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子子思子/中华经典藏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曾子子思子/中华经典藏书

8 5.7折 14 全新

仅1件

天津南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译者:陈桐生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70040

出版时间2009-10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14元

货号221807

上书时间2024-06-25

苏岚书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曾子
  内篇
    仲尼闲居**
    明明德第二
  外篇
    养老第三
    周礼第四
    有子问第五
    丧服第六
    晋楚第九
    守业第十
    三省第十一
    忠恕第十二
子思子
  内篇
    天命**
    鸢鱼第二
    诚明第三
  外篇
    无忧第四
    胡母豹第五
    丧服第六
    鲁缪公第七
    任贤第八
    过齐第九

内容摘要
    在中国历目前,曾参的思想价值有两次被发现:靠前次是在汉代,《孝经》以孝治天下的思路得到优选统治者的认同,汉家将这一思想运用到治国之中,汉代皇帝谥号前都要加一“孝”字,诸如孝惠、孝文、孝景、孝武等等。第二次是在宋代,宋儒在孔门七十子中独推曾参,认为曾参继承了孔子的道统,他们将《礼记》中的《大学》断为曾参的作品,并认为子思述曾参之旨而作《中庸》,由此开列出“孔子——曾子——子思——孟子”的道统体系,以《论语》(孔子)、《大学》(曾子)、《中庸》(子思)、《孟子》(孟子)为“四书”。近现代以来的新儒家接着宋明理学讲,曾参学说继续得到足够的重视。
    曾参在先秦说理散文发展目前也有重要地位。孔门礼学散文的艺术源头是《尚书》、《国语》中的历史记言文,这些文章大都采用历史记言散文常用的对话问答体形式。曾参的一部分文章如《孝经》、《曾子问》、《主言》、《曾子天圆》、《曾子疾病》等也是对话体文章。但他另一部分文章——如《大戴礼记·曾子大孝》、《曾子制言下》、《礼记·大学》等——形式值得充分注意,因为这些文章不再用对话体,而是以一个“曾子日”领起,全文都是论述文字。这是中国很早的没有叙事框架的纯粹说理散文。我们可以说,中国典型的专题说理散文,是在曾参时代出现的。
    曾子是孔门七十子后学中留下文章较多的作家,他的门人后学将其著作编为《曾子》一书。《汉书·艺文志》著录《曾子》十八篇。这十八篇《曾子》佚于何时,已不可知。《隋书·经籍志》著录《曾子》二卷,目一卷。《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著录《曾子》二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曾子》二卷十篇,称即唐志所载。据高似孙《子略》称,《郡斋读书志》著录的《曾子》与大小戴《礼记》收录的曾参文章已经没有差别。这说明唐代的《曾子》已经不是《汉书·艺文志》的《曾子》原本。今天我们见到的《曾子全书》是宋人汪啤所编。汪日卓是安徽绩溪人,一辈子没有做官,他的一生学术业绩就是编了《曾子全书》和《子思子全书》。汪氏编辑《曾子全书》的方法,是将《孝经》、《礼记》、《大戴礼记》、《论语》、《孟子》、《荀子》、《孔子家语》、《孔丛子》、《韩诗外传》、《说苑》等先秦两汉古籍中有关曾子的文献材料收集在一起,重立篇题,划分章节,重新编定各章次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汪晫所编《曾子全书》有“自我作古”之讥,但又称“过而存之,犹愈于过而废之”,就是说汪氏所编《曾子全书》仍有保留价值。《曾子全书》共十二章,分为内篇和外篇,其中外篇第七、第八已经亡佚,今存十章。
    孔伋,字子思,是孔子之孙,孔鲤之子,在年辈上属于孔子的再传弟子。孔鲤死在孔子之前,一生在政治和学术上都没有什么建树,而子思则是战国前期儒家一大重镇,也是孔子后人中一大思想家。子思大约生于公元前483年,死于公元前402年。郑玄根据《礼记·檀弓上》子思哭嫂为位的记载,而推测子思并非孔鲤嫡子。这位不知名的子思兄长大约去世较早,子思因此成为孔子专享的孙子。《史记·孔子世家》对子思的生平有简短的记载:“伯鱼生伋,字子思,年六十二(或为“八十二”之误——作者注)。尝困于宋。子思作《中庸》。”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