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东大版 高木森《自說自畫》(锁线胶订)
  • 台湾东大版 高木森《自說自畫》(锁线胶订)
  • 台湾东大版 高木森《自說自畫》(锁线胶订)
  • 台湾东大版 高木森《自說自畫》(锁线胶订)
  • 台湾东大版 高木森《自說自畫》(锁线胶订)
  • 台湾东大版 高木森《自說自畫》(锁线胶订)
  • 台湾东大版 高木森《自說自畫》(锁线胶订)
  • 台湾东大版 高木森《自說自畫》(锁线胶订)
  • 台湾东大版 高木森《自說自畫》(锁线胶订)
  • 台湾东大版 高木森《自說自畫》(锁线胶订)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自营 台湾东大版 高木森《自說自畫》(锁线胶订)

本书定价420台币。

98 全新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高木森

出版社台湾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9571922294

出版时间1999-09

装帧平装

页数385页

货号9789571922294

上书时间2023-07-24

孔网新书广场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高木森(Arthur Mu-sen Kao),1942年生,中国台湾南投人,毕业于台中师范学校与台湾大学外文系,获学士学位;在中国文化学院艺术研究所获美术史硕士;在美国堪萨斯大学获美术史博士。1989年至2011年在美国加州圣荷西大学艺术学院任教授,现已退休。

他的著作有:《大乘佛教造像研究》(硕士论文)1970、《Art and Life of Li Kan》(博士论文)1979 、《五代北宋的绘画》1982、《西周青铜彝器汇考》1986、《亚洲艺术》1991、《中国绘画思想史》(第一版1992)、《印度艺术概论》1993、《East Meets West in Art》1993、《宋画思想探微》1994、中文便捷输入法》1995、《元气淋漓──元画思想探微》1998、《自说自画》1999、《明山净水──明画思想探微》2005、《古意与今情》2008、《东西艺术比较》2012、《中国绘画思想史》第二版 2004、《自说自画(II)2015。《亚洲艺术》第二版2016。另有论文180余篇。1992年《中国绘画思想史》获台湾地区学术著作类金鼎奖。1999年《元气淋漓》获华侨联合总会颁发“华文学术著作奖,2006年获中国艺术学会颁发的艺术理论金爵奖。


【目录】  

傳統築基個人造境/呂佛庭  

自  序  

第一章 自畫像  

第二章 詩書畫創作的理論基礎  

第三章 文人畫三大基本精神  

第四章 「氣韻生動」美學思想  

第五章 作品與思想  

第六章 東西南北論藝術  

第七章 漫談美術教育  

第八章 附錄(英文摘要)



自 序

1995年秋天我應東海大學美術系之邀,回國客座半年。我這一次回臺中任教,感到非常與奮,因為自己是彰化人,而且是在臺中師範畢業,又在東海附近的忠明國小教過三年書。去國二十多年,對臺中的環境已經很陌生,但在心理上還是很親切,因為很多地名都會引回我的舊夢。而且在臺中還有許多親戚、朋友和舊日的同學。有的已經三十餘年未謀面,一旦重聚,雖因歷經滄桑,個個老成持重,但偶然喚回一閃的青春笑容,或一點一滴往日天真的玩笑,也足堪整天整夜之回味。

 

過去十餘年間,每次返臺總是有師友勸我回國住教,將所學貢獻給國內的學子。可是由於自己的家庭、事業都在美國,小孩也還不能獨立,長期回臺住教一時不能實現,只答應有機會一定會回來。在東海大學的一個學期看到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以及聽課之勤,甚至在假日自動要求銷假來校上課,使我內心很感動;在國外教了這麼多年書,未曾遇見遇。因此也很想多留一段時期,可是個人客觀環境不允許。為了彌補這方面的遺憾,我努力把所學寫出來,希望有助於國內的美術教育。所幸東大圖書公司董事長劉振強先生非常熱誠,願意將我的書稿付梓。已經出版及規劃出版的有《中國繪畫思想史》、《元氣琳漓──元畫思想探微》、《亞洲藝術》三書。此外,國立編譯館為我出的《印度藝術概論》、臺北市立美術館出的《宋畫思想探微》大概都對國內美術史教學和研究會有所幫助。

 

我這次到東海是講授「印度與東南亞藝衛」、「中國繪畫思想史」、及「文人畫專題研究」。後二項是研究所課程,選修的學生都是主修術科,他們要以創作發表取代美術史論文,但是由於沒有經驗,又無書藉可供參考,不知道知何著手。為了指導學生,我決定以「文人畫的精神」為題自己創作一批作品,並且寫出一個大網供學生參考。我9月12日搬進東海大學的學人宿舍,9月16日到臺北買了畫紙和顏料,9月19日回東海後開始作畫。由於天氣炎熟,宿舍中沒有冷氣,只能晚上作畫,從9月中到10月中告一段落。共得畫十餘幅,大部分附有新詩。並且寫了一個講授大綱,於10月中邀學生到宿舍,作一次實地發表會。會中吟詩看畫,互相切磋,不但有知識的交流,同時還有智慧的激發,這是在美國教書享受不到的樂趣。課後學生建議我把這些東西發表,以利後進,於是利用課餘陸續創作了一些詩、畫,完成這篇詩畫集。

 

誠然,國內的畫家很多,而且多所成就,似乎無需再由我來費神。但仔細考察卻發現受過訓練能指導學生為自己的創作撰寫評述與作品一起展示的,恐怕不多。因為這到底是舶來品。國內有些教術科的老師認為教術科只要把技巧教給學生就好。這在大學部可以說得通,但教研究所學生就不能如此,因為研究所的學生在大學部已經有四年的基礎訓練,如果在研究所的兩年還是從事技巧訓練,那與大學部有何區別?何況像中國畫那種繪畫技法不是碩士兩年時間就可以練得好。所以項士班到底要做些什麼,恐怕不只學生不清楚,很多老師也不清楚。我問很多學生進研究所以後要做什麼,所得的答案不外是:「再跟老師學繪畫技法」。我想這是不太正確的,應該說「再學習和鑽研表現的方法和表達的技巧」。

 

記得在聖荷西大學有一次研究生獎學金評審會,選出了五位學生,其中有英語系、音樂系、美術系、和歷史系的。要決定排名時評審委員多批評美研所那位學生的書面和口頭表達不夠水準。我提出異議,認為不能把從事藝術創作的人拿來與從事文學創作的人比書面和口頭表達。但委員們和主席(美術學院前任院長)都認為研究生不論那一系,書面和口頭表達都是基本的要求,所以還是要納入考慮。為什麼在美國大學裡那麼重視書面和口頭表達呢?因為研究所畢業生大部分要從事學校或社會教育工作,如果自己都不知到自己在做什麼就無法教人。而且美國是個競爭激烈的國家,藝術家要獲得資助,一定要能清楚地寫出計畫書,計畫完成之後還要作成果報告。凡此都必須有創作以外的修養。

 

雖然我在東海大學並不教術科,但我把「文人畫專題研究」加入創作理念的闡發,使之更適合術科的研究生。我們從事藝術創作的寫作計畫(project)大概有五個要項:第一、首先要有個想法(idea)。這個想法可以在創作過程中加以修訂。這個「想法」也就成為創作的主題。第二、將與這個想法有關的畫派發展遇程(歷史)作一比較深入的研究,尋找各時期的特點。第三、以實際創作來開拓這個想法。這個創作可是臨摹、學習、研究、創新。第四、把過程、成果和心得加以紀錄,說明,研究得失。第五、在課堂上發表作品,與同學討論,接受批評,最後撰成創作評述。

 

有的學生不知道方法,把創作評逮寫成回憶錄,也有人把它寫成平日創作的雜記,嚴格說來這是不能被接受的,因為它沒個主題。主題創作乃是培養藝術家展現藝術力量的方法。藝術教育既是一種訓練就得不折不扣地加強這方面的訓練,而作為一個學生也應該把握機會自我緞練。

 

以從事中國文人畫的創作研究來說,如果想從傳統入手,可以在臨摹中學習。譬如研究李郭派,可以從臨摹李成(919~967)的畫法開始,再到北宋的郭熙、王詵,一直到元、明的李郭派,然後設法與其他的畫派來結合。也可以作董巨派畫法的研究。這就得從董源(十世紀中葉)、巨然開始,到米芾(1051~1107)、趙孟頫(1254~1322)、元四家、沈周(1427~1509)、文徵明(1470~1559)、董其昌(1555~1636),這樣一路下來,到清初四王。最後設法找出自己的路子。學生也可以用媒材、題材、景物等為專題,從事寫生創作。當然如果有能力在既有的基楚上從事創新的工作更為理想,這可從內容或技法之創新出發,也可以同時並進。最後可能發現路子走不通,但最重要的不是成果,而是過程,因為從這樣的研究過程中可以學到很多。

 

本書共分八章。第一章「自畫像」說明這次繪畫創作的主要想法和技法,提出利用「緣畫」概念的創作方式,以及反映現代工業生活的主題。第二章論詩書畫一體的文人畫創作。從歷史和美學的角度探討書法與詩的現代化以及與現代水墨畫結合的可能性。第三章是中國畫三大基本精神──樸素、自然、個性──的檢討與運用,探討如何在正反合的辯證過程中發掘可貴的藝術本質。第四章是「氣韻生動」美學理論的檢討,希望從中發掘這一傳統的美學理論與現代藝術銜接的契機。而歸結在「現代藝術以建構(即形式構)之力為審美情感之主要激素,其氣激,其韻急。」所以中國畫要進入現代,吸取現代精神,畫面的建構力之加強不容忽視。第五章是本書的主幹,以作品的展示說明本次創作的成果。分為「仿古類」、「抒情性風景類」、「大建築類」、「科技、山水組曲」、以及「外一章:新想法」等五節。第六章「東西南北論藝術」,以問答的方式來論述。其中所涉的問題很廣,大部分是在東海教學期間研究生們提出的。有的問題在課堂上已有充分的回答,但有些問題則無法當場答得很完滿,所本書所論有不少補充。第七章為「漫談美術教育」。該文曾在《美育》刊出,今將有時間性的資料刪除,收錄於書末。為了使英文讀者也有機會接觸到中國文人畫發展的動向,並欣賞文人畫的美質,我特別附上前六章的英文摘要(第八章),並將題詩全部譯出。詩作的翻譯本來就很不容易,尤其韻律無法如實傳達,詞不達意處在所難免,望方家多賜教。第七章因為是針對國內美術教育而寫,所以不加英譯。

 

道本書與我以前寫過的書屬於兩種不同的性質,以前寫美術史,講的是古人的或別人的東西,既是歷史就得引經據典,詳加考證。本書都是發表自己的看法,不用太多的文獻佐證,以免有弔書袋子之嫌,或有破壤書中的藝術氣氛之病。藝術性的文章有如一首詩,最重要的是心靈的啟發,不是灌輸知識,所以我希望你們看這本書時不要帶著太多沈重的「行李」,以便有一個輕鬆的心靈之旅。祝大家駕著白雲的小艇,搖著月光的小槳,航入玄玄奇境。

 

本書承恩師呂佛庭教授賜序,老師不嫌道位漂泊四海大半生,猶不知回頭的學生,其高情厚誼,無住感荷。在此還要感謝東海大學詹前裕教授和黃海雲教授的努力把我引進東海。也要感謝美術系同仁在我停留東海期間所給予的熱心照顧。同時也要謝謝東海美術研究所的同學,包括王永修、李君毅、吳清川、柯應平、桑千雅、張碧珠、彭賢祥、陳建明、陳念慈、陳玲英、羅慧珍、藍彩綾;他們的認真學習、踴躍發問和討論,激發我的靈感。俗語云「活到老學到老」,誠哉斯言!也謝謝王永修同學及美國聖荷西的藝術家及攝影師Jack Toolin為我拍攝圖片。英文稿由筆者在聖荷西州立大學的研究生Debra Ting、Lena Green和Saria Makhoul負責校對。特此致謝。

 

本書初稿呈東大圖書公司董事長劉振強先生過目,不日即付下定銀,決定為本書付梓。劉先生的學術熱忱,令我由衷感佩。最後要向東大圖書公司的編輯部為本書所付的心血,致最高的謝意。

 

在東海的五個月期間,美國家中的一切事務都交給內人黃瑩珠,讓我心中無俗務,度日知神仙。惟彼備極辛勞,不知如何感謝。不妨讓我錄下在東海為她作的一首詩,希望她會讓我再上山隱居,為她多寫兩首吧:

 

杜鵑把紅色灑遍路旁

相思把綠色搖落在心懷

敞開胸懷的小亭

長年痴痴地等待

等待──

有情人歸來

 

崎嶇的情人道上散落著

數不盡的有情人的心葉

還有解不開的情人結

杜鵑開著,杜鵑啼箸

相思搖手

相思結何時解?(《相思道上》)

 

本書原以「相思林冥想集──自說自畫」為名,後來依東大編輯部同仁的建議,只取「自說自畫」。1998年初,校稿時,美國正流行著「鐵達尼號」(Titanic)電影熱,年輕人更是為此而瘋狂。筆者不甘寂寞,也隨波逐流,不只上電影院觀賞,還天天隨著小孩子們聽「鐵達尼」音樂。這部電影的情節和配樂的確很感人,不久也就滲進了我的繪畫創作。在戲墨中獲得了三幅自己很滿意的「鐵達尼號印象」,並將其中兩幅拍照收入本書(附圖31A、B)。「鐵達尼號」電影表現了現代的悲壯──包括人類意氣風發而充滿自信的創造力和征服力、大宇宙雄渾浩瀚的毀滅力、以及小個人因真摯愛情而獲得的超越與永恆。這三種力量交織而成的,便是非常複雜感人的宇宙綿綿之音,與本書所欲表現的主題非常契合,於是靈機一動,以「大地之音」(The Rhythm of Heaven and Earth)為本書之副題。

 

本書所收這些詩、畫創作,不論好壞成敗,都沒關係。本書的目的是提出一種撰寫創作評述的方法,供讀者參考,亦期向專家們請教。本書有點小遺憾就是有些篇章的圖版因版權問題,不得不割愛,以至成為有文無圖。所幸這種缺圖現象不是很嚴重,不致於影響本書的完整性。

 

為使更多人能欣賞中國詩、畫之美,並有利於教育與研究,本人願意放棄本人在本書所發表的詩、畫之合法版權。凡教學、學術出版物皆可引用或複印,不受版權法之限制,但希望引用時註明出處,以示對「東大圖書公司」的尊重。筆者因有鑒於圖版版權問題使藝術教育及研究受到很大的困擾,願借此開先例,以期獲得其他藝術家之回響。

 

高木森序於美國聖荷西立心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