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杂志 2008年
  • 《读书》杂志 2008年
  • 《读书》杂志 2008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读书》杂志 2008年

3 八五品

仅1件

江西吉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叶彤、朱竞梅 编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1-06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2-10-11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叶彤、朱竞梅 编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时间 2011-06
  • 版次 1
  • ISBN 9787108037022
  • 定价 10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二十多年前,我就与西藏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对汉藏两种文化交流的历史越了解、研究越深入,我就越发感受到汉藏两种文化传统的互相渗透是如何的深刻和不可分离。
遗憾的是,这却不为世人所了解和认同。后现代的西方人将西藏理想化为一个精神的乌托邦,或者说香格里拉,而同时将China(在他们看来是一个纯粹汉人的国家)编排成了一个与西藏完全对立的异托邦(Heterotopia)。乌托邦是一个莫须有的地方,就像香格里拉在英文词典中的定义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一样,是与现实社会完全相反的、理想化了的一种完美形式。而与它相对的他者空间,则是一个与乌托邦完全对立,甚至倒置的地方。它与乌托邦中的一切完美形成强烈的对比,故称。“异托邦”。西藏就是当今西方人心中的乌托邦,代表了人们所能想见的一切美好,而China则正是与它形成强烈对照的异托邦,代表了一切与美好相反的东西。在西方人眼中,我等汉人只能是西藏文化的杀手,汉、藏文化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路。与西藏远隔千山万水的西方世界,从此成了西藏的精神近邻,曾经是殖民侵略者的西方人,则成了西藏文化的大救星。
【目录】
《读书》杂志2010年合订本 上

汉藏交融与民族认同

如何讲述本来的西藏

关于《帝国的话语政治》的讨论

东汉的“学习型社会”

“启蒙运动存在于别处”

二十一世纪的哲学展望

一个时代的塑造者著译者言

全球化时代诸宗教 相遇时的一种选择

短长书

五十年后的一份异议

一本后冷战时代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诺贝尔经济学奖缘何颁给政治学家

常在金沙江边走田野札记

春蚕到死丝未尽(下)

“叫我如何不想她”

文物的出土与科学的扎根

双重思想的变奏

读书平台 所谓封建社会理论问题(高唐李)

读书短札“走向公民建筑”评奖好(顾孟潮)

赵汀阳 漫画

陈四益 黄永厚 画说

《读书》杂志2010年合订本 下

汉藏交融与民族认同

如何讲述本来的西藏

关于《帝国的话语政治》的讨论

东汉的“学习型社会”

“启蒙运动存在于别处”

二十一世纪的哲学展望

一个时代的塑造者著译者言

全球化时代诸宗教

相遇时的一种选择

短长书

五十年后的一份异议

一本后冷战时代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诺贝尔经济学奖缘何颁给政治学家

常在金沙江边走田野札记

春蚕到死丝未尽(下)

“叫我如何不想她”

文物的出土与科学的扎根

双重思想的变奏

读书平台 所谓封建社会理论问题(高唐李)

读书短札“走向公民建筑”评奖好(顾孟潮)

赵汀阳 漫画

陈四益 黄永厚 画说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