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三民书局版 赵滋蕃《默默遙情-三民文庫79》
  • 台湾三民书局版 赵滋蕃《默默遙情-三民文庫79》
  • 台湾三民书局版 赵滋蕃《默默遙情-三民文庫79》
  • 台湾三民书局版 赵滋蕃《默默遙情-三民文庫79》
  • 台湾三民书局版 赵滋蕃《默默遙情-三民文庫79》
  • 台湾三民书局版 赵滋蕃《默默遙情-三民文庫79》
  • 台湾三民书局版 赵滋蕃《默默遙情-三民文庫79》
  • 台湾三民书局版 赵滋蕃《默默遙情-三民文庫79》
  • 台湾三民书局版 赵滋蕃《默默遙情-三民文庫79》
  • 台湾三民书局版 赵滋蕃《默默遙情-三民文庫7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自营 台湾三民书局版 赵滋蕃《默默遙情-三民文庫79》

本书定价新台币70元

26 全新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滋蕃

出版社台湾三民书局

ISBN9789571413754

出版时间1983-08

装帧平装

货号9789571413754

上书时间2023-06-04

孔网新书广场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趙滋蕃先生這部短篇小說集,包含六個故事,寫的是戰亂時期眾生相──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作者非但有廣博的知識,而且也有豐富的人生經驗。所以寫出的小說,主題嚴肅;故事情節的進展合情合理;對心理和境物的描寫,真是到了入木三分唯妙唯肖的程度;各篇的人物,不論主角或配角,作者都給他(她)們刻劃得(也通過對話)玲瓏浮凸,活形活現。深度夠,筆力工,堪稱上品的典型戰鬥文藝。

【作者简介】

趙滋蕃

一九二四年生於德國漢堡,十四歲,抗戰軍興,隨同父親回到中國才開始學習中文,一九五三年,以其在香港的血淚奮鬥體驗,寫成長篇處女著作─ 《半下流社會》,甫推出即受到廣大讀者們的喜愛,其後,更被收錄在大韓民國的「世界文學全集」中,與《戰爭與和平》、《傲慢與偏見》、《紅與黑》、《失樂園》等世界名著一同列名。

居港期間歷任香港亞洲出版社編輯兼亞洲畫報主編,所著《重生島》揭露香港政府對特定份子施以虐待的不仁道行為,得罪英國殖民地政府,被列為不受歡迎人物。一九六 四年九月,回台定居,以文壽為筆名擔任中央副刊主筆,撰寫短文小品與專欄,論述精闢中肯,見地深遠,筆力犀利,與其在香港時報所闢「趙滋蕃專欄」相互輝映,深受各方人士欣賞,已故幽默大師林語堂博士曾言:「清晨閱報,讀文壽的方塊,不亦快哉」。同年起,先後任教於淡江文理學院、政工幹部學校及私立文化大學。一九八一年三月,專任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教授,兼任中國文學系主任,後任所長,一九八六年三月十四日,病逝於任內,享年六十二歲。

生平興趣廣泛,涉獵多方,撰述範疇涵蓋哲學、美學、文學專論、文藝論評、雜文、新聞文學、科幻小說、長篇、中篇、短篇小說,以及長詩篇等方面,對中國現代文學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半下流社會》是後來「眷村文學」師法典範;《月亮上看地球》是中國現代科技小說之始;而應蔣經國先生之邀所撰的《十大建設速寫》則開啟了「工程文學」的新頁。與索忍尼辛背景相似,趙滋蕃也是數學家出身,卻以文學對抗極權與暴力,因此被譽為中國的索忍尼辛。

一九五六年獲頒第一屆青年獎章,一九七八以《子午線上》獲中國文藝小說獎章與第一屆中山文藝獎。一九七九年以《十大建設速寫》獲第五屆國家文藝獎(新聞文學作品)。

除了《半下流社會》、《重生島》、《子午線上》、《十大建設速寫》外,另著有《半上流社會》、《海笑》、《荊棘火》、《蜜月》、《天官賜福》、《烽火一江山》、《默默遙情》、《趙滋蕃短篇小說集》、《飛碟征空》、《太空歷險記》、《月亮上看地球》、《旋風交響曲》、《藝文短笛》、《文壽雜文選》、《談文論藝》、《人間小品》、《生命的銳氣》、《文學與藝術》、《長話短說集》、《永恆的祈禱》、《擊劍集》、《人間情趣》、《神秘金三角風雲─ 中視泰北之行》、《寒夜遐思》、《流浪漢哲學》、《文學與美學》、《歷代名人書扎》、《寒山的時代精神》、《夏天的書》、《趙滋蕃自選集》、《論文論藝》、《生活大師》、《情趣大師》、《風格大師》、《靈魂大師》、《創作大師》、《現代大師》、《遊戲大師》、《自由大師》、《文學原理》、《作家談寫作》、《小說論》。其中《半下流社會》曾改拍成同名電影,《天官賜福》則改拍成電影《三狼奇案》,獲八項金馬獎提名。

一生著作總計四十六部,其中二十八部作品為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一九八二年《作家談寫作》出版,後為朝陽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採用為參考書籍。一九八八年,遺作《文學原理》出版,後為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國立台東師範學院語文教學系與兒童文學研究所、香港浸信會大學中文系採用為教學及參考書籍。



幾句閒話
──代「默默遙情」序

這兒共收進「默默遙情」,「血戰」,「龍城一夜」,「打鼓嶺」,「一家春」與「沉默的人」,六個短篇,是我的第一個短篇小說集子。

筆耕近二十年,出版這麼一本薄薄的小冊子,未免寒傖;不過,這應該是生性疏懶得出奇的確鑿證明。──寫下來的東西固然從未留底,刊登過的作品也從未剪存;大概有五十萬字左右的短篇小說,成為漂浮的作品,散見各處,提不起勁道來結集出版。

前不久,香港道聲出版社總編輯顏路裔先生乘祖文銳牧師來臺開會之便,殷殷致書問候,並要求我准許他選輯「十三號病床」和「老夫老妻」兩個短篇,作宗教文藝叢書之用。附帶他還請我幫個忙,稍微修改「十三號病床」的尾聲部分,以符合宗教文藝的需要。說來慚愧,這兩個短篇到底說了些什麼?何時發表的?發表在什麼刊物上?想來想去,春夢無痕。只好坦率回答老友,年深月久,完全記不清楚了,細節上的修改,一切拜託。

路裔再度來信,愛之深責之亦切。他說這些作品既然都是可一而不可再的生活斷片,從生命底層自然流露出來,為心靈留下雪泥鴻爪的往跡,為什麼不把它們整理出版?既然寫作時那麼認真,收集時又為何如此懶散?最簡單的東西最不容易說明白,姑且遵照老友的勸告試一試,結果就是這個不成熟集子的催生。

小說是人的藝術。人物描寫的方法決定了小說的結構特徵和小說的形式。人物的素描基礎可以看出小說家的功力。而短篇小說不獨特別講究用語的經濟,特別講究形式運用,以及形式與內容的一致,尤須注意小說構成時的戲劇性瞬間,因此是一種易寫難精的藝術。它劈空而來,言盡即止,一起一結之間,耗費了整個短篇的一半精力。它切取人生的一個斷片成為富有張力的插曲,或將幾個插曲組構成一個組曲,既求內容的有機性,又求形式的完整性,故特別講究形式運用。至於情節開展的自然合理,節奏的快速準確,用語的簡樸生動,短篇小說的要求,遠超過長篇小說和中篇小說。

一個專門說故事的時代,很難產生精妙的短篇。然而一個寫短篇的人,倘若不為這些著魔,也是不容易深入藝術堂奧的。閒話到此打止,我們且看看那些不成熟的作品,到底有幾分符合這些理論吧?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