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功与养生1982年
练功与养生1982年吴诚德 乐秀珍
¥
46
八品
仅1件
作者吴诚德 乐秀珍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2-01
版次1
印刷时间1982-01
印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上书时间2018-08-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如图
- 商品描述
-
乐秀珍,女,主任医师,四十余年来一直从事中医妇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女子不孕、男子不育(男女双方可以同时治疗),对免疫性不孕的治疗更是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对妇科常见病、多发病都有悉心的研究,在病家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被称为“送子观音”。
养生,动词也,亦可为名词。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现代意义的“养生”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
保养,是指遵循生命法则,通过适度运动,加之外在护理等手段,让身体机能及外在皮肤得以休养生息,恢复应有机能,这是养生的第一层面;
涵养,是指开阔视野、通达心胸、广闻博见,通过对自身的道德和素质的修炼和提升,让身心得到一种静养与修为,从而达到修心修神的目的;
滋养,是指通过适时适地适人,遵循天地四时之规律,调配合宜食疗,以滋养调理周身,达到治未病而延年的目的。
实质上,养生就是保养五脏,使生命得以绵长的意思。
养生学是一门涉及诸多学科的综合科学,它包括中华中医学、康复学、营养学、美学、心理学、国学、物理学、化学、艺术、烹饪、运动学、佛学、道学、儒学等等。
练功,养生术语。通过特定的方法如 气功、导引、武术等以锻炼身体、防治疾病、抗衰延寿。
松静自然的原则
是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是每次练功时都要强调和提醒的问题。松是指躯体和精神上的放松。静是在练功过程中,减少杂念,或以一念代万念的过程。自然,是指练功的过程不可过分着意,即要做到松静,又不可松懈。
动静结合的原则
动主要是指肢体的运动,也指气机的运行,通过动功来疏通经络、调节气机、改善机体代谢状况;而静多指没有肢体活动的练功状态,更指心境的安宁,静是以养为主的修炼过程,能使机体得到充分的调整,有积畜真气的作用。关于动静结合,在练动功时我们主张是以意识主导下的动(导引术),不提倡意识失控的动(自发动),即具体练功时要将动功和静、功分开练习或锻炼。在练静、功时对肢体的活动也有一个口口相传的原则即:“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
练养相兼的原则
练功的基该方法即通常所说的“三调”,调形、调息、调心。“练”是指在意念的主导下实施调形、调息、调心的过程。“养”则是指间存于“练”之间的以清灵之意的照觉状态。通过“练”,促进气机运行,防止落于昏沉和松懈,间以“养”,有益于积精累气,防止过于散乱和耗损。也有人将动功归于“练”,而静,功归于“养”,这已在“动静结合的原则”中提到。实际上在许多静、功和动功的设计上都兼顾了练养相兼的原则。
上虚下实的原则
一般来说,脐为人体的中心,是人体上下的中点。上虚即是指脐以上有空松虚灵之感;而脐以下则应是深沉稳重之态。所谓“气沉丹田”,多指意气下注于下丹田之处,气沉丹田,多配合特定的呼吸方法。所谓“息息归根”,也指气息归于下丹田。从气一元论的观点看,元气为生命之“根”,有了此“根”基于健康的一切才有了最基本的保障。气息下沉归根,是一种安详自守的状态,是人类生存质量的根本保证;如气浮聚于上,人的头颈肩背常处于紧张状态,是人处于紧张、应激状态的根源。虚其心,实其腹,还可以预防多种类型的气功偏差。
循序渐进的原则
所谓练功,要素之一是时间的积累,“功夫”有时间的 含意,也有功能、能力的意思,总之功效是要费时间来积累的。作为 医疗气功,针对慢性病患者身体状况的转化,更是需 要一个渐变的过程。用气功来治疗疾病,实则为改变一种生活方式,也就是说,换一种 活法。而生活习惯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改变生活习惯需要有一个渐变和适应的过程,通过练功改变大脑状态,会有更大的风险,更需要让心身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俗话说:病来如山倒,治病如 抽丝。练功治病也是一个“抽丝”的过程。因此,练功要下决心、要有恒心、有耐心,这是练功治疗顽症取得疗效的最基本的心理素质。
— 没有更多了 —
如图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