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学价值的新探索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儒学价值的新探索

8 4.4折 18 八五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牟钟鉴 著

出版社齐鲁书社

出版时间2001-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3--3

上书时间2021-04-12

幸运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牟钟鉴 著
  • 出版社 齐鲁书社
  • 出版时间 2001-08
  • 版次 1
  • ISBN 9787533309725
  • 定价 1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2页
  • 字数 188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孔子基金会文库中的《儒家价值的新探索》分册,主要征集孔子,儒学以及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的优秀作品,总结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当代人文学术与社会的发展进步。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论述详实,分析深刻,具有很高的文学性、科学性、理论性,适合各学术爱好者参阅。

  儒学在经历了“五四”以来文化激进派深刻而又偏激的批判和“文革”中四人帮蛮横而又颠倒的攻击之后,没有走向毁灭,而是生机收敛,根系犹存。经过一段沉寂反思,如今又逢春沾雨,萌芽抽枝,渐渐有了生意。这不是什么奇迹,而是儒学内蕴深厚、生命顽强的原故。“五四”的批判者,大都是进步思想家,其主要锋芒指向儒学的糟粕——僵化腐朽的礼教,其核心就是过时的君权、夫权、族权,故这场批判有解放思想的历史功绩,虽然其中出现过良莠不分、矫枉过正的偏向。“文革”的批判者如四人帮之流,他们本身就是封建余孽,其主要锋芒自然要指向儒学的民主性精华——仁爱中和之道,而这种仁道正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可贵精神的重要内容。因此,“文革”的批孔反儒,并无丝毫可取之处,它只能使中国社会出现倒退与混乱。“五四”的批判,使中国人看到了儒学的局限性、消极性,在客观上有利于儒学真精神的发扬;“文革”的批判则使中国人借着对“反面教员”的反省,看到了儒学的进步性和精华之所在。现在多数的中国人,在吸取了诸多的经验教训之后,变得成熟起来,心态渐趋理性、健康,懂得既要超越传统,又要超越反传统,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相贯通,使新文化建设既能树立在优秀而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的根基上,又能开创出当代文化的崭新形态。当然,有着崇古情结、“五四”情结,甚至“文革”情结的人还是有的,但他们已经不能左右社会的主流人群了。

  不过,传统儒学的原有形态是不能照搬套用的,即使对其中富有智慧的成分,也需要站在今天时代的高度重新加以整理和提高,使它们能面向现实和未来,面向世界和现代化的进程。在研究儒学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方法上,有几个原则性的提法颇为流行,即“批判的继承”、“创造的转化”、“综合的创新”,我认为它们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差不多已得到人们普遍的认同。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尽快把这些原则变为行动,多做建设性的研究开发工作,去理解诠释,去筛选转化,去推陈出新,多拿出一些好的成果来赢得人们的赞同,来供社会选择使用。在这种思想指导之下,这些年来我对儒学的一系列重要思想理念,分专题进行了考察,探讨其本义流衍,评说其是非得失,揭示其底蕴精义;又依据当代社会面临的问题和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需要,着重发掘那些在我看来是最有价值的思想宝藏,重新加以解释说明,既有思想历程的探源寻流,又有精神意涵的开挖提炼,有时也不免任情加以发挥,借以表述自己的生命体验和文化理想。

  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道德危机和生态危机。儒学贵仁重德的人生观,主和尚通的人际观,天人一体的宇宙观,是医治现代社会病态、促进文明向更高阶段转型的重要思想资源。21世纪的人类如果要走和平与发展的道路,必须向孔子和儒学吸取智慧。时代需要儒学,它为儒学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广阔的舞台;儒学需要创新,只有创新的儒学才能走近现实生活,推动社会前进。
【作者简介】
牟钟鉴,山东烟台人,生于193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专业研究生。现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社会兼职: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儒学联合会当代儒学中心主任,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山东
【目录】
总序

自序

第一章 儒学的历史命运及其展望

  一、儒学的兴衰与厄运

  二、最近二十多年来的儒学新评价

  三、儒学的未来展望

第二章 儒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线索

  一、儒学基本问题的提出

  二、性情与礼教的矛盾及其开展演化

  三、修身与事功的矛盾及其开展演化

  四、儒学基本问题与其他诸问题的关系

第三章 儒家天人之学与生态哲学

  一、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的命运

  二、与自然界敌对还是做自然界的朋友

  三、儒家天人之学给我们的启迪

  四、努力建设新的生态哲学

第四章 儒家仁学与新人道主义

  一、仁学和礼学有不同的存留价值

  二、早期仁学是爱的伦理哲学

  三、中期仁学是生的宇宙哲学

  四、后期仁学是达到以通为特征的近代哲学

  五、世界需要新人道主义仁学的重建

第五章 儒家诚学与它的重建

  一、诫学发展的历史回顾

  二、新诚学的构想

第六章 儒家人性论与新人性论构想

  一、孔予的性近习远论及其影响

  二、孟子的性善说及其评价

  三、荀予的性恶论及其评价

  四、世硕的性有善有恶论、告子的性无善恶论和扬雄的性善恶混论及其评价

  五、董仲舒、韩愈为代表的性三品说及其评价

  六、理学家的扬性制情论及其评价

  七、性情统一的人性一元论及其评价

  八、新人性论构想

第七章 儒家伦理观与当代的取舍

  一、儒家伦理思想的简要回顾

  二、儒家关于道德起源的学说

  三、儒家关于道德最高原则的观点

  四、儒家的主要道德规范与道德品质

  五、儒家关注的重大道德问题

  六、儒家伦理道德的社会功能

  七、儒家伦理道德修养的方法

第八章 儒家宗教观与新人文精神

  一、儒学不是宗教但有宗教性

  二、夏商周三代的信仰重心及其转移

  三、孔子是儒家宗教观的创建者

  四、儒家宗教观的无神论倾向

  五、《礼记》使儒家宗教观系统化

  六、儒家宗教观的有神论倾向

  七、理学时代的儒家宗教现

  八、近代儒家的宗教观

  九、儒家宗教观的现代和未来意义

第九章 儒家朋友论与新人际关系

  一、交友之道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

  二、朋友之义在相契相助

  三、朋友之用在辅仁成事

  四、交友之道以诚信为本

  五、师友、友悌、朋党

  六、传统朋友论的近代转换与新人际关系

第十章 儒道互补与安身立命

  一、儒道互补与中西互补

  二、安身立命新解与当代人生的困惑

  三、儒家和道家的安身立命之道

  四、时代在呼唤新的人生哲学

第十一章 儒道互补与治国之道

  一、儒道两家治国之道的比较

  二、立国尚儒,调整尚道

  三、君道无为,臣道有为

  四、贤才是举,隐者是尊

  五、守经用儒,行权用追

  六、儒道互补与现代社会管理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