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传播学 大中专文科文教综合 孙英春 新华正版
  • 跨传播学 大中专文科文教综合 孙英春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跨传播学 大中专文科文教综合 孙英春 新华正版

60.3 7.6折 79 全新

库存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英春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55261

出版时间2015-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472页

字数530千字

定价79元

货号xhwx_1202460605

上书时间2024-12-15

浩子书屋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跨传播学领域的集大成之作!堪称该领域全面、的教材!

目录:

绪论 跨传播研究的“本土追问”

章 跨传播学的学科基础与研究视阈

节 跨传播的定义与学科诞生

一、 跨传播的历史脉络

二、 跨传播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跨传播研究的学科基础

一、 人类学的影响

二、 社会学与历史学的启示

三、 符号学、语言学与心理学的贡献

四、 哲学与研究的经验

第三节 跨传播研究的“问题视阈”

一、 的特征与体系

二、 传播的特征与功能

三、 、传播与变迁

四、 社会关系与社会交往的“全球场域”

第二章 跨传播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方

节 西方跨传播研究领域的理论

一、 传播与差异理论

二、 有关有效传播及认同的协商与管理理论

三、 聚焦于传播网络的跨群体、跨传播理论

四、 跨调整与适应理论

第二节 跨传播研究的方法举例

一、 民族志:田野工作与文本写作

二、 跨比较

三、 话语分析

四、 扎根理论

第三节 跨传播研究的方取向

一、 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分野

二、 量化研究与质研究之辨

第三章 传播中的语言与非语言符号

节 符号学研究的思想基础

一、 符号与符号学

二、 索绪尔、皮尔斯、巴特、卡西尔的符号思想

第二节 传播中的语言符号

一、 语言与

二、 语言与传播

第三节 传播中的非语言符号

一、 非语言符号的功能

二、 身体语的组成

三、 沉默的意义

四、 中的时间

五、 中的空间

六、 服饰与

第四章 差异与:基于的观念与规范体系

节 差异与

一、 针对差异的理论主张

二、 差异与误读

三、 人际与

第二节 的观念体系

一、 世界观的差异

二、 价值观的中西差异

价值观差异的四个维度

个人主义在西方的演进

东西传统中的集体主义

价值观的变动

第三节 的规范体系

一、 俗与禁忌

二、 礼仪与道德

三、 

四、 制度与法律

第五章 社会互动与认同的建构

节 社会互动与人际关系的差异

一、 社会互动、社会化与符号互动主义

二、 群体与社会分层

三、 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参群体与意见

创新的扩散

四、 人际关系理论与中西传统

人际需要vs.社会交换

个人本位vs.群体取向

第二节 认同的定义与建构

一、 认同: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认同的特征

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二、 社会别的角与认同

第三节 认同、民族认同与认同

一、 认同的稳定与流变

二、 民族、族群及其认同建构

民族认同、民族与民族主义

族群认同与认同发展研究

移民、族裔散居与跨界族群

三、 认同的定位

从民族认同到认同

认同的危机与思路

第六章 的认知体系与心理研究“路线图”

节 认知的基础:感知与思维方式

一、 影响感知的因素

二、 思维方式的中西差异

三、 国民格:群体的“均人格”

第二节 态度的两种类型

一、 态度的定义与功能

二、 定势与偏见

定势

偏见

归因理论的解释

第三节 面对本土场域的心理研究知识谱系

一、 人类学与心理学的互动

二、 从跨心理学到心理学

三、 本土心理学的兴起

第七章 适应、传播能力与技术的影响

节 休克与适应

一、 休克与“返回本休克”

二、 适应、涵化与同化

个体与群体的适应

涵化与同化

第二节 传播能力与组织的实践

一、 传播能力与跨传播能力

二、 对话与倾听:一种理想模式

三、 组织的跨传播

组织与组织传播研究

跨培训

跨谈判

跨广告

第三节 跨传播的技术空间

一、 技术的社会影响与本质

关于技术发展的差异

跨国传媒的影响

二、 新媒体传播与虚拟社会

三、 “数字鸿沟”与网络伦理

第八章 多样、对话与现代化的当代选择

节 多样与相对主义

一、 多样、多元主义与政策

二、 相对主义:从学术话语到共有观念

中心主义与民族中心主义

对相对主义的“反思”

第二节 对话、合作与“共同体”

一、 对话、合作与遗产保护

二、 中韩传统的同质

三、 面向未来的“东北亚共同体”

第三节 传统与现代化:本土的“焦虑”与选择

一、 传统与现代

现代化理论的转向

传统与中国

二、 本土与全球社会

“同质化”?

现代化的观念与制度安排

第九章 权力、形象与全球伦理

节 的权力关系与后殖义话语

一、 的权力关系与秩序

帝国主义话语的当代意义

霸权与“世界信息和传播新秩序”

外交及对软实力理论的“反思”

二、 后殖义的“话语场”

从萨义德到霍米·巴巴

对后殖义的“批判”

第二节 形象的建构

一、 中国形象的衍变

二、 形象的定位

三、 形象的对外传播

第三节 跨传播的伦理空间

一、 走向全球伦理

二、 全球伦理的三个层次

三、 本土的伦理主张

后记



内容简介:

本书以跨传播研究的基础概念、主要理论、研究方法、基本命题为核心,阐释跨传播研究的知识谱系和前沿进展,呈现了一种较为完整的理解跨传播实践、开展跨传播研究的知识框架,涉及符号、差异、社会互动、认同建构、心理、技术发展、传播能力和全球伦理等层面的认知视角和分析范式。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