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的深处 散文 王小伟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常的深处 散文 王小伟 新华正版

36.89 6.4折 58 全新

库存67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小伟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60804

出版时间2023-1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280页

字数100千字

定价58元

货号xhwx_1203122775

上书时间2024-12-17

浩子书屋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为什么我们物质条件更好,却比父辈更难感到?
对当下的不满,只能用怀旧疗愈?
如何逃出被消费主义绑架的精神困境?

哲学走出塔,
打破内卷、智商税和消费主义,
给社畜们一次纯享版心灵按摩。

本书既不高冷,也不学院,
但融合海德格尔、阿伦特等哲学大咖的思,
关注那些鸡毛蒜皮却让人的“好物”,
解决所有为外物所累的疲惫内耗。

本书亮点
犀利调侃当代迷惑行为
一个群里只要人足够多,会有妖怪。
天天叫外的两子是容易散伙的。
分享并不利于社会和谐和人的连接,连“相亲相爱一家人”也难以幸。

破解迷思的人间清醒剂
人生有什么意义、什么是的人生,或许压根是一个错误的问法。
房子的大小和折磨的大小有时候成正比。
社会中的暴力不是一场爆炸,而是持久的癌痛。

稳定的精神灯塔,治愈内耗,值得反复阅读
怀旧的真正价值在于提示我们,手机以及其背后的现代化承诺,还不够让我们获得持久的。
人生路越走越辛苦,跟成年人狭窄的生活态度有关。
人所感觉到的,通常是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中酝酿起来的。

写给生活简单而扎实的人们
愿你在这本书里,找到自己

目录:

序 简单又扎实的生活

序言 回到事物本身

部分

章 吃饱与吃好

饥饿是一种慢病

天天叫外的两子是容易散伙的

食物营养主义

第二章 家的构思与营造

“买房了吗”?

城里的房子

居家是一种

空间与人格

第三章 衣服:一块仪式化了的布

穿衣是门学问

怎么穿与穿什么

衣物的解放

纺织品大泛滥

第四章 林中路与康庄道

道路≠通勤

行走

小路,才是用来回家的

第二部分

第五章 电视的堕落

电视的多面

有电视的童年

“虚需要”生产机

第六章 小城打印店

五笔打字

从书法到纯工具

文字的祛魅

第七章 录像厅与大启蒙

崇高与暴力

作为观赏对象的

录像厅与现实+

第八章 巨机器学校

不开心的场所

夸美纽斯批判

附近的学校

大校与暴力

第九章 巫与医:体验

焦虑

看病贵

排队维修

核磁共振仪

医与巫

第三部分

第十章 手机与现实生产

大哥大

来自“庞然大物”的威胁

形而上学快乐机

第十一章 与分享的俗化

电子镣铐

恐音症

愚蠢的罪证

分享的俗化

第十二章 断舍离与囤积癖

物尽其用

断舍离

崇物

后记 生命中的真问题

内容简介:

在物质生活高度繁荣的,人们时常被外物所累,“想”回到相对贫乏的过去,重回人与物的和谐关系。
为什么柴火灶比煤气灶烧菜更香?
为什么自行车比汽车似乎更能承载?
为什么炉子比暖气更暖人心?
这种对过去生活的罗曼蒂克的想法值得玩味。作者王小伟琢磨了一种恰当的、刻画生活的手段,从怀旧的影像中梳理内心,透过自身的经验和长辈的回忆,回顾八九十年代以来我们熟悉的技术人工物(俗称“东西”)是如何生灭的,试图解释为什么在之前的岁月物件是如此金贵,仿佛家庭成员,而现在的物件变成了纯粹的商品,不再需要人花心力照顾,只剩下干瘪的使用价值。这或许反映了人们生活底层的逻辑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本书中所谈论的诸多技术物是“70后”“80后”和“90后”共同的回忆,有些是比较单纯的设备,比如电视、手机,有些是直接和生活相关的技术产品,比如住房和穿衣,还有饮食。王小伟以技术哲学为基,打破学术和文学的壁垒,写下这本以常用品为主角的小书刻画一段我们共同走过的集体历史。

作者简介:

王小伟,民大学哲学院科技哲学教研室副教授、杰出青年学者。兼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市科技史与科学社会学学会副秘书长。一直从事科技伦理、技术哲学研究工作。

近著有技术意向与现代技术治理(2023),近编有harmoniou technology: a confucian ethic of technology(2021,与pakhang wong合编)。在中英文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20余篇。这些工作试图技术工具论视角,结合中国传统的儒家哲学资源,为理解技术的本质提供新颖思路。其基本观点是,技术并不是中立的工具,任意由人取舍、摆弄,技术具有意向,能够诱导人的行为。人的种种生活意义是经由技术物的参与与建构得以展开的。

在学院工作之外,担任豆瓣时间科技伦理相关音频课程主讲人,为新京报信睿周报等报刊撰写与专栏文章,致力于推动科技伦理、技术哲学研究的传播工作。近来试图透过对“低技术”(用物品)的诠释,来回顾八九十年代以来的技术生活史。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