王太庆合译,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精神现象学》(与王玖兴合译,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目录】:

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三版序言


柏林大学开讲辞


导言(§1-18)[概论哲学的性质]


部 逻辑学


逻辑学概念的初步规定(§19-83)


    A.思想对客观性的态度;形而上学(§26-36)


    B.思想对客观性的第二态度(§37-60)


        1.经验主义(§37)


        II.批判哲学(§40)


    C.思想对客观性的第三态度(§61-78)


        直接知识或直观知识(§61-78)


    逻辑学概念的进一步规定和部门划分(§79-83)


篇 存在论(Die Lehre vom Sein)(§84-111)


A.质(Die Qualität)(§86-98)


(a)存在(Sein)(§86)


(b)定在(Dasein)(§89)


(c)自为存在(Fürsichsein)(§96)


B.量(Die Quantität)(§99-106)


(a)纯量(Reine Quantität)(§99)


(b)定量(Quantum)(§101)


(c)程度(Grad)(§103)


C.尺度(Das Mass)(§107-111)


第二篇 本质论(Die Lehre vom Wesen)(§112-159)


A.本质作为实存的根据(Das Wesen als Grund der Existenz) (§115-130)


(a)纯反思规定(Die reine Reflexionsbestimmungen)(§115)


(1)同一(Identität)(§115)


(2)差别(Der Unterschied)(§116)


(3)根据(Grund)(§121)


(b)实存(Die Existenz)(§123)


(c)物(Das Ding)(§125)


B.现象(Die Erscheinung)(§131-141)


(a)现象界(Die Welt der Erscheinung)(§132)


(b)内容与形式(Inhalt und Form)(§133)


(c)关系(Das Verhältnis)(§135)


C.现实(Die Wirklichkeit)(§142-159)


(a)实体关系(Das Substantialitäts-Verhältnis)(§150)


(b)因果关系(Das Kausalitäts-Verhältnis)(§153)


(c)相互作用(Die Wechselwirkung)(§155)


第三篇 概念论(Die Lehre vom Begriff)


A.主观概念(Der Subjektive Begriff)


(a)概念本身(Der Begriff als Solcher)(§163)


(b)判断(Das Urteil)(§166)


(1)质的判断(Qualitatives Urteil)(§172)


(2)反思的判断(Das Reflexions-Urteil)(§174)


(3)必然的判断(Urteil der Notwendigkeit)(§177)


(4)概念的判断(Das Urteil des Begriffs)(§178)


(c)推论(Der Schluss)(§181)


(1)质的推论(Qualitativer Schluss)(§183)


(2)反思的推论(Reflexions-Schluss)(§190)


(3)必然的推论(Schluss der Notwendigkeit)(§191)


B.客体(Das Objekt)(§194-212)


(a)机械性(Der Mechanismus)(§195)


(b)化学性(Der Chemismus)(§200)


(c)目的性(Die Teleologie)(§204)


C.理念(Die Idee)(§213-244)


(a)生命(Das Leben)(§216)


(b)认识(Das Erkennen)(§223)


(c)理念(Die absolute Idee)(§236)


术语索引


人名索引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全新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