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新世纪大论战——发现中医
¥
8
3.1折
¥
26
九品
仅1件
作者何裕民 著
出版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0.1
上书时间2024-09-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何裕民 著
-
出版社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03
-
版次
1
-
ISBN
9787810728942
-
定价
2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18页
-
字数
215千字
- 【内容简介】
-
作为国人,谁都知道古代中国有四大发明,这四大发明西传后,曾对近代西方的科技发展和文明进步发挥着催化促进作用。对此,马克思等许多西方近现代著名学者都给予了充分肯定。然而,这毕竟是逝去了的历史,现实却未免有点令人凄惋,我们正在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的造纸术、印刷术和导航设备……,以改进明显落伍于西方的科技。不少国人在为祖先的哲慧高明由衷自豪之际,又不免为中后世纪的沉沦失落、止步不前而扼腕心痛。其实,这一切都是消逝了的。流连于此,伤感嗟叹,于事无补!我们更需关注的是现时代我们自己能对发展进步做些什么?其实四大发明只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科技略知一二的西方学者的一种简要概括而已。世界科技史泰斗,英国的李约瑟博士的七卷本的巨帙之作《中国科学技术史》就以详实的事例,为人们显现了中国传统科技的多彩缤纷的概貌。中国传统文化(也包括科技)是极其厚实丰富的,许多至今仍有发掘、提炼、升华之价值。问题只在于我们是否具备了相应的世界科技知识,在俯视中借助比较、甄别、审辨和发现蒙着历史尘埃的瑰宝的慧眼,以及有否对待传统文化的健全的心态。
毛泽东主席是位杰出的历史学家,他本人又有过患顽疾而为中医师李鼎铭治愈的体验,故老年后有了“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这一总结性的论断。随着视野的拓展,研究的深化,不少学者越发觉得中医药学魅力无穷,科学技术“含金量”很高,且在现时代的世界文化交融大潮和科学技术发展洪流中都可能有其特殊的、促进作用和存在价值。为此,人们惊叹说:“中国医药学是世界科技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大奇迹”。“中国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且其意义不仅仅是一类操作技术(四大发明均是技术发明),还包括合理的文化观念,深刻或有用的理论知识等。但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尊古崇古情结在起作用,传统医学只是些落后了的、不合时宜的,等待历史大潮淘汰之物……,由此而时有争执。我们说要回答这类问题,还是应该以历史事实为依据,结合医学与科学文化的发展趋势作些理性的分析,让结论蕴含在理性分析的逻辑展开过程之中!
- 【作者简介】
-
何裕民,1952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现为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国家重点支撑项目“亚健康”课题组第一负责人,国家教育部“十一·五”中医基础学科系列分化教材总主编。兼任上海民生中医药研究所所长。在中医基础、心身医学学等学科研究中颇有建
- 【目录】
-
代引言——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吗?
第一章 历史篇
年代久远的《黄帝内经》何以仍是医学圭臬?
你知道《伤寒论》和张仲景吗?
历史上曾有哪些代表性名医、名著和医学学派?
中医学有哪些世界第一、世界之最?
《本草纲目》在世界科技史中有何地位?
中西医学发展的不同轨迹说明了什么?
世界众多传统医学中,何以唯有中医学一枝独秀于现代医学之林?
第二章 观念篇
东西方自然观中最深刻的差异是什么?
“黄河”何以孕育博大自洽的“元气论”?
辩证法是中国阴阳学说“出国后”“重返故里”吗?
五行说与古希腊、古印度的四元素说可看作“孪生弟兄”吗?
“数的崇拜”与中医理论建构有关吗?
“天人合一”观念是否合理?
如何理解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何谓“精、气、神”和“精气神学说”?
第三章 理论篇
《内经》是怎样认识和描述人的生长发育过程的?
同为心肺,何以中西医学有着不同的功能认识?
“肝主疏泄”是什么意思?
何以中医视脾为后天之本,西医却可用手术切除?
人们常说的“肾亏”(肾虚)指的是什么?
何谓“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中医病因学的“三因论”包括哪些内容?
“七情内伤”,其意何在?
“瘀血”、“血瘀证”是什么?何言“瘀则殒命”?
为什么说“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属痰”?
什么叫“痰湿”为患?
第四章 方法篇
中医学在认知方法上有何独特之处?
中医学术体系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气功何以独独降生在东方?
西方为什么没能发现“经络”?
带有猜测性质的病因认识科学吗?
为何西医专家不能认可中医理论,却十分喜用中药成方?
……
第五章 现实篇
结束语:中医学的发展与中国文化的重建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