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之本:为实现劳动者充分就业而奋斗
¥
5.45
1.1折
¥
48
九品
仅1件
作者张小建 著
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7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1-1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小建 著
-
出版社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7
-
版次
1
-
ISBN
9787504591845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95页
-
字数
267千字
-
丛书
纪念建党90周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书系
- 【内容简介】
-
《民生之本》为“纪念建党90周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书系”之一。按照就业是民生之本的理念和实现全社会更加充分就业的目标,《纪念建党90周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书系·民生之本:为实现劳动者充分就业而奋斗》书名确定为《民生之本——为实现劳动者充分就业而奋斗》,以记录和论述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到执政,再到改革开放,直至目前,领导中国就业工作的光辉历程。
- 【目录】
-
绪论
第一篇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国就业(1921—1949年)
概述
(一)建党伊始,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和宗旨
(二)关注民生,领导民众为争取劳动就业权益而斗争
(三)积极探索,在根据地和解放区开展劳动就业工作
专题1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领导劳动就业的主张
【背景】
【政策要点】
(一)主张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
(二)主张实现城市工人劳动就业权益,废除剥削雇佣制度
(三)抗日战争时期制定并实行劳资两利的政策
(四)在革命根据地发展生产促进就业
【典型事件】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人民委员部成立
历次全国劳动大会
大生产运动
【成就意义】
(一)对团结发动民众争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创造性地提出劳动就业工作的纲领主张和方针政策
(三)为实现工农群众的劳动就业权益进行探索和实践
(四)在一定范围内培养了领导和管理劳动工作的干部
(五)长期处于战争环境,党的劳动政策主张难以全面付诸实践
【大事记】
第二篇新中国建设时期的中国就业(1949—1978年)
第一单元建国执政初期的中国就业(1949—1952年)
概述
(一)积极应对,承受经济社会问题的重大考验
(二)两手结合,对失业工人实行社会救济和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政策
(三)接收留用,对旧政府遗留人员采取“包下来”的政策
(四)多措并举,对失业知识分子吸收、教育、改造和使用
(五)统筹安排,对高校毕业生统筹分配、集中使用、重点配备
专题2新中国成立初期解决失业问题的探索
【背景】
【政策要点】
(一)在农村推行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
(二)在城市整合各方资源,扩大就业渠道
(三)采取积极措施,缓解失业压力
(四)实行劳资两利政策,稳定私营工商业就业格局
(五)组建劳动部和劳动就业委员会,加强对就业的领导和管理
【典型事件】
劳动介绍所
转业训练
以工代赈
高等学校毕业生统一分配
开展民主改革运动,建立新型劳动关系
【成就意义】
(一)解决旧社会遗留的400万人失业问题,稳定新生政权
(二)组织劳动者生产,为恢复和发展经济奠定基础
(三)扩大了工人阶级队伍,培养了国家建设人才
(四)强化劳动力供需统一调控,但也出现城乡分割的端倪
【大事记】
第二单元计划经济中的中国就业(1953—1978年)
概述
(一)统包统配,形成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就业的基本特征
(二)固定用工,在保障职业的同时也带来能进不能出的问题
(三)沉重教训,两次大冲击对就业造成巨大影响
(四)历史经验,应很好总结和汲取
专题3统包统配就业制度的形成和演进
【背景】
【政策要点】
(一)由国家统一招收、调配和管理劳动力
(二)形成低工资、多就业的劳动工作格局
(三)着手进行两种劳动制度改革的探索
【典型事件】
精减职工
上山下乡
用工制度改革试点
技工培养
【成就意义】
(一)统包统配在实施大规模经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对就业实行“包下来”政策以及固定工制度提供了相应的
职业保障
(三)执政党的大政方针一定要与老百姓的就业等切身利益密切
相关
(四)就业工作在指导思想和政策上出现的一些失误值得反思
【大事记】
第三篇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就业(1978—2002年)
第一单元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就业(1978—1992年)
概述
(一)拨乱反正,党的工作重点转移
(二)民生堪忧,就业问题急需解决
(三)启动改革,为城乡就业松绑
(四)经济发展,改革开放深得民心
(五)搞活企业,启动劳动用工制度改革
(六)新的挑战,市场就业呼唤改革深化
专题4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农民开辟就业新天地
【背景】
【政策要点】
(一)土地联产承包,促进农业生产
(二)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工商业,鼓励多种经营
(三)引导农村劳动力自理口粮到小城镇务工经商
(四)发展乡镇企业,吸纳富余劳动力
【典型事件】
五个“一号文件”
乡镇企业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阵地
【成就意义】
(一)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条件
(二)从发展多种经营到创建乡镇企业,使农村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转移
(三)从进小城镇务工经商起始,开辟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到城市就业的新天地
(四)由于历史条件局限,城乡统筹就业难以一步到位
专题5“三结合”就业方针广开城镇就业新门路
【背景】
【政策要点】
(一)制定实施“三结合”就业方针,打开城镇就业门路
(二)成立劳动服务公司,提供就业服务
(三)鼓励举办集体企业,安置待业人员
(四)放开个体经营,开拓就业门路
【典型事件】
劳动服务公司及由其延伸的就业服务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
【成就意义】
(一)城镇就业状况开始好转,基本解决了长期积累的就业矛盾
(二)“三结合”就业方针将扩大就业与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
(三)劳动服务公司对劳动力从计划管理到社会管理的探索
(四)应急措施延续之后,对深化改革等有所影响
专题6四项改革探索新型就业制度
【背景】
【政策要点】
(一)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二)改革劳动制度,确立企业用人自主权
【典型事件】
推进劳动合同制度改革
【成就意义】
(一)初步确立了双向选择的新型劳动制度雏形
(二)统包统配的劳动就业制度开始破冰,传统就业观念逐渐转变
(三)改革渐次推进,只能采取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过渡
【大事记】
第二单元建立市场经济中的中国就业(1993—2002年)
概述
(一)市场导向,就业新机制初步建立
(二)国企改革,再就业工程发挥重要作用
(三)统筹城乡,探索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突破
专题7再就业工程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
【背景】
【政策要点】
(一)企业解困和富余职工安置
(二)实施再就业工程
(三)建立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四)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
【典型事件】
“双轨、转轨、并轨”三步走策略
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
【成就意义】
(一)保障了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促进了再就业,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促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发展,基本实现企业脱困目标
(三)市场就业机制逐步建立,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不断完善
(四)政策的局限性,仅靠保障生活政策难以解决根本问题
专题8农村就业在劳动力流动和转移中取得重大进展
【背景】
【政策要点】
(一)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
(二)鼓励引导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有序流动就业
(三)发展乡镇企业,建设小城镇,引导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
【典型事件】
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
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有序化工程
【成就意义】
(一)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了农民生活
(二)缓解了“民工潮”,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和转移就业
(三)探索新的劳动力管理服务制度,为城乡统筹就业奠定了基础
(四)二元经济的长期影响,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仍有制度障碍
【大事记】
第四篇迈向小康社会的中国就业(2003—2011年)
概述
(一)理念提升,扩大就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
(二)政策保障,积极的就业政策逐步完善并上升为法律规定
(三)应对挑战,就业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专题9从积极的就业政策到《就业促进法的重大历史进程
【背景】
【政策要点】
(一)有利于就业增长的经济政策
(二)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政策
(三)鼓励企业吸纳就业的政策
(四)对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政策
(五)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政策
(六)加强公共就业服务的政策
(七)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的政策
(八)加大就业资金投入的政策
(九)做好失业调控和治理的政策
(十)形成社会保障与促进就业联动政策
【典型事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和推进就业工作
积极的就业政策从制定到发展完善的三个阶段
建立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
强化促进就业工作的目标责任制度
【成就意义】
(一)扩大就业规模,较平稳地解决计划体制遗留的一代人问题
(二)制定和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提升了就业法制化水平
(三)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奠定了就业工作新的基础
(四)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带动职业培训展现作用
(五)政策法律实施的基础尚待夯实,应对危机机制有待健全
专题10为应对危机而实行的稳定和扩大就业新政彰显威力
【背景】
【政策要点】
(一)结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稳定经济政策,出台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二)发展经济拉动就业
(三)帮扶企业稳定就业
(四)政策扶持鼓励创业
(五)重点人群统筹就业
(六)强化培训促进就业
(七)加强服务促进就业
【典型事件】
实施对口就业援助,稳定灾区就业局势
积极应对危机,中国就业率先走出困境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取得积极进展
【成就意义】
(一)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二)就业是民生之本的理念进一步强化,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
(三)积极就业政策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四)三大群体就业政策针对性更强,力度更大,取得全方位进展
(五)新时期中国就业面临新的重大挑战
【大事记】
专题11步入“十二五”——中国就业的新展望
一、“十二五”和未来十年就业形势
(一)压力与困难
(二)有利条件
二、促进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十二五”发展目标
(四)未来十年发展目标
三、实施“就业优先”的国家发展战略
四、政策措施
(一)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形成促进就业综合政策体系
(二)紧密结合经济发展,多渠道、多形式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三)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统筹城乡和区域就业
(四)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全面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和技能水平
(五)加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形成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
(六)构建预防调控失业和稳定就业机制,有效应对失业风险
参考文献
编后语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