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赵孟頫行书归去来兮辞
元代纸本手卷 纵二十四厘米,横一百四十六点二厘米 陶渊明名篇 《石渠宝笈》行书名迹 收藏地:故宫博物院
¥
5200
全新
仅1件
作者赵孟頫 陶渊明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
装帧精装
纸张纯质纸
上书时间2019-03-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公元1276 年,在蒙古铁骑南向挥戈总攻之下,宋庙倾隳,南人
北虏,这对于江南文人士夫们而言是“南人堕泪北人笑”,是一种
理论的儒生的社会地位一落千丈,
邦析亲离之痛。从整个元代来看,汉族一直是受排斥的,学习儒家
“九儒十丐”, 甚至排在倡优之后。
赵孟頫(公元
此本 《归去来兮辞》 就体现了赵孟頫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因此文人大多隐居深山, 以西晋隐士为偶像, 以山水田园为精神寄托。
1254 年—公元1322 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别号鸥波、水精宫道人等。中国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室后代。元代官僚,书画家。其妻为元朝画家、诗人管道昇。是元朝画家王蒙之外祖父。赵孟頫出身于宋朝宗室(宋太祖第十一世孙,宋太祖第四子秦王赵德芳后代),宋亡后,辞官返回故乡吴兴闲居。经程钜夫推荐出仕元朝, 授刑部主事, 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 荣禄大夫, 世称“赵承旨”。死后晋封魏国公,谥文敏。赵孟頫在诗、书、画、印上皆有很高造诣。书法上以行书、楷书最为著名,他主张遵从古法,认为书法应用笔为上,所以勤摹古人,探究笔法。他在中国书法史中有两大贡献,
其一是振兴章草,章草的复兴虽不能归功他一人,但赵的影响力却不可小视,当时书法家多数受他影响,爱写章草。其二是振兴小楷,在宋人当中,堪称用力最勤。传世作品有《千字文》、《道德经》、《黄庭经》、《归去来兮辞》等。
赵孟頫此本《归去来兮辞》抄《归去来兮辞》全文,用笔娴熟,锐钝有致;遒劲姿媚,一气呵成,文章书法,交相辉映,无不绝美,是赵孟頫书法的代表作。曾为清廷内府所藏,并被著录于我国书画著录史上集大成者的旷古巨著 《石渠宝笈》 中。 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归去来兮辞》是晋代著名隐士陶渊明的传世名作。陶渊明(公元365
《归去来兮辞》是晋代著名隐士陶渊明的传世名作。陶渊明(公元
著录史上集大成者的旷古巨著 《石渠宝笈》 中。 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是赵孟頫书法的代表作。曾为清廷内府所藏,并被著录于我国书画
锐钝有致;遒劲姿媚,一气呵成,文章书法,交相辉映,无不绝美,
年—公元427 年),名潜,或名渊明。一说晋世名渊明,字元亮,入刘宋后改名潜。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在江西九江西南星子县)人。晋代文学家,以清新自然的诗文著称于世。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归去来兮辞》又名《归去来辞》,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这篇辞体抒情诗,不仅是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