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略滇西:明代永昌地区军政设置的变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经略滇西:明代永昌地区军政设置的变迁

全新正版现货

52 6.7折 78 全新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罗勇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53959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78元

货号28509874

上书时间2023-05-13

龙香书城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全新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为云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本书以明代永昌地区为研究的空间范围,以明朝统治永昌地区的时段为时间范围,分六章在讨论明代永昌地区军政设置的变化及其与滇西边疆形势、明朝经营滇西边疆的措施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讨论卫所、府州县的关系以及社会变化。目的在于讨论永昌地区设置的变化如何跟周边局势互动,如何促进了该区域的内地化。因此,本书以设置变化为线索,挖掘正史、实录、地方志、文集、碑刻、家谱等资料,围绕永昌地区与周边局势的相互关系,讨论卫所、府州县的关系以及社会变化。提出以下重要观点:
*,明代永昌地区建置分为卫、府两个体系。卫辖千户所,府辖州县、安抚司、长官司。卫、府体系既有并列也有统辖的关系。军民指挥使司是军政合一的政区。军民府有管理卫所民政、财政的功能。
第二,设军民指挥使司、军民府是解决府州县体系赋税收入的不同方式;“军民”性来自卫所军户、民户共同处于卫所体系或者府州县体系;军民指挥使司的实土性来自于土军千户所以及原永昌府所辖的居民和地理空间;军民府的军民共管性来自于卫所体系的屯军、军余、舍人等附籍在州县体系。
第三,永昌地区的内地化进程在军民指挥使司时代已启动,并被军民府、卫并置时期延续。内地化是卫所移民、官宦移民对地方社会建设的推动,儒学、祠祀的教化,以及土著、夷民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追求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作者简介】:

罗勇,副研究员,历史学博士,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硕士生导师。2005年在兰州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之后师从云南大学林超民教授攻读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2013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曾任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访问学者、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西南民族历史与文化,近年关注中原王朝对地方的控制以及边疆地区的移民史。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历史地理》等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中华大典?生物学典》审核校订工作,参与《云南大百科全书?历史学卷》编撰工作。所发表成果曾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



目录】:

绪论
*章 从初设府卫到撤府置司
  *节 明初滇西形势与永昌设置
  第二节 设置金齿军民指挥使司
第二章 设立腾冲军民指挥使司
  *节 麓川与永乐、宣德时期的滇西疆域
  第二节 “三征麓川”与腾冲军民指挥使司的设置
第三章 军民指挥使司时期的永昌社会
  *节 滇西边疆格局变化
  第二节 金、腾二司的组织体系
  第三节 二司并置时的永昌社会
第四章 恢复府卫并置
  *节 裁革冗员与撤司置府
  第二节 永昌军民府的组织体系
  第三节 府卫并置时期的卫所建设
  第四节 永昌军民府与土司
第五章 府卫并置时期的军事设置调整
  *节 缅甸侵扰与边疆局势变化
  第二节 财政困难与军队建设
第六章 军政设置与边裔内地化
  *节 汉军千户所与边裔内地化
  第二节 土军千户所与边裔内地化
  第三节 永昌地区儒学发展
  第四节 军政设置下的祠祀变化
  第五节 明末永昌地区的村寨与文化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全新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