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医漫谈(作者签赠本)
  • 国医漫谈(作者签赠本)
  • 国医漫谈(作者签赠本)
  • 国医漫谈(作者签赠本)
  • 国医漫谈(作者签赠本)
  • 国医漫谈(作者签赠本)
  • 国医漫谈(作者签赠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国医漫谈(作者签赠本)

库存内页干净

50 5.7折 88 九五品

仅1件

江苏常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单德成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7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1-4

上书时间2023-04-23

三味书阁古旧书店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单德成
  •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07
  • 版次 1
  • ISBN 9787507758726
  • 定价 8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为七章,用通俗浅显的语言介绍了中医历代名家生平趣闻以及民间常用中药,尤其是对作者所在地(江苏)的名人和道地药材做了详尽的叙述:*章、岐黄文化;第二章、医史探秘;第三章、杏林精英;第四章、孟河医派;第五章、养生益寿;第六章、用药有道;第七章、中药趣谈;第八章、医苑随笔。全书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旨在使人们对中医有简单直观的认识和了解。
【作者简介】
 

       单德成,主任中医师,常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秘书长,江苏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副主任、科普分会常委。孟河医派传承人,从医50余年,先后师承常州市内儿科著名老中医周玉麟、伤科名医朱龙骧、针灸世医陆晓明,对享誉常武地区的朱氏伤科有深入的研究和传承。
【目录】
 

国医漫谈目录

第一章 岐黄文化

能治“长江病”的中医整体观,究竟何意?

从“杏林”与“杏坛”的区别谈起

岐黄医家的名、字、号

人体脏腑都封“官”

阳和启蜇 品物皆春

孟夏之日 万物并秀

朱良春的《座右铭》[DK]《四字经》

国医大师的篆刻章

中医方笺大学问

一手好字是中医入门必备

杏林墨宝

中医收藏的“王冠”

“抗美援朝”老方笺

小“仿单”大文化

欣赏《甘仁先生采芝图》有感

第二章 医史探秘

毛泽东对中医事业的伟大贡献

常州中医传统文化特征

长年医局74年回顾

民国时期武进佛学慈善社施诊所

弥足珍贵的中医老照片

从常州钱氏儿科看“非遗”传承

常州才女首创《中国女医》杂志

忆武进国医专科学校

孟河街上的百年树德堂老药店

内阁学士恽彦彬赠匾林润卿

《金氏验方》作者探寻记

何公旦方笺上的“苏州码子”

第三章 杏林精英

利世有恒的中医界泰斗——记罗溪九世儒医谢利恒

中医之喉舌 吾道之干城——记蓉湖老人张赞臣

五世儒医承槐卿

常州现代中医界精英

周玉麟:慈心仁术“劳衷怡”

中医文化达人沈伯藩

朱龙骧:九折功成抱热肠

外科高手吴卓耀巧治尴尬病

医药兼修江友山

年逾九旬“不老松”——记常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 首届秘书长杨泽民

周济平:年仅18岁的中医学会理事

名医名师 仁心仁术——怀念恩师钱育寿先生

追远堂传人林立开

第四章 孟河医派

孟河医派的形成与发展

从文化视角解读孟河医派

熔古铸今的《孟河医派三百年》

孙中山为丁甘仁题词:博施济众

拜读丁甘仁《墓表》

杨博良按脉而终

孟河医家杨博良学术特色

临终著书恽铁樵

王道平膏方学术特色

程门雪膏方一则

张元凯:抱病著书白云渡

替先贤立传 为后学存遗——《丁甘仁传》评介

守住历史的“根” 焕发传承的“新”——《孟河医派 三十八家临床特色及验案评析》出版

播撒孟河医派文化甘霖

《中华脉诊的奥秘》再版发行

心脏“搭桥”后的杰作

第五章 养生益寿

“治未病”小议

医学气象学与养生

春季养生的衣食住行

夏季养生的衣食住行

秋季养生的衣食住行

冬季养生的衣食住行

泡脚的1345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健身养性太极拳

第六章 特色疗法

承槐卿巧治心病

耳针救急的故事

古老的艾灸

挑鬼箭

雅加达亚运会,又现火罐“发烧友”

“冬病夏治”三伏贴

妙手回春的正骨术

简便易行的热敷疗法

食疗歌

繁体“醫”字话药酒

药茶

第七章 神农本草

从矿山霍乱案谈用药求真

药不中病,人参亦鸩毒

用药如百步穿杨

服用中药有讲究

煎煮中药有技巧

服膏滋方不必拘泥于冬季

“忌口”纵横谈

地黄丸“家族”成员多

竹子药用功效多

水上芙蓉荷花美

杜鹃花的凄婉传说

桂是花中第一流

保健佳蔬数冬瓜

常蔬良药话丝瓜

西瓜解暑又治病

梨为百果之宗

高风亮节话菊花

第八章 橘井随笔

中医药与哲学水乳交融

如何烧好中医科普这盘菜?

精雕细琢方始成——《林氏中医五官科精华》出版

父子同奔科普路

崔月犁鼓励我们走中西医结合路

《中国中医药报》助吾圆梦

从“粉状茶”谈中药剂型改革

建立常州中医博物馆的提议

在青果巷“潘宅”建立名医王肯堂纪念室的提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