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散文诗作家:云利生来信--陈海川“原海南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主任编辑、记者”收信》信札、信函、信笺、书信、墨迹一通共1张1991年12月16日(关于:12月27日回复已收,红树林的资料好,2月1日离港2日回海南,7日贵宅相聚,已邀傅后闽同来(胞兄傅后开),通知郭泽桑(文帅同学)、朱逸辉、蔡运民、陈某、吴坤民一起来聚,陈代办本人做东买单,介绍傅后闽离婚新找女友情况,代换照片给女方事宜,住宿等事宜)
¥
128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香港散文诗作家:云利生
年代1991-12
页数1页
尺寸18 × 13 cm
上书时间2021-10-2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具体品相及尺寸如图所示。本发布含:1张信笺,1张信封.
珍藏珍贵名人书信、信札、信函、信笺、墨迹、笔记、资料等,得缘于海南海口,保存完好,非常难得,内容比较多,详见部分实拍图片及实物。
很有海南人民广播电台(海南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海南省广播电视学会、《琼州乡音》杂志等发展与同业交流等研究价值及收藏纪念。是海南广播事业发展的直接实物见证,有明确的人物、事件、时间、地址、往来函件印章、文化交流、事务节点等。
这是老一代新闻人开拓海南岛、岛内外文化交流、家国情怀的直接见证,非常难得,十分珍贵,可以进海南发展史及博物馆的珍贵历史资料。该批信函有重大史料研究价值及收藏意义,亦可为有关机构及其后人亲友见之赎回,望有缘人得之研究,珍之、惜之、爱之、藏之。
- 商品描述
-
当代台港散文诗的艺术主题_巴山风月_新浪博客
发表时间:2011年7月1日 - 云利生的《雾霭》、《云霞》、《朝阳》等作品,以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表达了诗人心态的变化,体现出诗人的人生追求。他所赞美的是这样一种境界:“...
blog.sina.com.cn/s/blog_4b0fd6e901017...
云利生的《雾霭》、《云霞》、《朝阳》等作品,以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表达了诗人心态的变化,体现出诗人的人生追求。他所赞美的是这样一种境界:“小草舒开了倦臂,野花绽开了笑脸,宿鸟张开了歌喉……”(《朝阳》)。在都市万花筒中表现诗人对自然物象的重视,本身就体现了一种独特的人生品位。
香港的散文诗作家喜欢使用自然物象作为意象,尽力回避人为的都市意象。这当然不是他们对现代文明的逃避,而是他们对生命本体的思考。
陈海川 - 文艺主任编辑,笔名小戈1937年2月出生,海南省文昌市人。中共党员。主任编辑。1957年当小学教师,并致力于业余文艺创作,1960年任文昌文化馆文学戏剧创作辅导干部。
1965年调往海南人民广播电台当编辑、记者,担任过电台编播组副组长、农村组副组长、社教部副主任、主任、海南省广播电视学会专职副秘书长、《琼州乡音》杂志编委等职务、系海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海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海南诗社会员。
1957年以来,共创作发表了《水落石出》、《月夜追踪》、《将心比心》等30多个琼剧作品和30多个曲艺作品,同时,发表了100多首小诗民歌、80多篇民间故事和散文。撰写的《文昌公仔戏》、《海南民间八音》、《文昌民间壁画》等8篇介绍海南民间艺术作品的文章,被选入《中国民间艺术大辞典》一书,有10多篇介绍海南风情的散文和民间故事被泰国和港澳报刊选登,撰写的戏剧人物文章《琼剧作家吴发凤》获海南艺术评论二等奖,创作的新故事《椰胡情》(与人合作)分别获首届全国新故事比赛会创作三等奖、海南省首届琼州文艺奖三等奖、海南省首届民间文艺作品评选二等奖;创作的新故事《严老四买彩票》(与人合作)发表于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故事会》,并获海南省"摄美杯"新故事大奖赛创作优秀奖、表演一等奖,创作的琼剧《一把铁铲》、《张大爷评理》分别获文昌文艺创作一等奖和二等奖,创作的《找书记》、《新风赞》等一批小琼剧、曲艺作品被海南电台录音播出。从事广播新闻工作后,采写了一批新闻作品和散文被20多家全国性新闻单位和杂志采用,采写的录音报道《农民杨继忠举办家庭音乐会》、《潘正棠创办农民讲习所》及广播论文《加强农村广播宣传,为新时期农业发展服务》等20多篇广播新闻作品(节目)和广播学术在全国全省获奖,有10多篇新闻通讯、学术论文收入丛书出版,曾多次受聘担任中国广播奖评委,多次受聘在全省广播采编业务培训班上讲课,2000年被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评为全国优秀学会工作者。本人传记被《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专家人才库》、《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等20多部辞书记载入典。
朱逸辉 (1925~),海南万宁人。曾任海南省文联副主席、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等。1944年参加琼崖纵队,历任战士、班长、排长、文化教员、连指导员、团政治处宣传股长、营教导员兼营党委书记等,获三级解放勋章。解放后历任《建军报》、《海南前线报》及《五指山报》记者、编辑,海南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海南文化局副局长,海南文联副主席、海南作协副主席等。国家二级编剧,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狮城纪实》、《风雨历程》等46部作品。
傅后闽:海南文昌人,80年代初进入中新社香港分社,主要从事台湾新闻采编工作。1999年"9.21大地震"期间专程赴台湾震区采访,著有《目击台湾大地震》等书。现任中国新闻社香港分社高级编辑。
— 没有更多了 —
具体品相及尺寸如图所示。本发布含:1张信笺,1张信封.
珍藏珍贵名人书信、信札、信函、信笺、墨迹、笔记、资料等,得缘于海南海口,保存完好,非常难得,内容比较多,详见部分实拍图片及实物。
很有海南人民广播电台(海南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海南省广播电视学会、《琼州乡音》杂志等发展与同业交流等研究价值及收藏纪念。是海南广播事业发展的直接实物见证,有明确的人物、事件、时间、地址、往来函件印章、文化交流、事务节点等。
这是老一代新闻人开拓海南岛、岛内外文化交流、家国情怀的直接见证,非常难得,十分珍贵,可以进海南发展史及博物馆的珍贵历史资料。该批信函有重大史料研究价值及收藏意义,亦可为有关机构及其后人亲友见之赎回,望有缘人得之研究,珍之、惜之、爱之、藏之。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