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腐败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反腐败论

全新正版现货

26.6 7.0折 38 全新

仅1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继亮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ISBN9787203094012

出版时间2016-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38元

货号23915082

上书时间2023-05-13

龙香书城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全新
商品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有三大亮点:,提出“腐败的本质是权力剥削,权力剥削比资本剥削更可恶,危害更大”的论点,并专辟一章进行阐述;第二,法律是执政的中介,与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依法反腐”有一脉相承的理论联系,有原版的一节扩展为一章深入阐述;第三,“豪强抑”国运昌,强力反腐,应成为常态。


本书以简洁明了、犀利睿智的语言风格,深入地探讨、论述反腐斗争,有很强的现实理论意义与指导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在原版基础上作了较大修改,全书共八章:一、概述;二、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反腐败斗争;三、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反腐败斗争;四、新中国成立后的反腐败斗争;五、国际上现代国家的反腐败斗争;六、我国当前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及特点;七、腐败的本质;八、产生腐败现象的根源;九、腐败现象为何屡禁不止?十、治理腐败要步入法治化的新常态;十一、豪强抑,国运昌。



作者简介】:

杨继亮,1943年12月生,中共党员,1966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物理系。高级工程师。先后担任吕梁行署地震局主持工作的副局长(缺局长),吕梁地区纪检委正县级检查员。退休后,任吕梁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山西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1990年获全国地震先进工作者称号,授予金牌奖章。已出版的著作有:《无产阶级专政史论》、《腐败论》、《兴国之道》、《中介论》、《廉政论》。



目录】:

章 概述


 一、千古兴亡为哪般/ 001


 二、以权谋私,钱能通神/004


 三、反腐败斗争已成为世界性潮流/008


 


第二章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反腐败斗争


 一、如何看待古代社会的反腐败斗争/ 011


  1.民本主义与皇权统治/ 012


  2.封建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必经阶段/ 015


 二、惩戒贪官污吏的监察制度/017


  1.位高权重/ 017


  2.廉与才并重/ 018


  3.监察权和相权相互制约/ 019


  4.监察权的内部制约/ 019


  5.历史的局限/ 020


 三、倡廉崇俭/ 021


  1.关于清官问题/ 022


  2.关于廉洁问题/ 023


 四、教化/ 024


  1.国家官吏戒三事/ 025


  2.执法者注重三事/ 026


  3.权重者更应修身养廉/ 028


 五、张之洞整肃山西吏治/029


  1.“懒”“散”二病,遍及全省/ 029


  2.整顿吏治,率先垂范/ 029


  3.严惩贪官,扫黑除恶/ 031


  4.清查库银,裁减公费/ 032


 六、中国古代反贪腐不成功的启示/033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反腐败斗争


 一、环境转变,反腐败斗争提上日程/ 040


 二、认清形势,教育先行/041


 三、划清政策界限/ 043


 四、建立制度,制定规范/ 043


 五、高级干部以身作则/ 044


 六、坚决地清除共产党内的腐败分子/ 046


 七、总结历史经验,鞭策共产党人/048


 


第四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的反腐败斗争


 一、英明的预见/ 053


 二、成立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056


 三、整风和整党/ 059


 四、在报刊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060


 五、“三反”“五反”运动/062


  1.历史的谜/ 064


  2.主席亲自挂帅/ 066


  3.“打虎”/ 071


  4.大幕落下,纠偏/ 082


 六、开国刀/ 083


  1.正义的枪声在回荡/ 083


  2.功臣的堕落/ 086


 七、历史的启迪/ 089


 


第五章 现代国家的反腐败斗争


 一、廉政反腐败国际/ 093


 二、申报财产制度/ 096


  1.申报财产的对象/ 096


  2.申报财产的时间/ 098


  3.申报财产的内容/ 099


  4.申报书的接受、公布和审查/ 100


  5.申报中违法的处理/ 102


 三、韩国的廉政风暴/ 103


  1.整肃官场,倡廉肃贪/ 104


  2.整肃军队/ 106


  3.全面出击/ 108


 


 四、新加坡何以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 110


  1.领导带头廉洁/ 110


  2.建立健全法规/ 111


  3.成立专职机构/ 112


  4.执法严格/ 113


 五、墨西哥的监察部/ 115


  1.工作体制/ 115


  2.广泛的职权/ 116


  3.以儆效尤/ 119


 


第六章 当今社会腐败的主要表现及其特点


 一、“社会腐败心理”的泛滥成灾/121


 二、地方政府的公司化趋向/123


  1.作为公司制企业,实现利润化是其核心目标,


     而政府却不能这样,它必须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


务为职能,它是社会公共利益的营造者和守护神/ 123


  2.政府具有公司化趋向后,在很多情况下,


     自身利益和民众利益是矛盾的/ 124


  3.公司化趋向的治理/ 125


 三、“前腐后继”式腐败/125


  1.河南四任交通厅长前“腐”后继/ 126


  2.秘书版前“腐”后继/ 127


  3.法院的前“腐”后继/ 128


 四、集体腐败/ 130


  1.“团体”的腐败/ 130


  2.集体腐败与法不责众/ 131


 五、“依法”搞腐败/ 133


  1.以“服务”为名,行勒索之实/ 134


  2.行业腐败、集体腐败中隐寓着“依法腐败”/ 134


  3.法律是天平/ 136


 六、用人腐败/ 137


  1.官场中的几种用人法/ 137


  2.烟草局长的“家族网络图”/ 138


 七、买官卖官/ 139


  1.“买官卖官”出现两大新动向/ 139


  2.是谁承担了买官的成本/ 141


 八、小官大贪/ 142


  1.一个贪官何以吞掉“半个县”/ 143


  2.监管乏力,小官成“巨贪”/ 144


 九、落马官员频现家族式腐败:一人落马,全家被端/ 145


  1.官员腐败缘何形成家族利益链/ 145


  2.如何杜绝日益猖獗的“家族腐败”/ 146


 十、“守门人”成“放水人”,沙头角海关怎么了?/ 147


 十一、中国官场逆淘汰怪象/150


  1.清廉的不如腐败的/ 150


  2.亲民的不如霸道的/ 151


  3.干事的不如会说的/ 151


  4.不站队的不如站对队的/ 152


  5.眼睛向下的不如眼睛向上的/ 152


  6.实干的不如作秀的/ 153


 十二、清水衙门抓出腐败“老虎”/154


 十三、利益冲突成为腐败源/155


  1.利益冲突的主要问题及表现形式/ 156


  2.防止利益冲突的对策建议/ 157


 


第七章 腐败的本质


 一、官场气氛考/ 162


 二、封建王朝的“治吏”方略/163


 三、官本位/ 168


 四、官场“圈子文化”的形成/168


  1.官场“圈子文化”之形与实/ 169


  2.官场“圈子文化”之因与害/ 171


  3.官场“圈子文化”之治/ 172


 五、权力剥削/ 173


 


第八章 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


 一、产生腐败现象的历史根源/178


 二、官僚主义的盛行是产生腐败的土壤/ 181


 三、当今官僚主义的转义功能/187


  1.官僚主义转义功能的表现形式/ 188


  2.让转义功能失效之对策/ 189


 四、高速城市化和工业化时期滋长腐败现象/ 190


 五、分配不公的深层危害/191


 


第九章 腐败现象何以屡禁不止


 一、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发挥得不够充分/ 195


 二、思想教育工作削弱了/198


 三、监督不严/ 201


 四、打击不力/ 203


 


第十章 治理腐败要步入法治化的新常态


 一、执政中介/ 206


 二、实现依法治国的历史跨越/208


 三、正确认识党规和国法的关系/210


 四、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 212


 五、夯实法治反腐根基/ 213


 六、法治与反腐良性互动/215


 七、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217


 八、严禁非法的法治/ 219


 九、“监督、执纪、问责”的内涵及要求/ 221


  1.监督是纪检监察工作的前提/ 221


  2.执纪是纪检监察工作的核心/ 223


  3.问责是纪检监察工作的关键/ 224


  4.“断崖式降职”理当成为问责常态/ 226


 十、解决“灯下黑”问题/227


  1.主动拒“黑”/ 227


  2.合力治“黑”/ 229


  3.长效防“黑”/ 231


 十一、铸就国人的法治精神/234


  1.法治文化是依法治国的精神动力/ 234


  2.凝聚全党全社会的法治共识/ 235


  3.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36


  4.把法治理念、法治精神转化为党员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 237


 十二、让法治成为信仰/ 238


第十一章 豪强抑,国运昌


 一、历史的昭示/ 241


 二、空前的腐败共同体/242


 三、解读案的形成/243


  1.结党营私,导致政治生态在局部上的恶化/ 244


  2.周案形成的原因与防范对策/ 245


 四、建立“三不腐”的有效机制/247


  1.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实践的深化/ 247


  2.直捣腐败行为的发生机理/ 248


  3.标本兼治是对反腐败工作的长期规划/ 249


  4.强化“两个责任”的落实/ 250


  5.切实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 251


  6.监督者更要接受监督/ 252


 五、反腐倡廉,任重而道远/25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全新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