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新书】 世界凭什么和平共生 (日)石原享一 著;梁憬君 译 世界知识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新书】 世界凭什么和平共生 (日)石原享一 著;梁憬君 译 世界知识出版社

新华库房直发,正版新书! 天津,河北,无锡,成都,广州五大仓库发货,质量品相有保障!

15.9 6.1折 26 全新

仅1件

北京房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石原享一 著;梁憬君 译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ISBN9787501247905

出版时间2015-08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6元

货号1201157650

上书时间2024-04-19

秋实书业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石原享一,日本北海商科大学研究生院商学研究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历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所研究员、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神户大学研究生院靠前文化学研究科教授等职。1982年起在亚洲经济研究所任职,在发展经济学上有诸多建树,1990年荣获“发展中国家研究奖励奖”。
    主要著作有《中国经济的多重构造》、《从大陆、香港、台湾地区看中国经济》、《中国经济的靠前化与东亚》和《中国的市场经济化》等。
    2013年出版的《世界往何处去》中文版与《世界凭什么和平共生》是姊妹篇,它们从不同角度深刻剖析人类社会如何克服摩擦、互进共荣,从而获得较为的和平与幸福。

目录
章和平的礼法
一、混乱的阿富汗、伊拉克局势
二、美国的军产、金融的复合体
三、创造和平的智慧
四、国际交流和相互理解
五、多元文化的共生法
第二章礼仪和习惯的差异
一、围绕礼仪产生的文化摩擦
二、世界的礼仪和习惯
三、社会体系和价值观
四、交通文化的摩擦
第三章日本国内的文化摩擦
一、笔者个人的文化冲击体验
二、日本国内的东部文化圈和西部文化圈
三、克服东西文化摩擦的方法
四、“单一的日本”的幻影
第四章围绕历史认识的文化摩擦
一、战争责任的一体两面
二、战争责任和东京审判
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
四、中日两国围绕岛屿问题的纷争
第五章推动经济文化交流的建议
一、日中间的企业文化摩擦
二、通过给中国青年授课而学到的
三、发展中国家青年提出的疑问
四、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
五、日本应遵循的东亚发展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译者说明

内容摘要
作者通过自己和亲朋等人对各国文化差异的亲身感受与调查,多方面阐释了如何能够打破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之间的藩篱,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化解摩擦与冲突,从而促进各国之间和平友好、互利互惠地交流与合作,很终达到抑止战争、构建世界和平与和谐的目的。
1.日本反战学者从文化摩擦角度探求人类和平与幸福的智慧。
2.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各国风土人情、礼仪习惯等文化差异。

精彩内容
前言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声称向恐怖主义开战而进攻阿富汗,并将战火扩大到了伊拉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分别投入兵力至今都已超过10年。然而,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当地人来说,战争不仅没有带来和平稳定的生活,还让他们的生命面临危险,使社会陷于更加混乱的境地。“派军队过去,情况就能改善”的这种说法根本无法成立。日本也赞同这一同恐怖主义的战争,为美国舰船供给石油,甚至还向伊拉克派遣了自卫队。以美国为首的各主要发达国家即使付出了如此巨大的生命和成本的代价,得到的结果依然惨痛不已。2009年成立的鸠山民主党政府停止了日本自卫队在印度洋上进行的燃油补给活动,并明确了将致力于向阿富汗提供民生援助的方针。虽然不付诸于行动就没有意义,但这一方针本身还是一个极其正确的选择。
为了达到不依靠武力实现和平的目的,什么方法是有效的呢?本书呈示出的方式之一就是构筑广义和平,克服文化摩擦。日本想像美国一样,用派遣军队的方式来进行国际贡献的做法,简直太缺乏水平和创意了。这并不意味着不加防备地盲从对方,而是要像鹤见和子写的和歌“以暴还暴外,人类无它智?”一样,要更加绞尽脑汁地去探索具有实效性的和平之路。如果从战后日本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哪些是日本独领风骚的领域就自然一目了然了。
即使是从日本与东亚地区重要的合作伙伴——中国的关系来看,日本也有许多事情要去做。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对日本产生直接影响。对日本来说,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其优选的贸易伙伴国。徒劳地煽动对中国的厌恶感,内向的封闭起来的做法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如果希望中国发生改变,必须为此积聚智慧,自己也必须发生改变。这就是为构筑和平共生关系的礼法。
本书是笔者前一拙作《世界往何处去》的姊妹篇。前一本书主要从国际政治和社会经济结构的角度探索了构筑广义和平的可行性,并在该书的最后,笔者以“为了阻止战争和恐怖主义,实现和平,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无论是在工作岗位,还是在社区,或是在学校,如果每个人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智慧,就一定能开拓出道路来”作为结束语。以此为承接,本书将从社会文化的领域来论述相互理解和国际交流、国际合作的意义。本书不同于前一本书中主要涉及制度和结构问题,而是主要把焦点集中在作为这些制度和结构实施者的“人”和“文化”上,因为支撑着和平构筑最前线的是人和人之间的信赖关系。
仅靠轰轰烈烈地向海外派遣维和部队来恢复治安,或在国家高层的层次上进行外交谈判并非是实现和平之路。远不如通过日常的经济文化交流,加深互相理解更具实效性,而且长期来看也会成为迈向和平的坚实基础。日本国内的不少人士不是都对近年来偏向排外和加强军备的论调感到腻烦厌恶吗?如果本书所想表达的讯息能够传达给这些人,并能让他们稍稍振作起来,对笔者来说将喜出望外。
本书文中引用或提到的人名全部省略了敬称。参考文献一并附于卷末。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