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殷芸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4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17-03-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商品描述
-
《殷芸小说》,志人小说集,梁殷芸撰。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小说"为书名的短篇小说集,其成书和取材也与传统的小说观念相符。此书为梁武帝作通史时,命殷芸将正史所不取之街谈巷语,道听途说录为一帙。上起周秦,下迄宋齐,是一部艮贯千年的野史杂记。。
第一,故事的编排以历史发展为序,说明它受到史书编年体的影响,与《世说新语》以类相从的体例形成对比。
第二,故事来源和题材范围更加广泛。魏晋以来的志人小说,多以记文人清谈事迹为主。此书除了这些内容外,还广收民间传说故事和地方风物,名人遗迹的记载等。
第三,突破了志人小说真人真事的局限,采用以虚构的情节表现历史真人的方法,大大丰富和开拓了志人小说的艺术方法。
此外,本书作为史之外乘,收录了很多正史未载的材料,为史家所珍重。
本书继《西京杂记》和《世说新语》之后,进一步对志人小说的题材、编排体例、艺术手法等作了全面而深入的探索,在志人小说的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被后人誉为六朝小说中的佼佼者。
《南史》卷六十《殷钧传》后也附有《殷芸传》,但非常简略,没比《梁书》提供更多的材料。此外,《梁书》、《南史》还有一些关于殷芸的片断记载。综合起来看,殷芸是梁武帝时期的重要文士,与同时的著名文士,如裴子野、刘显、刘之遴、阮孝绪、顾协、韦棱、刘孝绰、王筠、到溉、到洽、陆倕、任昉、刘苞、刘孺、张率等人,皆有交往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交往之人中,任昉、顾协、刘之遴也撰有小说作品 ,这说明殷芸撰作《小说》并非孤立的事件。它的背后,隐藏着齐梁时期文士务博好奇的风气。
殷芸作《小说》的事情,《梁书》、《南史》中都没有提到,《隋书·经籍志》小说家著录《小说》十卷,云:"梁武帝敕安右长史殷芸撰。"据此可以推测《殷芸小说》的成书时间。据《梁书?武帝纪》、《梁书?豫章王综传》,天监十三年(514)豫章王综迁安右将军,十五年迁西中郎将,兼护军将军。作为他的随从,殷芸可能在这个时候出任安右长史。所以天监十三年至十五年间就是编撰《小说》的时间。
清人姚振宗称《小说》"殆是梁武帝作《通史》时,凡不经之说为通史所不取者,皆令殷芸别集为《小说》。是《小说》因《通史》而作,犹《通史》之外乘。"这个说法为很多现代学者引用,其实只是臆测。据《梁书?吴均传》载,梁武帝使吴均撰《通史》,"起三皇,讫齐代,均草本纪、世家功已毕,唯列传未就。普通元年(520)卒,时年五十二。"看来《通史》开始编撰的时间不会太早,而吴均去世时尚未完成。《梁书?萧子显传》又载,中大通二年(530),梁武帝尝谓子显曰:"我造《通史》,此书若成,众史可废。"可见这时《通史》还没完成。殷芸收集编撰《小说》,与《通史》不在同时,而且也没有任何文献可以证明二者有关,所以不应强行将它们联系在一块儿。
《史通·杂说中》云:"又刘敬升(叔)《异苑》称晋武库失火,汉高祖斩蛇剑穿屋而飞。其言不经,故梁武帝令殷芸编诸《小说》。及萧方等撰《三十国史》,乃刊为正言。"有人据此认为《异苑》提及《小说》,王枝忠已辩其非,因为前者早于后者。其实,《史通》原文并未将"其言不经梁武帝令殷芸编为《小说》"一句属《异苑》,这本来是刘知几的话,意思是说,《异苑》记载的高祖斩蛇剑穿屋而飞的事情,纯属"小说",所以梁武帝让殷芸将此事编进《小说》中。《史通》的这段话,恰恰说明了《小说》的性质:"其言不经"。事实上,这也是古人对"小说"的基本看法,是古代最基本的小说概念 。余嘉锡、周楞伽辑本录此条(鲁迅辑本失收),都只有"晋武库失火,汉高祖斩蛇剑穿屋而飞"一段,这是正确的。不过,《史通》只是略举其事,并不是原文称引,此条文字应当据《异苑》卷二辑录:
晋惠帝元康五年,武库失火,烧汉高祖斩白蛇剑、孔子履、王莽头等三物,中书监张茂先惧难作,列兵陈卫。咸见此剑穿屋飞去,莫知所向。
《隋志》小说家著录《小说》十卷,但注中又说"梁目三十卷"。姚振宗认为三十卷与十卷只是分合不同,余嘉锡同意姚说。周楞伽则认为原本就只有十卷,并不曾有过三十卷的本子。至于原书十卷的卷次与卷目,姚振宗已据《续谈助》标举,余嘉锡略作修订,计秦汉魏晋宋诸帝一卷,周六国前汉人一卷,后汉人二卷,魏人一卷,吴蜀人一卷,晋江左人三卷,宋人一卷。周楞伽改"魏人"为"魏世人","宋人"为"宋齐人",其余仍旧。这大体上可以反映出原来分卷的面貌。
《殷芸小说》到宋代还有著录和引用,今天所辑文字也多数来自宋元时书,如《太平广记》、《续谈助》、《类说》、《绀珠集》、《说郛》等,而明以后书绝少见引用或书目著录,仅《述古堂书目》著录一卷[4],是一个抄本。应当是从《续谈助》或《说郛》等书中抄出的。可以推断,《殷芸小说》大约在元明之际便已散亡了。经过鲁迅、余嘉锡、唐兰、周楞枷等人的努力,此书才有了较好的辑本 。其中以余嘉锡和周楞枷的辑本最为全面。我将周辑本与余辑本作过比较,发现:周本第39、42、45、46、47、132条为余本所无,余本卷一"简文在殿上行"一条被分为25、26两条,卷三"李元礼谡谡如劲松下风"一条被分为70、71条,而余本附录中的第二、三条周本未采。(余本未将条目编次,周本则统一编次为163条。)此外,两本还在一些条目的编次和字句上略有不同。由此可知,周本和余本的差别其实很小。周楞伽自谓其书"甚至可说是在他(余嘉锡)的基础上完成的。"正是学者诚恳的表现。总体而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周楞枷辑注本完备便用,本文的引文也以此本为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