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定价120台币。
¥ 39.8 全新
仅1件
作者曾永义
出版社中研院史语所
ISBN9789860457872
出版时间2015-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货号9789860457872
上书时间2024-12-14
本书定价120台币。
若欲探討「戲曲之表演藝術」,必須同時考量戲曲之藝術本質與演員之藝術修為。其各自之發展完成,即是其「藝術內涵」與「演進歷程」。而戲曲演員之表演藝術內涵,根源於構成戲曲之元素及其所形成之戲曲質性。雖然戲曲有大戲小戲之精粗、劇種各自之差別,但就演員之藝術修為而言,前賢所歸納之「四功五法」,實為此中之不二法門。所謂「四功」即「唱做念打」,「唱念」在咬字吐音與行腔,講究字清腔純板正,行腔在傳情動人,其間則有賴於天然音色之質性與口法之運轉。「做打」則在手眼身髮步「五法」之造詣,以肢體語言行精妙之姿韻。也就是說戲曲演員表演藝術之基本修為不外「歌」與「舞」,而歌舞性也正是戲曲之藝術本質。而演員之進入戲曲藝術,莫不因材質而以腳色分科,資質出類拔萃者,則可以兩門三門抱,其不世出者則可以「文武崑亂不擋」。戲曲由於歷代劇種之遞嬗與發展,其藝術之內涵與輕重,自然有所演進與變異。譬如小戲基本在「踏謠」,腳色由不明顯到二小三小;北曲雜劇由說唱藝術一變而來,重在歌唱,身段動作尚且在於配搭歌唱,但已具科汎程式,腳色末旦之命義止於獨唱全劇之男女主腳,淨腳但為插科打諢,無男女性別之分。直到傳奇才發展為歌舞樂融而為一之綜合藝術,其做工已極精緻,但源自武術雜技之「打」,則有待於京劇之完成。然而縱使戲曲表演藝術已如此教人眼花撩亂,若論其表演藝術之境界,則文人眼中,莫不以形神俱化為至尚;而其「藝」術縱然妙絕,若其「色」不相稱,亦終非完美。因此完美之戲曲表演藝術家,既要得之於人又要得之於天,乃能「色藝雙全」、「形神合一」而成為世人稱
道、仰望難於世出之典範。
曾永义(1941年-2022年10月10日),台湾省台南县人,1941年生。现任杰出人才讲座教授、世新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台湾大学名誉教授、中研院文哲所咨询委员、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董事长等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着有学术著作《台湾歌仔戏的发展与变迁》《民艺》《俗文学概论》《戏曲本质与腔调新探》《戏曲现歌剧》等十余种;散文集有《莲花步步生》《人间愉快》等六种。并从事中国现代歌剧、京昆戏曲等剧本创作工作,有多种剧作被搬上舞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