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测量与评价 史晓燕 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978730320764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教育测量与评价 史晓燕 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9787303207640

【85成左右新】笔记很少,整体很新,质量问题支持退换货,售后无忧;但不要拍错哦!

5.57 1.9折 29 八五品

库存178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史晓燕 编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3207640

出版时间2016-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181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29元

货号9787303207640

上书时间2023-12-27

籍利书店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书非常新,有少许笔记】但不影响阅读,无附件和增值服务等。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教育测量与评价
定价:29.00元
作者:史晓燕 编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303207640
字数:241000
页码:18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所有成功教学的基础,它不仅在教育科学体系中占有显赫的地位,而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价值,也是学校和政府做出诸多教育决策的重要依据。由于教育测量与评价在实践中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因此,教育测量与评价常常成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课程改革的支撑点之一。正因为如此,在教育领域乃至社会各界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士关注着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
目录
章  教育评价的概念及本质  节  教育评价的概念    一、评价    二、教育评价  第二节  教育评价的本质    一、教育评价目的    二、教育评价本质与教育评价目的章  教育评价的概念及本质  节  教育评价的概念    一、评价    二、教育评价  第二节  教育评价的本质    一、教育评价目的    二、教育评价本质与教育评价目的第二章  教育评价学的发展历程  节  教育评价学萌芽——教育测量运动    一、教育测量运动的发端    二、教育测量运动的兴盛    三、教育测量运动的转向  第二节  教育评价学产生——“八年研究”    一、教育评价学产生的背景    二、美国的“八年研究”    三、“八年研究”成果——行为目标模式  第三节  教育评价学发展——诸多评价理论并存    一、CIPP模式    二、目标游离模式    三、对手模式    四、应答模式    五、“第四代评估”第三章  教育评价的类型和功能  节  教育评价的类型    一、按评价涉及的范围分类    二、按评价的参照标准分类    三、按评价的目的分类    四、按评价的内容分类    五、按参与的主体分类    六、按评价的方法分类    七、按评价对象的复杂程度分类  第二节  教育评价的功能    一、导向功能    二、诊断功能    三、激励功能    四、鉴定功能    五、反馈功能    六、调控功能    七、管理功能第四章  教育评价方案与标准建构  节  教育评价方案及构成    一、教育评价方案的含义    二、教育评价方案的构成    三、教育评价方案设计的意义  第二节  教育评价标准与建构    一、指标及评价指标系统    二、权重系统    三、标准系统    四、设计教育评价标准的原则和步骤    五、教育评价标准的设计第五章  教育评价实施程序及方法  节  教育评价基本程序    一、评价准备    二、评价实施    三、评价结果处理  第二节  教育评价方法    一、评价信息的收集      二、评价信息的处理    三、评价过程的心理调控第六章  学生评价  节  学生评价的新理念    一、价值取向多元化    二、重视过程性和差异性评价    三、倡导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    四、提倡质性评价和评价结果反馈的激励性  第二节  现代学生评价的内容    一、学科发展目标    二、基础性发展目标  第三节  学生学业成就评价    一、标准化测验及教师自编测验    二、表现性评价    三、成长记录袋评价  第四节  考试评价改革    一、考试评价内容改革    二、考试评价方式方法改革第七章  教师评价  节  两种教师评价制度    一、奖惩性教师评价    二、发展性教师评价    三、两种教师评价制度的区别  第二节  教师评价内容    一、教师工作资格    二、教师工作过程    三、教师工作绩效  第三节  教师评价过程组织及改进    一、教师评价的一般步骤    二、教师评价改进第八章  课堂教学评价  节  课堂教学评价及开展的必要性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内涵    二、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的必要性  第二节  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    二、评价一堂好课的主要指标  第三节  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    一、收集课堂教学评价信息    二、分析处理课堂教学评价信息第九章  学校评价  节  学校评价的特点及功能    一、学校评价的特点    二、学校评价的基本功能  第二节  学校评价的新理念    一、强调学校特色    二、鼓励学校自我评价    三、重视学校发展过程    四、注重学校评价的生成性    五、倡导评价过程的开放性  第三节  学校评价的内容    一、学校办学水平评价    二、学校发展评价  第四节  学校评价的步骤和趋向    一、学校评价的步骤    二、学校评价的趋向参考文献收起全部>>
作者介绍

序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书非常新,有少许笔记】但不影响阅读,无附件和增值服务等。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