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2.6折 ¥ 35 九品
仅1件
作者郑永年 著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8-5
上书时间2024-11-11
“郑永年看中国”系列收录了作者多年来主要发表在香港《信报》和新加坡《联合早报》上的有关中国政治、社会、国际政治和外交关系的专栏文章,依照不同主题分为《保卫社会》、《未竟的变革》、《改革及其敌人》、《中国国际命运》、《为中国辩护》五册。
《未竟的变革》为本系列的第二册,主要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关于国家各项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的评论文章。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GDP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但在GDP总量变得耀眼无比的时候,社会所赖以生存的制度基础则被破坏得一塌糊涂。制度供应不足已成为导致中国诸多问题的最主要因素。本书作者围绕如下八个方面,全面论述了中国当如何设计、改进和重建有效充分的国家制度:GDP主义及其替代战略——国家制度建设,作为体制改革重中之重的中央地方关系,党和政府机构改革,改革开放及其敌人,改革中的知识分子和“自由主义”问题,围绕着国企的经济改革,围绕着土地改革的农村和农民工问题,灾难、危机与改革的关系,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中国问题的准确把握和独到的眼光。
郑永年,国际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曾任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内部转型及其外部关系研究。先后出版专著18部,主编学术著作18部。此外,经常在报刊及其他媒体发表评论,是香港《信报》1997年至2006年的专栏作家,2004年始在新加坡《联合早报》撰写专栏。多年来,其独立而深入的中国研究以及视角独到的专栏文章,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广泛的影响。 2010年1月在国内出版《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局》一书,被中共中央党校指定为教材,并入选《亚洲周刊》2010年度好书。
第一部分 从GDP主义到制度建设
从山西黑窑联系到现代国家制度
谁应对中国年青一代的权钱膜拜负责
中国的GDP主义及其道德体系的解体
教育部门的GDP主义及其后果
房地产与政府GDP主义
GDP主义摧毁中国政权基础
为何要以“制度建设”替代“GDP主义”
第二部分 改革中的中央与地方
依法行政与维护中央权威
中央地方关系的制度重建
是谁“瓜分”了中国的中央权力
中央集权要有制度创新
中国的政策执行力为什么被弱化
省政与中国的政治改革
中国少数民族政策的问题到底在哪里
中国的地方行政改革何去何从
中国当改革九四年体制
中央地方关系与中国改革新动力
第三部分 党和政府机构改革
党的机构改革势在必行
对干部“知识化”的质疑
中国干部管理制度有待改善
政府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前提
中国亟待突破机构改革“死循环”
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当是有限政府
第四部分 改革、开放及其敌人
开放社会对封闭政治的挑战
治理利益社会需要开放政治
改革开放和中国的前途
中国的开放及其敌人
知识和财富的“退出”潮说明了什么
哪里寻找中国政治改革的动力
第五部分 自由主义、知识精英与中国改革
中国自由主义为什么呈现“病态”
改革与中国自由主义的未来
新自由主义不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唯一选择
知识分子与当代中国社会
五四运动与社会主义的领导权
自由主义的中国化及其前途
中国意识形态的两极化及其后果
第六部 分经济体制改革
“浙江模式”值得深思
中国的企业改革战略出了什么问题
金融危机和中国产业升级
“国家主义经济模式”何处去
国有企业的边界在哪里
国有企业扩张和中国制度创新的命运
中国经济改革不进则退
第七部分 土地、农村和农民工
农村的出路在于结构性政治变革
资本虎视土地如何确保赋权农民
土地流转制度与中国政治社会的改革
中国应当废除农民工制度
农民工问题与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
中国要进行三个领域的土地改革
中国的强制性城市化:是人还是土地
第八部分 灾难、危机和国家治理
矿难、国家与执政方式
谨防危机管理过程中的政权地方化
让人民参与、监督赈灾与重建
中国的自然灾害和国家社会关系
中国如何跳出自我击败的治理模式
规制国家与中国再社会主义化
金融危机与建设美好中国社会
中国基层社会无政府状态令人担忧
司法衰败、信任危机和社会暴力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