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清那些年:1840-1900一个民族的创伤记忆
  • 晚清那些年:1840-1900一个民族的创伤记忆
  • 晚清那些年:1840-1900一个民族的创伤记忆
  • 晚清那些年:1840-1900一个民族的创伤记忆
  • 晚清那些年:1840-1900一个民族的创伤记忆
  • 晚清那些年:1840-1900一个民族的创伤记忆
  • 晚清那些年:1840-1900一个民族的创伤记忆
  • 晚清那些年:1840-1900一个民族的创伤记忆
  • 晚清那些年:1840-1900一个民族的创伤记忆
  • 晚清那些年:1840-1900一个民族的创伤记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晚清那些年:1840-1900一个民族的创伤记忆

6 1.7折 35 九品

仅1件

河南信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彦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教一p33里

上书时间2024-04-06

艺海书局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赵彦
  •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1
  • 版次 1
  • ISBN 9787543869493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8页
  • 字数 350千字
【内容简介】
近代第一场中西之战是鸦片战争、茶丝战争,还是白银战争?当时抗英的态度谁最坚决?道光帝是个昏庸的皇帝吗?第一次鸦片战争“天朝雄师”为何打不过人数甚少远行东来的英国舰队,真的是“枪”不如人?
  什么才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真正原因?谁是火烧圆明园的元凶,谁又是紫禁城侥幸免遭火焚的“救星”?谁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最大获益者?
  中日甲午之战,中国到底输在哪里?为何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在中日海战中一败涂地?
  义和团运动到底是“爱国”运动,还是“害国” 运动?
  ……
  《晚清那些年》以中外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线轴,追述近代以来中国备受西方列强欺凌的历史,讲述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详细原委及过程,为您呈现一个华丽与凄美交织、苦难与觉醒共存、屈辱与抗争并进的晚清六十年!!!
【作者简介】
赵彦,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先后曾在多家知名图书出版公司任资深编辑,现为自由撰稿人,已出版个人著述多部。
【目录】
第一章 炮舰叩关

自居为“天朝上国”的大清朝,在18世纪末期英国来使马戛尔尼的眼里,不过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船”。一种名叫“罂粟”的妖花,一支浮海东来的舰队,成了“天朝上国”一连串噩梦的开始。这是新旧世界的第一次大碰撞,是东西方国家的第一轮大角逐。中国各色人等:皇帝、文臣、武将、士兵乃至普通百姓,面对完全陌生的敌人,开始了颇具天朝特色的种种表演……

第一节 都是鸦片惹的祸

第二节 未醒的天朝梦

第三节 两个倒霉的救火队员

第四节 战士与谎言家

第五节 一败再败,晚清将领众生相

第六节 “追”求和平之路

第七节 条约的“盛宴”

第八节 道光帝的残存岁月

第九节 林则徐,彷徨的先行者

第二章 残园碎影

城下之盟,往往只能换来短暂的和平。每一年,英国人拿到对华贸易单,总要倒吸一口凉气:除鸦片仍然大获利市外,其他商品贸易额实在小得可怜。伦敦的阔佬们抱怨他们在中国的落脚点太少,抱怨他们的商船不能驶入长江,抱怨中国对他们不够优待,于是他们拉上法国人组成庞大的舰队,再一次浮海东来。大清帝国的京畿重地,淹没在熊熊的战火之中。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忠实记录了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第一节 屋漏偏逢连夜雨

第二节 借口?这不成问题

第三节 “六不总督”的噩梦

第四节 倾斜的谈判桌

第五节 大沽口外的硝烟

第六节 皇帝“打猎”去了

第七节 火烧圆明园

第八节 《北京条约》,紫禁城下之盟

第三章 中兴幻梦

一场惊心动魄的政变后,慈禧登上了历史舞台,万国旗开始在北京迎风飘舞。中外携起手来,数年间,太平天国便灰飞烟灭。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幌子下,洋务派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但是,这条路荆棘丛生,并不好走。“中外修好”只是一种表象,各地教案频发,边疆危机重重。且看曾国藩、曾纪泽父子二人如何处理复杂外交,李鸿章、左宗棠这对冤家如何应对边疆危机。试问:大清的中兴梦,何时能圆?

第一节 女人当政

第二节 太平天国不太平

第三节 师夷长技

第四节 “慈禧版”三权分立

第五节 长江后浪推前浪

第五节 虎口夺食:中俄《伊犁条约》

第六节 小翻译的“大奉献”

第四章 不败而败

一个野心勃勃的“东方帝国计划”,让法国人将手伸向了中国南方的属国——越南。吞并越南,只是这个计划的第一步。溯红河而上,深入大清帝国的西南腹地,才是这个计划的核心。越南战场,黑旗军屡建奇功,却无法挽回清军的溃败。东南沿海,福建水师遭到全军覆没的厄运。可当法国人自以为大功告成时,镇南关外、淡水岸边,中国军队用两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击碎了法国人的美梦。可是在另一个秘密的战场,中国一败涂地……

第一节 法国人又来找茬了

第二节 慈禧的“乾坤大挪移”

第三节 李鸿章的“空白支票”

第四节 遥远的和平

第五节 东南海滨的炮声

第六节 另一个秘密战场

第七节 力挽狂澜——镇南关大捷

第八节 “不使黄龙成痛饮”

第五章 国运相赌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将那些船坚炮利的列强统称为“泰西”,也就是“极西之地”的意思。可如今,这个习惯该改一改了,因为东方的日本也加入到列强的行列中。日本人在朝鲜挖下一个陷阱,将中国拖入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结果,中国成了这场“大赌局”的输家,李鸿章苦心经营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军在辽东和山东战场节节败退。一纸空前屈辱的《马关条约》,使中国陷入更深的危机之中。

第一节 小日本的大胃口

第二节 甲午东亚双雄会

第三节 平壤之战的悲剧

第四节 中日舰队龙虎斗

第五节 “联合调停”的闹剧

第六节 战火烧过鸭绿江

第七节 蒙羞的大清使臣

第八节 窝囊的北洋舰队

第九节 最后的两手牌

第十节 永久的伤痕,《马关条约》

第十一节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第六章 绝地求生

日本在中国的大快朵颐,勾起了“泰西”列强的胃口。一时间,列强在中国掀起划分势力范围的狂潮,一统江山变得支离破碎。中国怎么办?康有为、梁启超给出的答案是——维新变法。在光绪帝的支持下,维新派开始了对大清帝国的种种改造,可惜这一改革只进行了103天,慈禧太后一出手,维新派逃的逃、死的死,“百日维新”功败垂成。光绪帝,这位晚清唯一值得敬重的皇帝,从此成了慈禧的“囚徒”。

第一节 位卑未敢忘忧国

第二节 “康梁”与维新思潮

第三节 亡国灭种的阴云

第四节 刀尖上的舞蹈:戊戌变法

第五节 夭折的“百日维新”

第六节 “门户开放”的幕后推手

第七章 最后一搏

六十年的屈辱,六十年的忍耐,积聚起来,成就了义和团的放手一搏。他们烧教堂、毁铁路、杀洋人,尽情发泄着对侵略者的仇恨。八国联军汹涌而来,中国北方顿时一片血雨腥风。慈禧带着她的小朝廷流亡了,又是李鸿章出来收拾烂摊子。《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的彻底堕落。李鸿章在签约后孤零零地死去,而他所效忠的大清王朝,十年后就被历史的洪流所吞没……

第一节 义和团旋风

第二节 慈禧太后挑战世界

第三节 八国联军都来了

第四节 铁蹄下的京城

第五节 裱糊匠与烂摊子

第六节 秋后算账,一个也跑不了

结语:曲终人散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