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故(二十一)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温故(二十一)

书籍均为精品二手图书品相85品以上,出库会经过高温消毒,书籍上架都会检测可保证正版!!

11.5 4.0折 29 九品

仅1件

天津宝坻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瑞琳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08983

出版时间20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29元

货号969486891525079042

上书时间2024-05-08

粤读二手书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本店所售书籍均精品二手正版书书籍,严格审核品相为85品以上,出库会经过高温消毒,由于成本增加,所售书籍价格略高,运费首本5元,每增加一本运费加2元,每天下午2点前订单一般当天发出,最迟48小时内发出,二手书不保证100%没有任何笔记,有时会出现缺货现象,我们会第一时间告知您,感谢理解与支持。
商品描述
以下信息以网上匹配仅供参考,不支持以此为由退款
内容简介:

                                          1949年元旦,蒋介石在南京宣告引退,至1950年3月1日于台北宣布复职,这一年零三个月的期间,中国大陆以至台湾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动--国民党在大陆失去政权,飘零迁台。

  1949年最后一天,12月31日,父亲由海南岛海口飞到台湾。那正是大陆失守、天崩地裂的一刻,疑危震撼,谣诼四起,许多人劝阻父亲入台,认为台湾政治环境对父亲不利,恐有危险。当时父亲可以选择滞留香港、远走美国甚至中东回教国家,但他毅然到台湾。用他的话说,这是——向历史交待。

  当时朝鲜战争未起,海峡对岸军队随时可以渡海,台湾正处于险境环生的形势。父亲入台,就是打算要与之共存亡。父亲参加过武汉辛亥革命,缔造民国,北伐打倒军阀,统一中国,抗战抵抗外敌护卫国土,国共内战后父亲由武汉战退到南宁,打到不剩一兵一卒,虽然最后无力回天,但牵制彼军数月,让国民党军有时间迁台,期间曾数度提出“局部和平”。入台与共患难,是父亲当时唯一的选择,流亡海外,或老死异土,对他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他当然了解国民党的政治文化,亦深知他入台后可能遭遇到的风险,但他心中坦荡,回台湾,是报到归队。

  他在台湾的晚年过得并不平静,作为一位曾经对国家有过重大贡献的军人,没有受到应该获得的尊重。父亲并未因此怀忧丧志。在台湾,他于逆境中,始终保持着一份凛然的尊严,因为他深信自己功在其国,他的历史地位绝不是一些猥琐的特务跟监动作所能撼摇。最后他死在中华台湾的土地上,是他求仁得仁。台南天坛重修落成,他替郑成功书下“仰不愧天”的匾额。综观父亲一生,这四个字,他自己也足以当之。

  论及父亲与蒋介石的关系,现在台湾及大陆一些人往往喜欢夸大两人之间的矛盾,而且把矛盾变得琐碎。其实蒋、白两人之间的一些冲突,首先在二人的个性,二雄难以并立,两个强人相处,冲撞势必难免。且古有明训: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其次,是两人在国家政策方面意见分歧时起的冲突。比如徐蚌会战,蒋介石与父亲在这关系民国命运的战役上,出现激烈争执,前后因果,使两人关系产生难以弥合的裂痕。但论者往往忽略了,蒋介石与父亲也曾有过长期紧密合作而得到良好结果的关系,父亲在北伐、抗战所立的战功,亦是蒋充分授权下得以完成的。蒋介石与父亲分合之间的关系,往往影响国家的安危,他们两人在国共内战期间,军事策略上未能同心协力、合作到底,是一大遗憾。父亲曾感叹过:“总统是重用我的,可惜我有些话他没有听。”他所指的,大概是他对四平街之役、徐蚌会战的一些献策吧。

目录:

                                        〔特稿〕专栏

刘平章《我的父亲刘文典》

……不能不提一下沈从文的事情了。沈从文在昆明的那段时间,住在丁字坡旁边,也就是以前的唐公馆对门,而我们家住在龙翔街。住在丁字坡的人跑警报,往往是跑以前的英国花园或现在的圆通山后面。我们跑虹山,他们两人是不会遇到一起的,而且我们没跑几次就搬到了官渡。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这个故事。而且沈从文评教授的时候父亲已经离开联大到了云大,所以并不存在这个问题。

冰云《陈独秀与托洛茨基:两个大起大落的历史人物》

……托洛茨基是世界各国托派组织的精神导师,而陈独秀是中国托派中最知名的领袖,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托洛茨基对陈独秀的思想及后半生命运产生了极深刻的影响,从某种角度来看,是托洛茨基改变了陈独秀的人生历程。

〔人物〕 专栏

张耀杰《胡适与辜鸿铭的精神碰撞》

……胡适与前辈文化人辜鸿铭之间,一度处于激烈碰撞的敌对状态。辜鸿铭离开北京大学英文门一级教授的职位,也主要是出于英文门的教授会主任胡适的提议。但是,离开北大之后的辜鸿铭,与胡适之间依然保持着相互尊重、彬彬有礼的“君子”之交。

孙卓《裴文坦的故事与事故》

……胡美筚路蓝缕在中国湖南开创现代医学教育之基业,曲折悲壮,继其后献身于中国医学事业的外籍人士更不乏其人,为此殒身蓝天的裴文坦就颇值得一书。

苏小和《财会知识分子顾准》

……历史,对顾准真是恩惠有加,似乎自始至终就是想把顾准培养成中国最杰出的财会知识分子。当王志莘、潘序伦、孙冶方、骆耕漠、吴敬琏这些卓越的名字,集体出现在顾准的世界里,他成为中国最杰出的财会知识分子,几乎就是一种必然。

沈芸《两代人的“战争”与和平--回忆李子云阿姨》

……王蒙有过一说,夏衍是高度被政治化的,却保留了自我的私人空间,没有被彻底地政治化掉。我想他的这一准确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来自于李子云。爷爷的“四合院”大门一关,门里门外是两个世界。

〔影像〕 专栏

白先勇《白崇禧将军台湾岁月》

……1949 年最后一天,12 月 31 日,父亲由海南岛海口飞到台湾。那正是大陆失守、天崩地裂的一刻,疑危震撼,谣诼四起,许多人劝阻父亲入台,认为台湾政治环境对父亲不利,恐有危险。当时父亲可以选择滞留香港、 远走美国甚至中东回教国家, 但他毅然到台湾。用他的话说,这是--向历史交待。

〔往事〕 专栏

张振文《一百年前孙袁会》

……1912 年夏,孙中山应袁世凯之邀进京共商国是。在北京,孙中山逗留了二十五天 (8月24日至9月17日) , 前十三天几乎每日与袁世凯面谈,最高记录从下午 4 点聊至次日凌晨 2 点,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阿班《铃木的使托》

……近卫文麿是甘愿被日军中的好战派当工具使的。但因为性格关系,他对此也常有疑虑,患得患失。他至少有两次暗中行事,希望做出妥协,终止在华战争。其中一次,他让我充当他的密使,向蒋介石面陈他的想法。

孟卫东《新四军与泰州二李》

……新四军进入苏北。紧挨着叶飞部队的是苏北国民党军第二大势力,泰州两李的人马。所谓两李就是李明扬和李长江,他们的职务是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和副总指挥,统领着一支号称三万,实则两万多人的杂牌军。

〔记忆〕 专栏

杨嘉实《1938 年 :湘黔滇之旅》

……两百八十五名学生组成湘黔滇旅行团,从长沙步行到昆明。旅行团行程共约三千五百华里,历时两个多月。

秦宝雄《往事杂忆--从父亲秦汾和丁文江先生说起》

……人生的情感,充满了喜怒哀乐,人生的滋味,有甜酸苦辣。活了九十三年,这些我都尝到了。

亮轩《最后的张白帆--兼述六十年前的陈素卿旧案》

……陈素卿案的现场情境到底如何,再高明的警探也无法重建,因为陈素卿无法起死回生。

周素子《西域探夫记》

……我们不仅侥幸存活,而且后来合家团聚。但在那段岁月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者却大有人在。

吴大年《劳动大学遇险记》

……就在我们出逃的那个晚上,家里还发生了一件怪事,那只漂亮的大公鸡忽然挺身叫了起来,令人诧异不已。

张砚山《我住过的四合院》

……四合院,留给了我们太多的回忆。再见了,前英子胡同 11 号。再见了,我住过的四合院。

陈仁德《张幺姐》

……她年少时无父无母孤苦伶仃流落街头, 我们家收养了她,我爷爷还特地给她取名“巧云”。

郑必珍《四季》

……我家就在桂花庙子旁。庙子的看门人喜欢养花种树,门前房边有几棵桂花树而得名桂花庙子。

李绍明《村中人物》

……这回该正正经经列数我那小村的才人了。心里的第一号才人,是本家兄弟绍敬。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本店所售书籍均精品二手正版书书籍,严格审核品相为85品以上,出库会经过高温消毒,由于成本增加,所售书籍价格略高,运费首本5元,每增加一本运费加2元,每天下午2点前订单一般当天发出,最迟48小时内发出,二手书不保证100%没有任何笔记,有时会出现缺货现象,我们会第一时间告知您,感谢理解与支持。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