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限量编号精裝毛边本 + 藏書票· 台湾三民书局版 李泽厚《美的歷程(二版)》(仿布面精装,二版一印)
  • 限量编号精裝毛边本 + 藏書票· 台湾三民书局版 李泽厚《美的歷程(二版)》(仿布面精装,二版一印)
  • 限量编号精裝毛边本 + 藏書票· 台湾三民书局版 李泽厚《美的歷程(二版)》(仿布面精装,二版一印)
  • 限量编号精裝毛边本 + 藏書票· 台湾三民书局版 李泽厚《美的歷程(二版)》(仿布面精装,二版一印)
  • 限量编号精裝毛边本 + 藏書票· 台湾三民书局版 李泽厚《美的歷程(二版)》(仿布面精装,二版一印)
  • 限量编号精裝毛边本 + 藏書票· 台湾三民书局版 李泽厚《美的歷程(二版)》(仿布面精装,二版一印)
  • 限量编号精裝毛边本 + 藏書票· 台湾三民书局版 李泽厚《美的歷程(二版)》(仿布面精装,二版一印)
  • 限量编号精裝毛边本 + 藏書票· 台湾三民书局版 李泽厚《美的歷程(二版)》(仿布面精装,二版一印)
  • 限量编号精裝毛边本 + 藏書票· 台湾三民书局版 李泽厚《美的歷程(二版)》(仿布面精装,二版一印)
  • 限量编号精裝毛边本 + 藏書票· 台湾三民书局版 李泽厚《美的歷程(二版)》(仿布面精装,二版一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自营 限量编号精裝毛边本 + 藏書票· 台湾三民书局版 李泽厚《美的歷程(二版)》(仿布面精装,二版一印)

寻找美的印记。本书定价新台币450元

128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泽厚

出版社台湾三民书局

出版时间2022-02

装帧精装

页数272页

货号4712780669044

上书时间2024-03-26

孔网新书广场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限量精裝毛邊本 附贈典雅藏書票

本書以宏觀鳥瞰角度對中國數千年的藝術、文學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學把握。

從原始遠古藝術的「龍飛鳳舞」,殷周青銅器藝術的「獰厲的美」,

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補」,楚辭、漢賦、漢畫像石之「浪漫主義」,

「人的覺醒」的魏晉風度,到六朝、唐、宋佛像雕塑,

宋元山水繪畫以及詩、詞、曲各具審美三品類,

明清時期小說、戲曲等等的藝術表現,

作者皆提出了許多前人所未發的重要觀念,形成美學上的重要議題。


【全新設計藏書票】

用簡約的線條描繪點綴,配上力透紙背的「李澤厚」三字,恣意瀟灑又充滿力量,復刻其通透並純粹的思想及生命。

【毛邊本】

三邊書頁不裁切,讓讀者體會自行裁開的閒情逸趣除了保留書籍最質樸自然的模樣,更為書帶來了手作的溫度與親切感。


李泽厚,著名哲学家,湖南长沙人,生于1930年6月,1954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李泽厚曾参与1950年代美学争论,80年代以高扬人的主体性、崇尚康德、倡导美学热而著称于世,被称之为“青年导师”。90年代以后,李泽厚旅居美国,宣扬儒家主情论,并以“告别革命”说为轰轰烈烈的80年代启蒙运动划上了一个句号。2021年11月2日早晨7点,李泽厚在在美国科罗拉多去世,享年91岁。


美學部分共分四冊。

第一、二、三冊為《美的歷程》、《華夏美學》、《美學四講》三書,分別初版於1981、1988和1989年。《美的歷程》成書前分篇發表時曾有「中國美學史外篇札記」的副標題,當時計畫中的內篇,即《華夏美學》是也。此二書均係討論中國傳統美學者;《美學四講》乃以拙之「人類學歷史本體論」為基礎之美學概論。

殿後的第四冊為《美學論集》。寫作、出版最早,初版於1980年,絕大部分為一九五0、六0年代發表之舊作。今日看來,如強調從本質論、反映論談美學、典型、意境等等,似多可笑;但過來人則深知在當年封腦錮心、萬馬齊瘖下理論掙扎和衝破藩籬之苦痛艱難;斑斑印痕,於斯足見。從而,其中主要論點又仍有與後來之變化發展有一脈相沿承者在。新訂版增加當時結集時未及收入之一九七0年代末八0年代初之作品,則與前列之「美學三書」相直接銜接矣。



再版說明
李澤厚論著集總序
李澤厚論著集分冊總目

前 言

一、龍飛鳳舞

(一)遠古圖騰
(二)原始歌舞
(三)「有意味的形式」

二、青銅饕餮

(一)獰厲的美
(二)線的藝術
(三)解體和解放

三、先秦理性精神

(一)儒道互補
(二)賦比興原則
(三)建築藝術

四、楚漢浪漫主義

(一)屈騷傳統
(二)琳琅滿目的世界
(三)氣勢與古拙

五、魏晉風度

(一)人的主題
(二)文的自覺
(三)阮籍與陶潛

六、佛陀世容

(一)悲慘世界
(二)虛幻頌歌
(三)走向世俗

七、盛唐之音

(一)青春、李白
(二)音樂性的美
(三)杜詩顏字韓文

八、韻外之致

(一)中唐文藝
(二)內在矛盾
(三)蘇軾的意義

九、宋元山水意境

(一)緣 起
(二)「無我之境」
(三)細節忠實和詩意追求
(四)「有我之境」

十、明清文藝思潮

(一)市民文藝
(二)浪漫洪流
(三)從感傷文學到《紅樓夢》
(四)繪畫與工藝

結 語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