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艺术遗产论纲
  • 中国艺术遗产论纲
  • 中国艺术遗产论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艺术遗产论纲

38 4.3折 88 八五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彭兆荣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1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17497

上书时间2022-12-10

沫若书店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彭兆荣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11
  • 版次 1
  • ISBN 9787301288894
  • 定价 8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54页
  • 字数 551千字
【内容简介】
  这是我国一部有关艺术遗产方面的专著,《中国艺术遗产论纲》从四个方面对艺术遗产的建制进行探讨,它们是:一部分历史体性,包括正名、认知、分类、原住民艺术等;第二部分社会功能,包括环境、地方特色、教化、技艺、商业化等;第三部分艺术本位,包括审美、阐释、形象、文物等;第四部分个体际遇,包括艺术家的个体因素,如风格、主观、身体表达、灵感、旅行等。

  中国当下正在进行“遗产运动”,而艺术作为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理上、学科上、学术上一直未受关注。与此同时,我国的艺术学(包含认知、学科、理论、形制等)都急需在认知上加以厘清,在理论上进行总结;“艺术遗产”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然而却是个空白。本著作在艺术史、艺术理论等具有反思价值。
【作者简介】
  彭兆荣,厦门大学教授,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厦门大学旅游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类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会副会长。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人类学系高级访问教授,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出版《遗产:反思与阐释》等20部专著,论文500多篇。
【目录】
中国艺术遗产论纲目录  目目录

**部分历史体性

证实辨虚(正名辨析)

正名与分类

艺术遗产的社会史

艺术遗产之“美/用”

天圆地方(思维形制)

中国艺术遗产的崇高性

传统文化的时空观

圆形剧场的空间形制

原生形态(野蛮文明)

人类学与艺术发生学

高贵的野蛮人

重新发现的“原生形态”

类分名合(分类)

人类学与分类

中国知识体制的分类

音声的“分类”遭遇

潮起潮落(社会变迁)

艺术即生活

表述与被表述

艺术传承中的“负遗产”原住现在(族群认同)

认同的遗产

“第四世界”的艺术遗产

“吉则”抑或“艺术”?这是个问题

第二部分社会功能

房前屋后(自然环境)

认知自然

人化自然

艺术遗产的生命“整体性”

土生土长(地方特色)

家园遗产

地方、地方知识与地方感

泉州南音与文化空间

寓内化外(社会教化)

从一本书说起

中西方的手工艺简谱

“大国工匠”

技言无声(技术魅力)

工艺社会化

技术人类学简谱

规矩方圆

吾国吾城(营造智慧)

静止的乡土与移动的城市

传统的城郭形制

建筑智慧与营造宅技无形有价(市场效应)

“清香”与“铜臭”

杠杆之撬

无价之宝

第三部分艺术本位

美人自美(审美伦理)

艺术的“美味”

艺术的“品味”

美声与声美

仰高俯低(艺术理论)

被误解的“理论”

专业知识之“树”

阐释无理

面具凹凸(面具表现)

面具之道

傩:“里外都是人”

屯堡地戏之“傩”

时隐时现(形象隐喻)

像与“象”否?

皮格马利翁之诉

艺术遗产的特色

体无完肤(物与博物)

艺术与博物馆

“法”之窘境

艺术的展示科艺两端?(表述方法)

科艺相拥

主客相融

虚实相兼

第四部分个体际遇

纵横捭阖(表现风格)

诠释风格

音乐的构造

权重的工具

画里画外(主位客位)

造型之“型(形)”

视觉与凝视

“感观”与“观感”

生以身为(身体表达)

身体的表达

身体的表演

身体的感受

患得患失(情感经历)

吾情吾作

艺术与旅行

美人之美

深入浅出(教育机制)

艺术成就于教育

艺术教育中的“附遗产现象”

艺术教育的社会化

碑上地下(丧葬艺术)

死事若生事

树碑立传的视觉性

发生在泉州的故事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