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国文学史论 作者签名本
  • 战国文学史论 作者签名本
  • 战国文学史论 作者签名本
  • 战国文学史论 作者签名本
  • 战国文学史论 作者签名本
  • 战国文学史论 作者签名本
  • 战国文学史论 作者签名本
  • 战国文学史论 作者签名本
  • 战国文学史论 作者签名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战国文学史论 作者签名本

精装 正版 现货

30 4.4折 68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方铭 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08-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18

上书时间2022-05-25

书香集市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方铭 著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 2008-12
  • 版次 1
  • ISBN 9787100057370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94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战国文学史论》对战国时代社会思潮、作家作品的存佚情况、思想内容、艺术特点作了详细而具体而不乏深度的论述。论述既持之有故,言之亦自然成理,论点均可供研究者参考。
【作者简介】
  方铭,1964年生,甘肃省庆阳市人。1980年起,先后在兰州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学习,文学博士。现任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屈原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天津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河南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与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江苏南通大学客座教授,江苏淮海工学院兼职教授等。出版有《战国文学史》、《期待与坠落:秦汉文人心态史》、《儒家经典与中国文化》、《经典与传统:先秦两汉诗赋考论》、《秦汉吏治监察举劾知见录》(韩国)、《人天眼目(释译)》(台湾)、《中国古代歌诗研究》、《中国儒学文化大观》、《诗骚分类选讲》等著作或编著。
【目录】
  引论:战国文学史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一、作为时代概念的“战国”一词的出现
二、战国文学史研究的时间范围
三、战国文学史的学科内涵
四、从欧洲文学的发展认识文学的历史性特征
五、战国文学史的研究对象
六、战国文学史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战国巨变与战国文学家人文环境的改变
第一节秩序与道德的崩溃与重构
一、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的精神价值的崩溃
二、春秋至战国的蜕变
第二节战国时期的社会改革
一、七国的变革措施
二、对七国变革措施的评价
第三节战国士人向文人的转变
一、战国士人来源的开放性特点
二、士人向文人的转变及士人学文的动力
三、战国土人的新士风
四、士人的人格尊严和独立性
五、士人的重要性及尊士的社会氛围
第四节战国士人的理性精神
一、对天地原始问题的思考
二、追求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立场
三、赞扬禅让制度倡导社会公正
四、反古与标新立异
五、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五节战国文人的怪诞与神秘
一、文人的诡诞现象
二、楚人及战国诸侯对神的崇拜

第二章战国文人的著述风气及著述的繁荣
第一节战国时期文人的著述风气
一、私人著述开始于战国
二、战国时私人著述的大量出现
第二节自觉的创作意识与体裁流派的多样化
一、自觉的创作意识及现实使命感
二、战国时期主要的文学体裁及流派
第三节现存战国主要论说体文学著作
一、《六艺略》所载战国论说体文学著作举要
二、战国儒家著作举要
三、战国黄老道家著作举要
四、战国庄子学派著作举要
五、战国其他诸子著作举要
第四节现存战国主要叙事体及抒情体文学著作
一、《左传》的作者与传承
二、《国语》及《战国策》的作者与成书
三、战国抒情体文学及赋文学

第三章战国时期的主要文学思想
第一节孔门弟子记述的孔子文学观
一、孔子强调对文及文学的重视
二、孔予强调文学对个人及社会的积极作用
三、孔子强调文学内容和形式之间的本末和谐
四、作为文学终极追求的尽善尽美理想
第二节《札记?乐记》与孔子的礼乐理论
一、批评礼乐文化以僭越为标志的衰亡
二、对郑卫新乐的批判
三、《乐记》各篇主要观点辨析
第三节孟子、荀子及《吕氏春秋》的文学观
一、孟子的主要文学主张
二、荀子的主要文学理论主张
三、《吕氏春秋》的文学观
第四节战国的文学否定论
一、道家文学观
二、法家文学观
三、墨家文学观

第四章战国论说体文学研究
第一节《论语》与《易传》的主要内容
一、《论语》阐述的仁政思想
二、《论语》关于君子人格建设的思想
三、《易传》关于君子人格建设的思想
第二节《孟子》与《荀子》
一、《孟子》的主要内容
二、《荀子》及《晏子春秋》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从《黄帝四经》到《道德经》
一、《黄帝四经》的主要内容
二、《文子》、《鹗冠子》与《管子》
三、《老子》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从杨朱到《庄子》
一、杨朱的主要观点
二、《庄子》的主要内容
第五节从《法经》到《韩非子》
一、早期法家著作的内容
二、《韩非子》的主要内容
第六节阴阳名墨纵横诸家著作的内容
一、阴阳家的主要主张
二、名家的主要观点
三、《墨子》的主要思想观点
四、《吕氏春秋》的主要内容
五、纵横、农、小说诸家的主要思想
第七节战国诸子文学的文章风格
一、与现实密切相关的形象性表达
二、以寓言为媒介的形象化叙述
三、人物个性的形神彰显
四、辞达而已矣
五、情感的同一性和风格的多样性

第五章战国叙事体文学
第一节战国史传文学的主题
一、《左传》的主题
二、《国语》的主题
三、《战国策》的主题
第二节《左传》的叙事艺术
一、以小说笔法实现完整叙事
二、以情节及细节的叙述完成人物性格的描写
三、娴熟的语言运用能力
第三节《国语》的叙事特点
一、驾驭长篇故事的杰出能力
二、《国语》的语言风格
第四节《战国策》的叙事风格
一、铺张扬厉的结构方式
二、精心安排的语言环境
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第六章屈原及战国抒情体文学

第七章宋玉及战国赋体文学
结语:战国文学主流及其历史地位
余论:对战国文学的再认识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一、人名索引
二、书名索引
第一版跋
新版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