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脾瘅新论: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及治疗
  • 脾瘅新论: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及治疗
  • 脾瘅新论: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及治疗
  • 脾瘅新论: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及治疗
  • 脾瘅新论: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及治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脾瘅新论: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及治疗

全新正版现货

49.8 7.3折 68 全新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仝小林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53901

出版时间2018-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68元

货号26445561

上书时间2023-05-13

龙香书城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详情】:

编辑】: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广安门医院原副院长、主任医师仝小林教授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中医内分泌专家,构建了以糖尿病为代表的代谢性疾病中医诊疗体系。《脾瘅新论》堪称脾瘅(代谢综合征)研究和临证的上等之作,其他研究无出其右。该书在新华网和“悦读中医”发布,关注度很高。对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诊治具有里程碑意义。1版1次印刷的数千册图书数月售罄。

内容简介】:
主编仝小林教授为我国著名中医内分泌专家。仝教授积数十载临床经验,从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高度,深入细致地研究脾瘅,并将主要成果倾心著成《脾瘅新论: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及治疗》。该书具创新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对理论研究和临证治疗均有重大指导意义,堪称脾瘅(代谢综合征)研究和临证的作品。
  《脾瘅新论: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及治疗》之新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脾瘅概念赋新义:大胆赋予脾瘅概念以“代谢综合征”之新义。
  ★脾瘅病理立新论:对脾瘅的病因病理提出了“膏脂”“血浊”等病理因素新概念,提炼了“三段四期”的病理演变规律,将脾瘅分为“前”“中”“后”三大阶段,概括为“郁、热、虚、损”四期经过,并对各核心病机进行了全面而富有新意的理论概括。
  ★脾瘅辨证创新路:既详论脾瘅的各种“显症”,又创造性地对脾痒早期无明显症状的“隐症”提出了运用现代胰岛素、血糖、血脂、血压和血尿酸等客观检查指标进行微观辨证这一新思路。
  ★脾瘅治疗谱新章:对脾瘅各种复杂证候,从中西医认识的交汇点着手,进行了系统性中医治疗学总结和开拓,为脾瘅增添了大量新治法与方药。比如,对代谢综合征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及外周血管神经病变、冠心病、急性脑血管病等,创立了诸如减肥、降糖、降脂、降压、软化血管、逆转胰岛素抵抗等治法和若干“靶方”“靶药”,后者为仝小林教授临证使用的经验方与药对,体现了仝小林教授临床治疗疾病”态靶结合”的思想。

作者简介】:
仝小林,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分泌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甘肃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药防治糖尿病临床研究联盟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会长,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原副院长。学术成就:构建了以糖尿病为代表的代谢性疾病中医诊疗体系。依据现代医学糖尿病诊断标准,突破中医对糖尿病即为“消渴病”的传统理论认识,率先将现代糖尿病的中医病名概括为“糖络病”,并对其重新进行中医分类、分期、分证,将糖络病分为脾瘅和消瘅两大类型,将疾病的自然发展过程划分为郁、热、虚、损四期,将传统“消渴”涵盖于糖络病虚损阶段,并归纳总结了各期主要证候。针对早中期糖尿病中医理论认识的空白,在继承经典基础上,创新《内经》脾瘅理论,首先开创“开郁清热法”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解决了“中药不能独立降糖”的历史性难题。率先提出“早期治络,全程通络”的并发症防治理念,建立了糖尿病络病理论指导糖尿病并发症治疗,形成了从糖尿病前期到糖尿病早中期至并发症期的中医系统诊疗体系。其糖尿病(糖络病)的中医系统诊疗方案被整体纳入《糖尿病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指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面向全球发布的《国际中医药诊疗指南-第1部分:糖尿病》,该指南也是第1部国际中医药专病诊疗指南,为中国在中医专病治疗领域掌握国际话语权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作为首要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计划),国家科技部、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科研行业专项,“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等国家、省部级课题30余项。主持起草中医行业第1部专病指南《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糖尿病中医防治标准(草案)》《糖尿病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指南2016版》以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部国际临床专病诊疗指南《国际中医药诊疗指南—糖尿病》;主编《糖络杂病论》《方药量效学》《汤剂煎服法研究》《维新医集:仝小林中医新论》《重剂起沉疴》《疑难病中医治疗及研究》《SARS中医诊疗与研究》等多部医学著作。发表SCI论文第1或通讯中文论文250余篇;主持完成21项中药随机临床试验;获药物发明专利17项,转让11项。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理论创新及其应用获“中国中医科学院建院60周年以来具影响力的25项科研成果之一”。获奖及荣誉: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一等奖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奖一等奖1项,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国家卫计委、中医药管理局),全国抗击非典型肺炎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协),中华中医药学会“抗击SARS特别贡献奖”。

目录】:
*章脾瘅总论
一、概述
二、脾瘅的形成
三、脾瘅的病机病证特点
四、脾瘅的病理特征和主要病理产物
五、脾瘅的临床表现
六、脾瘅的分期和辨证
七、脾瘅发展的“三部曲
八、脾瘅的治疗原则
九、案例赏析
第二章脾瘅的历史源流
一、“瘅”之源流
二、古代脏腑瘅(疸)病
三、现代内脏瘅病
四、脾瘅源流考
五、消瘅考
第三章肥胖——脾瘅的基石
一、肥胖的产生根源——膏脂
二、肥胖的病因病机
三、肥胖的病位——脾胃
四、肥胖的证候——虚实
五、肥胖的类型——膏人、脂人、肉人
六、肥胖的演变规律
七、肥胖的辨证要点——“四辨
八、肥胖的治法方药
九、案例赏析
附:《黄帝内经》对肥胖的系统认识
一、《黄帝内经》论肥胖的分型
二、肥胖的形成
三、肥胖的属性
四、肥胖三型的划分
五、肥胖的治疗
六、肥胖三型的外在体形特征
七、《黄帝内经》肥胖三型的实用价值
第四章胰岛素抵抗
一、脾瘅与胰岛素抵抗
二、案例赏析
第五章肥胖2型糖尿病
一、肥胖2型糖尿病的中医病名
二、肥胖2型糖尿病的病因病机
三、肥胖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胃、肠、脾、肝、胆密切相关
四、肥胖2型糖尿病的病理因素与临床表现
五、肥胖2型糖尿病的证候演变规律
六、肥胖2型糖尿病的证治方药
七、肥胖2型糖尿病的其他治则治法
八、小结
九、案例赏析
第六章代谢综合征合并血脂异常
一、代谢综合征血脂异常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
二、代谢综合征血脂异常的发生与脾胃肝密切相关
三、脂浊的致病特点与临床表现
四、脂浊的病理演变过程
五、治疗——整体治疗与消膏降浊相结合
六、小结
七、案例赏析
第七章代谢性高血压
一、脾瘅与代谢性高血压
二、高血压与消化系统联系的基础分析
三、治疗——态靶因果与辨证论治相结合
四、案例赏析
附:从脉辨治高血压
一、寒
二、热
三、水
四、肥/痰
五、瘀
六、革
七、小结
第八章代谢综合征合并高尿酸血症
一、代谢综合征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病因病机
二、一辨治经验
三、治疗要点
四、案例赏析
第九章代谢综合征合并脂肪肝
一、脂肪肝的中医病名
二、代谢综合征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病机
三、代谢综合征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与肝、脾密切相关
四、代谢综合征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病理因素与临床表现
五、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证候演变规律
六、代谢综合征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证治方药
七、总结
八、案例赏析
第十章代谢综合征的转归——大血管与微血管并发症
一、历代医家对络病的认识
二、对于“络”“脉”以及络病、脉病的认识
三、对糖尿病络、脉病特点的认识
四、脾瘅脉络并发症的病机演变与临床特点
五、脾瘅络脉并发症的病机演变与临床特点
六、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的病机演变
七、治络药物的临床选择
八、小结
九、案例赏析
第十一章脾瘅常用靶方、药对及小方
一、脾瘅常用靶方
二、代谢综合征药对及小方
三、降糖与改善胰岛素抵抗药对及小方
四、减肥药对及小方
五、调脂与消膏降浊药对及小方
六、降压药对及小方
七、降尿酸药对及小方
八、改善肝胆系统疾病药对及小方
九、代谢综合征合并冠心病药对及小方
十、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药对及小方
第十二章“态靶因果”中医辨治模式的理论阐述
一、论“态靶因果”中医临床辨治方略
二、探寻改善症状的靶方靶药
三、论改善生化指标之靶方、靶药在临床中的应用
四、论现代中药药理研究成果的临床回归
第十三章“态靶因果”中医辨治模式的临床应用
一、论“态靶因果”辨治方略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
二、论“态靶因果”辨治方略在遴选降压中药中的作用
第十四章黄连在代谢综合征中的应用
第十五章中医对代谢综合征的相关研究
一、开郁清热法对应用降糖西药治疗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剂量的影响
二、开郁清热降浊方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多中心、随机对照降糖作用的临床研究
三、清热降浊方治疗超重2型糖尿病疗效分析
四、《黄帝内经》肥胖三型判别标准的探索与研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全新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