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生千问(精版):中华传统医学养生大百科: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百科
  • 养生千问(精版):中华传统医学养生大百科: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百科
  • 养生千问(精版):中华传统医学养生大百科: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百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养生千问(精版):中华传统医学养生大百科: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百科

全新正版现货

35.2 4.0折 88 全新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于雅婷,高海波 主编   凤凰含章  出品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53743677

出版时间2016-03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88元

货号23914369

上书时间2023-05-16

龙香书城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全新
商品描述

编辑推荐】:
中国传统养生精华与实用速查宝典,中医养生专家深入解读,从理论到实践,全程指导健康生活,吃穿住用行,掌握养生规律,健康就在你手中。
1.研读经典,古法养生内经养生、本草养生、易经养生,传统养生精华及名家观点。2.内容丰富,注重实用药补、食疗、药膳,传统中医养生秘法及实用讲解,快速简单易上手。
3.插图精解,通俗易懂配合大量插图全程讲解,更清楚,更直观,诀窍重点一目了然。

经络穴位按摩除百病(与专家一起见证经络穴位按摩的神奇功效)
臧俊岐图说针灸·点穴·按摩·拔罐:传统中医疗法实用健康手册
中国茶全图鉴:实用茶学茶艺百科
中草药全图鉴:中国中草药实用图鉴

内容简介】:
养生术是中华传统医学中的瑰宝。本书以健康养生为主题,分为养生经典和养生实践两个篇章。经典篇主要介绍了《黄帝内经》《易经》《本草纲目》等书中所提出的养生概念、论述观点与建议;实践篇主要从药补、食疗、手诊、面诊、经穴、针刺、拔罐、按摩等方面分门别类地介绍中国传统养生术。文字通俗易懂,内容深入浅出,大家可以参阅本书调和自己身体的阴阳,注意自己的膳食住行,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以便达到健康长寿、延年无疾的目标。

作者简介】:

于雅婷


  主任医师、高级药膳食疗师。2008 年、2012 年国家举重队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成员,领导创新的现代化中医食疗技术获“2008~2009 年*投资价值健康管理新技术”“十一五中国健康管理领先品牌”,荣获“科苑人物”“2008~2009 年中华健康管理杰出人物”“亚健康事业开拓者”“十一五中国健康管理特别贡献人物”“中华百业功勋人物”“中国创新人物”等称号。


高海波    工学博士、中医学博士后、知名健康管理师。现任燕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参与中国博士后基金、中国中医科学院多项重大研究课题,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十余篇。

目录】:

上篇养生经典


 


第 1 章| 内经养生


001 何为养生之道? /20


002 养生有哪四种境界? /21


003 四季养生规律是什么? /22


004 养生的根本是什么? /24


005 为什么要顺应四时阴阳来养生? /25


006 阳气有什么重要性? /27


007 怎样运用阴阳来解释疾病? /27


008 四时、五方、五味对人体有什么影响? /27


009 过食五味对身体有什么伤害? /30


010 五脏与五方、四季、五行、五畜如何对应?/30


011 人为什么一定要阴阳调和才健康? /32


012 脏腑各有什么功能? /35


013 脏腑之经气所出分别在哪里? /38


014 脏腑之十二原穴在哪里? /40


015 脏腑功能如何在体表上显现? /41


016 酸甜苦辣咸跟五脏有什么关系? /43


017 怎样“看脸色”知健康? /43


018 死亡的大概时间能预先知道吗? /44


019 如何从梦境推算健康? /46


020 如何从脉象和呼吸推算健康? /50


021 疾病在五脏中是如何传播的? /51


022 胃有什么重要性? /53


023 食物在体内如何运化? /54


024 怎样根据五脏与四时、五味、五行的对应关系来治疗疾病? /56


025 五脏病变时分别有怎样的症状? /57


026 五脏病变在四季会有什么变化吗? /58


027 五脏所藏,所主,所伤分别是什么? /59


028 脾有什么作用? /61


029 四季脏腑血气是怎样分布的? /62


030 六气与人体及万物有何联系? /63


031 服用药物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65


032 药物的性味与五脏、五气有什么关系? /66


033 什么是药物的君臣佐使? /67


034 十二经脉的起止点分别在哪里? /68


035 营气在体内是如何循环的? /72


036 营卫二气在体内是怎样运行与相会的? /73


037 病邪侵入孔窍会造成哪些疾病? /74


038 你知道自己脏腑的大小吗? /78


039 为什么7天不进食就会死亡? /80


040 人体中的四海是怎样的? /82


041 人体的五种津液是如何生成的? /83


042 如何根据五官变化来诊断疾病? /85


043 五脏的五种变化对应的不同针刺法有哪些?/86


044 脏腑与各组织之间是什么关系? /88


045 阴阳25种人分别是怎样的? /89


046 气血对毛发有怎样的影响? /93


047 积病是如何产生的? /95


048 阴阳五种人如何辨别与治疗? /97


049 人体各部与九野是怎样对应的? /100


050 人为什么会发生眩晕? /101


051 诊察脉象的方法是什么呢? /103


052 缓、急、小、大、滑、涩六种脉象所对应的病状情形是怎样的? /104


053 四时阴阳怎样反映在脉象上? /108


054 怎样从颜色、脉象的变化来判断旧病和新病?/109


055 如何在尺肤上诊断疾病? /110


056 怎样通过脉象来诊病? /112


057 如何通过四季脉象来诊病? /112


058 寸口脉太过或不及会引起什么疾病? /114


059 什么是脉逆四时、脉反四时? /115


060 五脏的常脉、病脉和死脉分别是什么?/115


061 什么是春季的弦脉? /117


062 什么是夏季的钩脉? /117


063 什么是秋季的浮脉? /117


064 什么是冬季的石脉? /119


065 四季顺序的变迁,引起脉象变异,那么脾脉与哪个季节相关? /119


066 五脏的真脏脉象如何反映疾病? /119


067 脉搏变化与四时阴阳变化不一致会怎样?/120


068 什么是五实五虚? /120


069 什么是三部九候? /120


070 如何根据三部九候来诊病? /122


071 冬阴夏阳从脉象上怎样区分? /124


072 什么是六点诊脉大法? /125


073 三阴三阳经脉的脉象都是怎样的? /126


074 三阴三阳经脉的雌雄是什么? /126


075 如何根据阴阳之气来治病? /128


076 不同年份的治疗原则也不同吗? /129


077 阴阳脉象的逆顺与生死是怎样对应的?/138


078 十二经之间的阴阳表里关系是怎样的?/138


079 什么是人体的四经、十二从? /140


080 各经脉发病的症状都是什么样的? /141


081 如果邪气郁结于经络会产生什么症状?/142


082 如何从人迎脉、寸口脉判断病变? /142


083 十二经脉气绝时身体是什么样的反应?/142


084 怎样根据病变而节制饮食? /143


085 五脏所发所藏所主分别是什么? /144


086 人体六经的血气多少有什么不同? /145


087 三阴三阳经脉的离合指什么? /145


088 五脏之间如何互相制约? /147


089 不正之气侵入于内脏的情况是怎样的?/147


090 什么是诊病的五诀? /148


091 什么是奇恒之腑和传化之腑? /149


092 地理环境对治疗疾病有什么影响呢? /150


093 诊断疾病的关键是什么? /150


094 疾病的不同阶段的治疗有何不同? /152


095 春三月养生奇方是什么? /153


096 夏三月养生奇方是什么? /154


097 秋三月养生奇方是什么? /154


098 冬三月养生奇方是什么? /154


099 怎样推测寿命的长短? /155


100 怎样判断疾病的轻重? /156


 


第 2 章| 本草养生


101 什么是七方? /158


102 什么是十剂? /161


103 什么是气味阴阳? /163


104 什么是五味宜忌? /164


105 什么是五味偏胜? /166


106 什么是五脏五味补泻? /166


107 什么是升降浮沉? /167


108 什么是四时用药例? /168


109 什么是引经报使? /168


110 什么是标本阴阳? /169


111 暑应怎样治疗? /170


112 痰饮应怎样治疗? /170


113 湿应怎样治疗? /172


114 脾胃疾病应怎样治疗? /172


115 诸气应怎样治疗? /173


116 吞酸嘈杂应怎样治疗? /174


117 伤寒热病应怎样治疗? /174


118 噎膈应怎样治疗? /176


119 反胃应怎样治疗? /177


120 霍乱应怎样治疗? /177


121 泄泻应怎样治疗? /177


122 痢应怎样治疗? /178


123 疟应怎样治疗? /178


124 胀满应怎样治疗? /180


125 诸肿应怎样治疗? /180


126 脚气应怎样治疗? /182


127 转筋应怎样治疗? /182


128 虚损应怎样治疗? /183


129 喘逆应怎样治疗? /184


130 诸汗应怎样治疗? /184


131 咳嗽应怎样治疗? /186


132 痿应怎样治疗? /186


133 吐血应怎样治疗? /187


134 齿出血应怎样治疗? /187


135 咳血应怎样治疗? /188


136 惊悸应怎样治疗? /188


137 呕吐应怎样治疗? /188


138 烦躁应怎样治疗? /190


139 不眠应怎样治疗? /190


140 多眠应怎样治疗? /190


141 消渴应怎样治疗? /190


142 遗精梦泄应怎样治疗? /191


143 小便血应怎样治疗? /191


144 阴痿应怎样治疗? /192


145 阴囊痒应怎样治疗? /193


146 大便燥结应怎样治疗? /193


147 脱肛应怎样治疗? /194


148 下血应怎样治疗? /194


149 淤血应怎样治疗? /195


150 诸虫应怎样治疗? /196


151 心腹痛应怎样治疗? /196


152 胁痛应怎样治疗? /196


153 腰痛应怎样治疗? /197


154 癫痫应怎样治疗? /198


155 痛风应怎样治疗? /199


156 头痛应怎样治疗? /199


157 耳疾应怎样治疗? /200


158 眩晕应怎样治疗? /200


159 唇疾应怎样治疗? /201


160 牙齿疾病应如何治疗? /201


161 音声疾病应如何治疗? /202


162 咽喉疾病应如何治疗? /203


163 诸物哽咽应怎样治疗? /203


164 须发疾病应如何治疗 /203


165 面疾应怎样治疗? /204


166 狐臭应怎样治疗? /205


167 跌仆折伤应怎样治疗? /205


168 带下应怎样治疗? /205


169 小儿初生诸病应怎样治疗? /206


170 胎前应怎样养生? /207


171 难产应怎样治疗? /207


172 产后应怎样养生? /207


173 健忘应怎样治疗? /208


174 阴病应怎样治疗? /209


175 惊痫应怎样治疗? /209


176 痘疮应怎样治疗? /209


177 呃逆应怎样治疗? /209


 


第 3 章| 易经养生


178 中医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10


179 什么是藏象和藏象五系统? /210


180 什么是藏象学说? /212


181 藏象学说主要来源于哪三个方面? /212


182 为什么说藏象学说是一种独特的生理病理学体系? /212


183 藏象学说是以什么为基础的? /212


184“六腑”与五行的关系是什么? /213


185 根据五行,心与肺、肝、肾、脾的关系是什么?/213


186 根据五行,肺、脾、肝、肾之间的关系


是什么? /214


187 根据阴阳五行,脏腑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14


188“五脏”与五行的关系是什么? /214


189 如何根据五行解释气血津液和人体的关系?/214


190 如果根据五行关系解释辨证? /216


191 根据五行,中医的辨证的过程是什么?/216


192 气病与气有什么关系? /217


193 什么是脏腑辨证?和五行有什么关系?/218


194 如何根据阴阳来解释人体的痰证? /218


195 什么是经络?为什么根据经络可以治病?/218


196 什么是经络学说?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219


197 什么是辨症归经?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220


198 什么是针灸治病?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220


199 什么是卫气营血辨证?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221


200 中医六经是指什么? /221


201 什么是六经辨证? /221


202“三焦”有名有形说和有名无形说是指什么?/221


203 为什么说三焦具有通行元气的作用? /222


204 什么是八纲辨证?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223


205 如何根据阴阳五行解释上焦病症的特点?/224


206 如何根据阴阳五行解释中焦病症的特点?/224


207 如何根据阴阳五行解释下焦病症的特点?/224


208 如何用气的原理解释表证? /224


209 如何用气的原理来解释表寒证和表热证?/224


210 中医里的阴阳是指什么? /225


211 如何利用阴阳来解释人体的寒热? /226


212 如何利用气的原理来解释虚实? /226


213 如何根据阴阳原理解释阴证? /226


214 如何根据阴阳原理解释阳证? /226


215 什么是亡阳与亡阴? /226


216 如何利用气血原理解释脉诊? /227


217 如何利用五行原理解释舌诊? /227


218 手诊的原理是什么? /228


219 如何利用五行原理解释望诊? /229


220 如何根据人体气血来辨络脉? /229


221 如何根据《周易》五行学说为患者确定治疗方法? /229


222 方剂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229


223 什么是风水医学? /230


224 为什么说人的出生日期决定了先天体质?/230


225 如何根据《周易》五行学说为患者确定治疗原则? /230


226 不同的先天体质与疾病的对应关系是什么?/231


227《周易》对中医阴阳学说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232


228 针灸子午流注与《周易》有什么关系?/232


229 为什么说微生物学和易医命学是同一事物?/232


230 为什么说“气”是人的本源? /232


231《周易》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养气? /233


232《周易》告诉我们养生的真谛是什么?/233


233《周易》告诉我们中老年人应该如何养生?/234


234 养生的宗旨是什么? /234


235 为什么说糖尿病、高血压是由阴阳失衡引起的?/234


236 根据“天人合一”的理论,为什么养生要顺应天地气化? /234


237 为什么说中医养生的基础建立在阴阳平衡的理论上? /235


238 根据“天人合一”的理论,为什么养生要顺应天地? /236


239 根据“天人合一”的理论,养生如何顺应四季的变化? /237


240 根据“天人合一”的理论,养生如何顺应时间的变化? /237


241 根据《周易》理论,为什么要在子时睡觉保护阳气? /238


242 根据《周易》理论,丑时养生要注意什么问题?/238


243 根据《周易》理论,寅时为什么是号脉的*好时机? /239


244 根据《周易》理论,卯时养生要注意什么问题?/239


245 根据《周易》理论,辰时养生要注意什么问题?/239


246 根据《周易》理论,巳时养生要注意什么问题?/239


247 根据《周易》理论,午时养生要注意什么问题?/240


248 根据《周易》理论,未时养生要注意什么问题?/240


249 根据《周易》理论,申时养生要注意什么问题?/240


250 根据《周易》理论,酉时养生要注意什么问题?/240


251 根据《周易》理论,戌时养生要注意什么问题?/240


252 根据《周易》理论,午时应该预防什么疾病?/241


253 根据《周易》理论,子时应该预防什么疾病?/242


254 根据《周易》理论,卯时应该预防什么疾病?/242


255 根据《周易》理论,酉时应该预防什么疾病?/243


256 根据《周易》理论,春季如何养阳? /243


257 根据《周易》理论,夏季如何养阳? /243


258 根据《周易》理论,秋季如何养阴? /243


259 根据《周易》理论,冬季如何养阴? /244


260 为什么要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来养生?/244


261 为什么说五脏之病源于亏气? /244


262 如何保养心气? /244


263 什么是元气? /246


264 什么是心气? /246


265 如何保养肺气? /246


266 如何保养脾气? /246


267 如何保养肾气? /247


268 如何保养肝气? /248


269 根据《周易》乾卦的原理,为什么说大脑不衰全身不衰? /248


270 根据《周易》乾卦的原理,如何不让大脑过早衰老? /250


271 根据《周易》乾卦原理,应该如何通过饮食养脑? /250


272 根据《周易》原理,为什么保养身体不能受寒?/250


273 根据《周易》原理,应该如何御寒? /250


274 什么是仿生养脑法? /251


275 什么是节能养生? /251


276 什么是调补阴阳? /252


277 根据阴阳五行原理,如何进行辨证施膳?/252


278 什么是全面膳食? /252


279 什么是传统饮食养生学? /252


280 如何利用《周易》原理来解释饮食定时?/254


281 根据《周易》原理,为什么三岁以上的儿童喝牛奶要适量? /255


282 如何利用《周易》原理来解释饮食定量?/255


283 如果利用《周易》原理来解释早餐好、午餐饱、晚饭少这一说法? /255


284 根据《周易》原理,为什么患妇科病的女性不能喝牛奶? /255


 


第 4 章| 儒家养生


285 儒家怎样看待食色? /256


286“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怎样的养身观?/256


287 为什么要“食不语,寝不言”? /258


288 君子三戒分别是什么? /258


289 什么是“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258


290 为什么要“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259


291 什么是“一箪食,一瓢饮”的养生观?/260


29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全新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