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祭祀与疆域:中国上古空间考古六题
  • 祭祀与疆域:中国上古空间考古六题
  • 祭祀与疆域:中国上古空间考古六题
  • 祭祀与疆域:中国上古空间考古六题
  • 祭祀与疆域:中国上古空间考古六题
  • 祭祀与疆域:中国上古空间考古六题
  • 祭祀与疆域:中国上古空间考古六题
  • 祭祀与疆域:中国上古空间考古六题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祭祀与疆域:中国上古空间考古六题

全新正版现货

29 5.0折 58 全新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鲁民、范沛沛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ISBN9787571110369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58元

货号29274739

上书时间2023-05-15

龙香书城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全新
商品描述

编辑推荐】:

●观察现知较早的、壕沟保存比较完整的新石器时代的环壕遗址,会发现这些壕沟的圈围范围多为由西南而东北地延展,且壕沟平面的西南隅或东北角都经过特殊处理。这代表了什么?


●在上古,祭祀活动之所以能够成为“国之大事”,是因为与神灵沟通的能力和水平是人间权力合法性的为直接的证明,环壕遗址的有无及规格与此又有什么联系?


●良渚文化的崛起与衰落,良渚古城到底是“广域王权国家”的都,还是“古国”。


●大邑成周的格局究竟是什么样的,它的中心坐落在什么地方,是否设置了城垣?



内容简介】:

含有环壕和城垣的遗址是高等级祭祀地段所在,这种遗址在聚落系统组 织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基于此类遗址的设置规则,本书综合考虑设壕(城) 遗址的形态、分布特征以及遗址系统的格局变迁,认为在仰韶文化早期 一个幅员达85万平方千米的权力单位已经出现。东亚大陆腹地空间控制 要点的分布格局使得“郑洛-一线”被视为“中国”,在距今5400年左右, 以“郑洛一线”为核心的、权力影响范围覆盖东亚大陆腹地核心区的实 质性的“中国”已经产生。良渚文化从一开始就是由统一权力支配的控 制范围达到10万平方千米的整体。大汶口文化晚期的环泰山地区存在着 一个秩序严整的涉及地域达到25万平方千米的聚落系统....



作者简介】:

王鲁民,博士,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中国城市建设史、建筑史的研究。主要著作有《营国:东汉以前华夏聚落景观规制与秩序》《中国古典建筑文化探源》《中国古代建筑思想史纲》《建构丽江:秩序·形态·方法》《营造的智慧:深圳大鹏半岛滨海传统村落研究》等 。


范沛沛,深圳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城市遗产保护。



目录】:


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环壕与城垣的发生、性质及演变
一、设壕(城)遗址的基本性质 / 002
二、环壕功能的衍变 / 007
三、城垣的发生与推广 / 016



第二章
姜寨、半坡、鱼化寨环壕遗址的功能、关联与相关空
间组织
一、姜寨、半坡、鱼化寨环壕遗址的功能及相互关
联 / 028
二、“姜寨 - 半坡”及“半坡 - 鱼化寨”环壕遗址组
合的地位与半坡类型的权力架构 / 041
三、仰韶文化早期的空间架构 / 053
第三章
东亚大陆腹地核心区东周以前设壕(城)遗址的分布与“中
国”的产生
一、“神明之隩”与设壕(城)遗址 /066
二、公元前 3400 年至公元前 3100 年前后郑洛一线
设壕(城)遗址群的组织 / 077
三、“中国”成立的地理依据 / 089
第四章
良渚文化的空间架构与权力规模
一、良渚文化与良渚文化的产生 / 110
二、良渚文化初创期的聚落系统与权力规模 / 119
三、良渚文化壮大期的聚落系统与权力规模 / 129
四、由调适到衰落的良渚文化聚落系统与权力规模 / 135
第五章
尉迟寺环壕遗址及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地域控制
一、一个特别的遗址 / 146
二、尉迟寺环壕遗址的构成分析 / 148
三、尉迟寺环壕遗址辐射范围及地位 / 157
四、大汶口文化晚期聚落系统的控制 / 164
第六章
周人的西都与东都
一、周人西都与东都研究的核心问题 / 180
二、“ 京”为何? / 181
三、镐京之辩 / 186
四、五邑与西都 / 192
五、周居及大邑成周 / 198
六、成周的变异与东、西周 / 209
后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全新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