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构图 塑封未拆开
  • 法治构图 塑封未拆开
  • 法治构图 塑封未拆开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法治构图 塑封未拆开

19 4.4折 43 全新

仅1件

陕西西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季卫东 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6-4左

上书时间2023-08-05

利赵书店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季卫东 著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7
  • 版次 1
  • ISBN 9787511835741
  • 定价 43.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22页
  • 字数 37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凯原法学论丛·十周年院庆系列
【内容简介】

  法治已经成为新世纪的中国共识。为了把这种共识变成现实,还应该在思想和制度的不同层面描绘具体的作业图,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法治构图》就是对当今社会的这种迫切需求的回应,主要尝试解答以下两个基本问题:我们究竟要建构什么样的法治秩序?我们怎样才能达到现代法治国家的目标?
  实际上,作者季卫东从1980年代末开始就一直在思考和阐述上述问题的答案,并把研究的心得陆续形诸文字发表,以期有益于点点滴滴法制改革的实践。《法治构图》就是对相关的代表性论稿的梳理和总结,可以理解为从正当过程到实质价值、从法治到民主的新程序主义建构法学观点的集大成。

【作者简介】

  季卫东,1957年出生于南昌市。1983年从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毕业后留学日本,获得京都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90年就任神户大学法学院副教授,1996年升任终身正数授。1991年至92年期间为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自2008年起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院长兼讲席教授至今。曾经被遴选为社会学国际协会法社会学研究委员会(RCSL)指定理事,现兼任神户大学名誉教授、日本法社会学会理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部学术委员、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学术委员、上海市行政复议委员会委员、上海仲裁委员会委员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社会学和比较法学。主要著作有《超近代的法》(京都:密涅瓦书房,1999年。获日本法社会学会首届优秀著作奖)、《法治秩序的建构》(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现代中国的法制变迁》(东京:日本评论社,2001年)、《宪政新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增补版,2005年)、《法律程序的意义》(文库本,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增订版,2011年)、《中国审判的构图》(东京:有斐阁,2004年)、《正义思考的轨迹》(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秩序与混沌的临界》(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等。

【目录】

第一辑中国秩序原理新诠
第一章法治中国的可能性--兼论对文化传统的解读与反思
一、应该怎样理解法治?
二、对中国秩序原理的反思之反思
三、民主的法治离中国人并不遥远

第二章法治与普遍信任--关于中国秩序原理重构的法社会学视角
一、对问题状况的界定
二、传统的秩序原理与信任观
三、当代社会科学关于信任的分析框架
四、对信任与法治秩序的重新定位
五、并非结论的结束语

第三章中国司法的思维模式及其文化特征
一、公议和舆论对审判的影响
二、正义的双轮:查清事实与追究责任
三、与西欧式现代司法的比较
四、关于法律推理的不同学说
五、对中国经验的理论分析

第四章宪政的规范结构--对两个法律隐喻的辨析
一、引言
二、外部根据、等级性以及循环
三、在规范与事实之间的反思
四、宪政的本质是试错的制度化
五、宪法解释和宪法改正的区别
六、从矛盾论到法治对抗轴
七、围绕抵抗权的程序安排
八、结语

第二辑程序公正与解释共同体
第五章法律程序的意义--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另一种思考
一、引言:作为制度化基石的法律程序
二、现代法律程序的含义和基本特性
三、法律程序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确立
四、中国法律程序的问题
五、结语:中国法制的程序化

第六章法律程序的形式性与实质性--以对程序理论的批判和批判理论的程序化为线索
一、绪言
二、为新程序主义立场辩护
三、社会正义的实质性判断与程序性条件
四、法律程序、论证理由以及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
五、从追踪管理和满意度看到的中国式程序设计
六、结论

第七章法律职业的定位--日本改造权力结构的实践
一、现代国家中的职业法律家群体
二、科举信仰与法律家的地位
三、法律教育和学识的价值
四、管理体制改革的起点--司法权合理化

第八章法律解释的真谛--探索实用法学的第三条道路
一、两种法律解释观
二、关于议论的法学理论
三、怎样解释中国的法律解释
四、结束语:分析判决理由

第九章现代市场经济与律师的职业伦理--法律人文主义话语的比较分析
一、经济伦理、法治以及律师的职业信念
二、法务市场中的二律背反
三、中国律师事务所国营化的逻辑
四、共同体自律与伦理的话语空间
五、结束语:多样性的伦理观与合法性的正义

第三辑司法权:体制转型的关键
第十章合宪性审查与司法权的强化
一、司法审查的由来和意义
二、制度设计的不同类型及其条件
三、从司法解释到司法审查
四、中国设置宪法法院刍议

第十一章再论合宪性审查--权力关系网的拓扑与制度变迁的博弈(修订稿)
一、引言
二、合宪性审查在中国的条件和经验
三、权力关系网中的互动过程
四、对违宪的判断标准与政策性选择
五、组合最优化的设计思路

第十二章最高人民法院的角色及其演化--另类分权制衡与司法独立的悖论
一、责任制、司法解释以及审判监督程序的组合功能
二、从法庭规则的细节到司法审查实践的风波
三、司法改革必须突破体制的“瓶颈”

第十三章电脑量刑辩证观
一、绪言:用鼠标点击出的自动化判决
二、排除裁量权的镜像原则与司法的精密化指向
三、关于电脑制裁应该缓期执行的四项理由
四、结语:量刑指南不同于量刑软件的本质性特征

第四辑民主法治的条件和形状
第十四章原罪意识、财产权以及法治的道德性
一、不得不正视的两种原罪问题
二、从财产权看“免费搭车”心理效应的强化和突破
三、从权力到货币:难免的原罪及其危险性
四、对社会信用和担保物的理论反思
五、治罪,免罪,还是赎罪?--在法律和伦理以及人情之间的公共选择

第十五章风险社会的法治
一、问题的界定
二、风险社会对法治的挑战
三、探索依法的风险管理之道
四、依法的风险管理与信息系统重构
五、风险法制研究的展望--代结论

第十六章中国法治向何处去?
一、正在浮现的执政合法性危机
二、被误导的民主化将造成事与愿违
三、重新认识中国推行法治的问题状况
四、法治的起点:切实贯彻审判独立原则
五、审判独立以及能动司法的关键在于违宪审查制
六、促进律师对权利话语的演绎、表达以及整合
七、构建法治秩序的思想基础以及核心价值的重构

第十七章中国:通过法治迈向民主
一、在民主政治的理想和现实之间
二、从“依法治国”到民主选举
三、企业与国家的权力结构改造

第十八章自决权与宪政理论
一、法治与自决之间耦合的可能性
二、人民自决的三个发展阶段
三、限制对外自决权的国际法规范
四、有关对内自决权的宪政设计
五、自决权与公民投票制
六、结语:从自决到共创

第十九章网络社会中的有限宪政革命
一、网络中的个体与新宪政论的思路
二、信任和契约:关于权力正当化的六项工具性概念
三、互动关系中的合意与强制以及政治改革的方式
四、组合最优化与国家决策中的竞争机制--有限宪政革命的三部曲
五、结束语:重温法律程序的意义
……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