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文化史(插图本)(上、下) 阴法鲁等著 修订版 9787301133231
  • 中国古代文化史(插图本)(上、下) 阴法鲁等著 修订版 9787301133231
  • 中国古代文化史(插图本)(上、下) 阴法鲁等著 修订版 9787301133231
  • 中国古代文化史(插图本)(上、下) 阴法鲁等著 修订版 9787301133231
  • 中国古代文化史(插图本)(上、下) 阴法鲁等著 修订版 9787301133231
  • 中国古代文化史(插图本)(上、下) 阴法鲁等著 修订版 978730113323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古代文化史(插图本)(上、下) 阴法鲁等著 修订版 9787301133231

【出版社仓库直发,支持退货(不包邮费!)】

132.5 6.7折 198 全新

库存13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阴法鲁,许树安,刘玉才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33231

出版时间2008-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98元

货号1202744373

上书时间2023-08-28

南京复兴书店

十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本套书是推荐的文科教材。它汇集了三十一个专题,包括了中国哲学史、文学史、通史所不能容纳或语焉不详的内容。它所提供的知识,连接多种学科,左右逢源,是探讨中国古代文化所必须研究的问题。本书的三十多个作者,都是国内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如裘锡圭、王世襄、罗哲文、杨泓、孙机、杨曾文等。本书曾经作为教材在我社出版,此次由各位作者做了修订,并配图重出。



作者简介

阴法鲁(1915— 2002),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古文献学和中国古代文化史,侧重古代音乐舞蹈研究。主要论著有:《唐宋大曲之来源及其组织》、《唐代西藏马球传入长安》、《从敦煌壁画论唐代的音乐舞蹈》、《宋姜白石创作歌曲研究



目录

章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多民族文化融合
 节 从聚落到国家
 第二节 神话传说的文化寓意
 第三节 民族融合与民族迁徙
 第四节 汉化与胡化的较量
 第五节 北方民族政权建构与文化冲突
 第六节 北方民族的汉化与民族融合
第二章 古代行政区划的变迁
 节 行政区划的传说与出现
 第二节 大一统的郡县制:秦汉时期
 第三节 由常态到畸形的转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四节 从郡(州)县两级制到藩镇:隋唐五代时期
 第五节 “强干弱枝”:北宋与南宋(含辽金西夏)时期
 第六节 行省时代:元朝时期
 第七节 删繁就简:明朝时期
 第八节 从复式到单式政区层级:清朝时期
 第九节 结语:行政区划的演变规律
第三章 古代宗法和家族制度
 节 宗法制度的产生及其早期发展
 第二节 西周春秋时期典型的宗法制度
 第三节 封建社会中家族制度的演变
第四章 古代礼仪制度
 节 吉礼
 第二节 嘉礼
 第三节 宾礼
 第四节 军礼
 第五节 凶礼
第五章 历代职官制度的沿革
 节 先秦职官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第二节 秦汉的三公九卿制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制的演变
 第四节 隋唐五代的三省六部制
 第五节 宋朝的二府制及辽金元官制
 第六节 明朝的内阁制
 第七节 清朝的职官制度
第六章 历代选举和科举制度
 节 原始氏族社会的民主选举和“禅让”
 第二节 奴隶社会的世卿世禄制
 第三节 封建社会初期选举制度的变革
 第四节 两汉时期的察举和征辟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第六节 科举制度在唐朝的确立
 第七节 科举制度在宋朝的发展
 第八节 元朝科举中的民族歧视政策
 第九节 明清科举制度的三级考试
 第十节 关于八股文和试帖诗
 第十一节 明清的监生和贡生
 第十二节 清末对科举制度的改良和废除
第七章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节 汉字的起源
 第二节 汉字形体的演变
 第三节 汉字结构的主要变化
第八章 古代书籍制度的发展
 节 简牍制度
 第二节 卷轴制度
 第三节 册页(叶)制度
第九章 古代思想文化的特征及发展
 节 商周时期的祖先崇拜和道德取向
 第二节 春秋时期的民本思想
 第三节 先秦诸子学术思想
 第四节 阴阳五行及五德终始观
 第五节 汉武帝“独尊儒术”和两汉经学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及儒、释、道合流
 第七节 唐朝的义疏之学和韩、柳重振儒学
 第八节 宋代理学的兴起
 第九节 明朝的理学与阳明学派
 第十节 清代的考据之学与今文经学
第十章 古代神道观念和主要宗教
 节 鬼神观念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主要宗教
第十一章 古代音乐文化
 节 先秦时期的音乐
 第二节 两汉时期的音乐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
 第四节 隋唐时期的音乐
 第五节 宋元时期的音乐
 第六节 明清时期的音乐
第十二章 古代碑刻与书法
 节 古代的碑刻
 第二节 古代的书法
第十三章 历代绘画艺术
 节 战国和汉代的帛画、壁画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
 第三节 隋代的绘画
 第四节 唐代的绘画
 第五节 五代两宋的绘画
 第六节 辽、金、元的绘画
 第七节 明代的绘画
 第八节 清代的绘画
第十四章 天文历法的演进
 节 西周及以前的天文学知识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历法体系的奠基
 第三节 秦汉魏晋时期天文历法体系的成熟
 第四节 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天文历法体系的完善
 第五节 宋元时期天文历法体系发展的高峰
 第六节 明清时期传统天文历法的没落和中西天文学的融合
第十五章 货币制度和货币形态的演变
 节 商品交换和货币的起源
 第二节 贝币
 第三节 早期的铜铸币
 第四节 铜钱
 第五节 金银和谷帛货币
 第六节 钞币
第十六章 度量衡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节 从原始的测量到度量衡的产生
 第二节 度量衡制度初步建立的夏商周时期
 第三节 春秋战国度量衡普遍使用
 第四节 从商鞅方升到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第五节 汉代是中国度量衡制度的完备时期
 第六节 三国两晋时期的度量衡
 第七节 南北朝度量衡的混乱到隋代的统一
 第八节 唐宋时期的度量衡
 第九节 元代的度量衡
 第十节 明代的度量衡
 第十一节 清代的度量衡
 第十二节 晚清至民国度量衡的改革及米制的推行
第十七章 古代科学技术成就
 节 别树一帜的中国数学
 第二节 指南针和其他物理学成就
 第三节 火药及炼丹化学
 第四节 生物学上的出色成就
 第五节 自成体系的中医药学
 第六节 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
 第七节 矿物学和采矿技术成就
 第八节 后来居上的冶金技术
 第九节 举世瞩目的机械发明
 第十节 古代知识分子与科学
第十八章 古代农业生产成就
 节 概述
 第二节 古代先进的农田水利工程和农业生产工具.
 第三节 科学灵活地掌握农时
 第四节 充分利用土地
 第五节 选种育种成就
 第六节 蚕桑、园艺和畜牧兽医方面的特殊贡献
 第七节 劝课农桑和古农书
第十九章 古代兵器的发展
 节 古代兵器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 石器时代的兵器
 第三节 青铜时代的兵器
 第四节 铁器时代的兵器
 第五节 火药的发明和火器的出现
 第六节 火器的发展和枪炮的制作
第二十章 历代服装与装饰
 节 追溯上古时代
 第二节 胡服与深衣
 第三节 汉代的服装、发式与饰物
 第四节 魏、晋时期各族服装的融合
 第五节 隋唐盛世的辉煌
 第六节 宋代以来中国服装的几大特点
第二十一章 古代饮食文化
 节 历史的盛宴
 第二节 南北佳肴
 第三节 外来美食
 第四节 享受自然
 第五节 餐桌上的礼仪
第二十二章 古代建筑艺术
 节 建筑与文化艺术
 第二节 古代建筑的悠久历史
 第三节 古代建筑的主要特征
 第四节 丰富多彩的古建筑类型
第二十三章 古代交通与交通工具
 节 古代的道路
 第二节 古代的桥梁
 第三节 古代的交通工具
 第四节 水上交通
第二十四章 古代礼器和日用器物
 节 日用器物和礼器的产生
 第二节 礼器和日用器物类举及其演化
 第三节 结语
第二十五章 古代陶瓷工艺成就
 节 原始社会的陶器艺术
 第二节 奴隶社会的制陶成就和瓷器的发明
 第三节 战国秦汉的陶瓷
 第四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陶瓷新成就
 第五节 隋唐五代陶瓷工艺的全面发展
 第六节 宋辽金时期艺术瓷的成就
 第七节 元明清陶瓷工艺的高度成就
第二十六章 古代髹漆工艺成就
 节 概述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的漆器
 第三节 由盛至衰的明清漆器


【免费在线读】

主编推荐

本书是在阴法鲁、许树安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1991年出版)基础上,改编增订而成。新版保持原书分列专题的框架形式,但对部分专题进行归并简省,调整篇章序次和作者,并增加了一些新专题,大量增加了图版。
本书是为大学“中国古代文化史课程”而编写的教材。由北京大学等单位三十多位专家集体撰写。本书的内容侧重以下各方面:(一)在中国古代的民族方面,介绍了各主要民族的形成过程、分布地区、社会生活、历史贡献以及迁徙流动等情况。(二)在古代人的日常生活方面,介绍了农业生产、纺织工艺、建筑艺术和交通工具等。(三)在古代典籍和思想方面,介绍了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书籍制度和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儒学。(四)在古代制度方面,介绍了婚姻制度、家族制度、丧葬制度、官制、选举及科举制度、礼仪制度、货币制度等。(五)在古代器物方面,介绍了礼器、兵器和日用器物等。(六)在古代礼俗方面,介绍了礼仪制度、宗教、民间神道、民间禁忌、民间节日等。(七)在古代地理学方面,介绍了地理学的发展状况,历代行政区划沿革。(八)在古代艺术方面,介绍了陶瓷、髹漆、绘画、书法、音乐、建筑等。(九)在古代科学技术方面,介绍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成就、天文历法及度量衡制度等。


【内容简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