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片《马可波罗-大都到扬州(大卫、巴特勒,朱里亚诺、蒙塔尔多)+出门挣钱的人+武林志(谢洪,张华勋)+清亮的小溪(张源忠,卢刚)+月月(阿城,琪琴高娃)+迷人的乐队(房纯如、杨舒慧,王好为)+一叶小舟(宋词、苏叔阳,黄健中、于中义)+普通人家(马林、江达夏、朱枚,骆航民)+爱情的旅程(萧增健、郭玲玲,柳城、冯骥)+哑姑(丁正泉,肖纲)+我们的田野(潘渊亮、谢飞、晓剑》完成台本/镜头剧本11册补图
故事片《马可波罗-大都到扬州(大卫、巴特勒,朱里亚诺、蒙塔尔多)+出门挣钱的人+武林志(谢洪,张华勋)+清亮的小溪(张源忠,卢刚)+月月(阿城,琪琴高娃)+迷人的乐队(房纯如、杨舒慧,王好为)+一叶小舟(宋词、苏叔阳,黄健中、于中义)+普通人家(马林、江达夏、朱枚,骆航民)+爱情的旅程(萧增健、郭玲玲,柳城、冯骥)+哑姑(丁正泉,肖纲)+我们的田野(潘渊亮、谢飞、晓剑》完成台本/镜头剧本11册补图
¥
898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北京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
出版社北京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
年代改革开放 (1977-198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上书时间2024-06-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封面有签字:李莺等。
如图所示,珍藏多年珍贵稀少北京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出品经典电影/戏曲完成剧本/台本实物,保存基本完好,边缘边角有轻微破损、褶皱等,非常难得,详见部分实拍图片及实物。
很有中国电影影视艺术发展、地方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综艺理论等研究价值及收藏纪念意义,可为电影文化艺术研究者,爱好者、发烧友,剧中出演人物及后人,相关综艺影视演出、文化艺术教育及研究机构等见之赎回,望有缘人得之,珍之、惜之、爱之、藏之。
- 商品描述
-
彩色遮幅式电影故事片《马可波罗:第三集-大都到扬州(意大利国家电视一台出品,中国电影合作制品公司承办,意大利国际展望公司拍摄,编剧:大卫、巴特勒,导演:朱里亚诺、蒙塔尔多)+出门挣钱的人+武林志(编剧:华勋、谢洪,导演:张华勋)+清亮的小溪(编剧:张源忠,导演:卢刚)+月月(编剧:阿城,导演:琪琴高娃)+迷人的乐队(编剧:房纯如、杨舒慧,导演:王好为)+一叶小舟(编剧:宋词、苏叔阳,导演:黄健中、于中义)+普通人家(编剧:马林、江达夏、朱枚,导演:骆航民)+爱情的旅程(编剧:萧增健、郭玲玲,导演:柳城、冯骥)+哑姑(编剧:丁正泉,导演:肖纲)+我们的田野(编剧:潘渊亮、谢飞、晓剑,导演:谢飞)》完成台本/完成镜头剧本·黑色机打字钉装油印本·老剧本·老台本1983-1984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出品)一批存十一册合售发布补图,每册具体如图。
如单挑选拿,则1册平均价格为78元/册,包邮快递,具体可议。
老剧本/老台本具体目录如下:
马可波罗:第三集-大都到扬州(意大利国家电视一台出品,中国电影合作制品公司承办,意大利国际展望公司拍摄,编剧:大卫、巴特勒,导演:朱里亚诺、蒙塔尔多);
出门挣钱的人;
武林志(编剧:华勋、谢洪,导演:张华勋);
清亮的小溪(编剧:张源忠,导演:卢刚);
月月(编剧:阿城,导演:琪琴高娃);
迷人的乐队(编剧:房纯如、杨舒慧,导演:王好为);
一叶小舟(编剧:宋词、苏叔阳,导演:黄健中、于中义);
普通人家(编剧:马林、江达夏、朱枚,导演:骆航民);
爱情的旅程(编剧:萧增健、郭玲玲,导演:柳城、冯骥);
哑姑(编剧:丁正泉,导演:肖纲);
我们的田野(编剧:潘渊亮、谢飞、晓剑,导演:谢飞)。
参考资料:
北京电影制片厂,简称北影,成立于1949年4月20日,位于北京市,现任厂长韩三平。
北京电影制片厂创建于1949年,1948年北平解放后,中国共产党中央人民政府十分关怀人民电影事业的成长,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收了原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中央电影企业公司第三电影制片厂,并从延安及各革命根据地抽调了一批从事电影工作和文艺工作的干部,于1949年4月20日成立北平电影制片厂,同年10月1日改名为北京电影制片厂,第一任厂长为田方,1951年由汪洋继任。
现在的北影厂拥有先进的设备和雄厚的实力,全厂职工1350人,是中国三大电影基地之一。厂内除设有文学部、导演室、演员剧团等创作部门之外,还设有摄影、美术、录音、洗印、特技、照明、置景、化妆、服装、道具等工作车间及电影艺术、电影技术、电影经济研究室。厂区建有4个摄影棚、1个特技棚、2个对白录音棚、1个音乐录音棚、1个效果录音棚、1个混合录音棚,并设有电视节目制作部。配备有世界最新或较新的技术装备,生产能力强大,设备配套完善,工艺技术先进,从剧本创作到拷被贝制作,均可独立完成。年生产量为20-25部故事片。
1949-1985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共拍摄故事片180部、舞台艺术片58部、新闻纪录片17部,共计255部。此外,还译制了外国影片10部,协助各兄弟电影制片厂拍摄、加工影片多部。这些影片在国内外都具有一定影响,受到观众的喜爱。80年代以来,还与国际制片厂、商合作,拍摄了故事片《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立体故事片《侠女十三妹》,并协助拍摄了《马可·波罗》、《末代皇帝》。
北京电影制片厂集中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和技术专家,具有年产30部故事片、200余集电视剧的能力。建厂至今,有百余部影片在国内外电影节获奖。有将中国文学名著搬上银幕的优势和传统;并有与国际合作拍片的雄厚力量和经验,其合作拍摄的影片中有50余部多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青年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学院附属的影片生产机构。其主要任务是配合各系的教学计划,完成各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影片作业和生产实习。它是全院教师进行创作实践的场所。 一年可生产3~4部长故事片和若干部短故事片。
青年电影制片厂的前身是北京电影学院实验电影制片厂,建于1958年。至1966年,共摄制《父子俩》、《大木匠》、《穿山巨龙》等19部短片和一部长故事片《夺印》。1959年,受北京市市委的委托,摄制新闻杂志片《北京新闻》,至1964年共发行63期。此外,实验厂还配合教学的创作实践,拍摄了《跳伞》、《摩托车运动》等24部纪录短片,还拍摄了《机床》、《科学与技术简报》等5本科教片。
1979年,该厂组织了以中日友好为题材的彩色故事片《樱》的拍摄,并改名为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1980~1981年,又相继拍摄了故事片《沙鸥》和《邻居》。《沙鸥》获得第 2届电影金鸡奖的优秀青年导演奖和录音奖。《邻居》获最佳故事片奖和道具奖。上述3 部影片,均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青年厂还先后拍摄了《竹》、《舞恋》(与峨影合拍)、《端盘子的姑娘》、《百合花》、《陈奂生进城》(与潇湘厂合作)、《青山夕照》、《我们的田野》、《青春祭》、《见习律师》、《湘女萧萧》、《成吉思汗》(同内蒙厂合拍)等影片。
青年电影制片厂,设有办公室、电视剧部、生产办公室、剪接车间、照明车间、化服道车间、摄影整备室等机构。共有98名工作人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