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显祖的岭南行 中国历史 周松芳 新华正版
  • 汤显祖的岭南行 中国历史 周松芳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汤显祖的岭南行 中国历史 周松芳 新华正版

10.44 3.7折 28 全新

库存4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松芳

出版社南方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49114108

出版时间2016-0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209页

字数140千字

定价28元

货号xhwx_1201325762

上书时间2024-12-14

浩子书屋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序一 黄天骥
序二 曾莹
引子
章 岭南夙缘
节 孰料谪岭南
第二节 走广风潮连粤赣
第三节 罗浮情结
第四节 旧雨新知
第二章 岭南行程述
节 低回故乡路
第二节 梅岭翻新篇
第三节 雄是广州
第四节 罗浮朝圣行
第五节 迂道访
第六节 炎海诣徐闻
第三章 徐闻岁月
节 谁悉贵生情
第二节 泛海之乐
第三节 恋恋风物
第四节 岭外长忆
第四章 《牡丹亭》与岭南情
节 广州的旧事与新篇
第二节 梅花美人罗浮梦
第三节 岭南才子寄深情
第四节 《邯郸记》的海南问题
后记

内容简介:

该书旨在通过勾勒汤显祖的岭南行踪,探讨岭南风物人情在汤显祖的心中的印象,及此对汤显祖戏剧创作的影响,尤其是对牡丹亭人物格的创造塑造的意义。 
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徐闻是岭南沿海之属。因一纸贬谪,汤显祖与徐闻联系在了一起,这位才情畅达的诗人,由临川启程,越梅岭,直下“烟瘴之地”,感受到的确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气象。亲历的岭南殊异于中原中的凝固印象,其开放与包容、繁华及浪漫给了汤显祖贬谪路上无尽的安慰和兴致,他的诗活了,他的心活了,他整个人的思想也开阔了,固有的岭南之惧消散,随之而来的是念念不忘的长相忆,是牡丹亭中柳梦梅的岭南出身,是杜丽娘为爱生死的至情至! 
该书的架构恢弘而饱满,以岭南行的时间轴,展开全书的叙述思路,以汤显祖的见闻情谊描画他心境和诗情的产生与百转千回;以江西与广东的经济联系,深刻挖掘了汤显祖人生之初即与岭南的夙缘,一种宿命般的注定使其岭南行蒙上一层浪漫而美好的面纱。时空和宿命的追踪与挖掘,使得该书从“牡丹亭”的学问升级到了“汤学”的深度,乃至明代岭南经济史的高度。

作者简介:

周松芳,文史学者,文学博士,现居广州。出版学术专著自负一代文宗:刘基研究;发表学术和文章数十篇。先后在南方报、南方都市报等多家报刊开设学术随笔、漫谈、影视时尚、法律史谭等专栏,结集出版岭南饕餮:广东饮膳九章、民国味道:岭南饮食的时代、民国衣裳:旧制度与新时尚,另有食事:杂碎与番菜的传奇、岭外风月:岭南社会别探等将出。以学术品格参与地域建设,主编出版珠水维新:中华文明的珠江时代,参与编撰出版广东九章、上海九章、广西九章、东莞九章等(均副主编)。

精彩内容:

序一?黄天骥
                       今年,我国隆重纪念明代的戏剧家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周松芳博士利用业余的时间,写成了汤显祖的岭南行——及其如何影响了〈牡丹亭〉的专著,索序于余。近虽然事冗,也欣然领命。
自从临川梦亦即牡丹亭问世以来,这一部“几令西厢减价”的剧作,便引起极大的反响。到,学术界一致肯定牡丹亭的价值,研究汤显祖的论著也多如汗牛充栋。特別是在十年前,白先勇先生主持推出青春版牡丹亭,两岸戏剧家携手合作,在各大城布和在西方多处地方演出,世界艺坛,一时震惊。人们才知道在与莎士比亚同一时代,古老的中国剧坛,也产生了具有惊人的艺术魅力的作品。
老实说, 近百年来,东方的观众,早熟悉莎士比亚了。倒是在西方,来才逐渐晓得东方也有和莎士比亚那样、矗立在剧坛的汤显祖。而当西方的观众一旦认识了汤显祖,景仰之情,油然而生。他们认识到“牡丹亭时而抒情,时而哲理,时而荒诞,时而逗乐,把情感和幽默交织在一起,是理解中国和中国戏剧传统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到2008年,美国文艺家丹尼尔?.伯特在纽约资料档案出版公司的100部剧本:世界剧本排行榜中,牡丹亭列于第32位,而且是中国入选的剧本。
西方世界对汤显祖的认知,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学术界对汤显祖的硏究,也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不过,从来没有人专门全面探讨过汤显祖牡丹亭的创作与他在岭南一段经历的密切关系。这一点而言,松芳的论著,实有的意义。
记得多年前,白先勇先生率领昆剧团,到中山大学演出青春版牡丹亭,受到观众热烈的欢迎,反响极其强烈。演出后,南方报社还专门邀请了好几位家一起座谈。我对白先生说,青春版牡丹亭到广州和中山大学演出,真是来对了,让这部戏回老家了,而且有特别的意义。当时,白先生眨了眨眼,似乎对我“语出惊人”有些不解。我接着说,君不见,柳梦梅不是广州人吗?他是我们的老乡;而且,他还专门到过珠海参观“国际交易会”,谋取出路;这也和中大师生要到珠海校区上课,奔忙于广州、珠海两地,颇为相似;所以中大师生对牡丹亭,特别亲切。白先生听了我的“插科打诨”,拊掌大笑。
其实,我这番语,也并非胡说,后来我在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的中,好几次论述了柳梦梅的形象具有岭南人的格特。不过,我没有研究过汤显祖入粤的整个历程,没有思过牡丹亭中的许多细节和作者在粤生活的情况有密切的联系;特別是沒有深入虑到他在徐闻建立贵生书院这一段经历,对后来牡丹亭创作的重要影响。现在,松芳通过对资料的仔细的爬梳、论证,比较详尽地研究汤显祖在广东的经历和心态,为时下逐渐形成的的“汤学”,作出了贡献。
我认为,松芳选择这论题的本身,是研究这位具有世界声誉的剧作家的新亮点。还值得注意的是,汤显祖虽然出生在江西,但他在岭南生活的一段特殊经历,包括他受到岭南的影响,并未受到学术界充分的注意。松芳特别挑出这一论题,作出翔实的述,这也从一个侧面阐示:即使远在明代,开放较早的岭南,也已从不同渠道、方式,发挥过积极的影响,为多彩多姿的中华作出了贡献。
在上世纪末,松芳在中山大学中文系获得硕士。到2000年,他一边工作,一边随我攻读博士。记得在攻博阶段中,松芳十分勤奋,十分刻苦。而在和师友的交流切磋中,他在学风、文风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展。经过三年的努力,写成了自负一代文宗——刘基研究的,连同刘基年谱刘基交游论刘基诗文辑佚等附录篇章,全文计三十余万字。当年在博士答辩时,评委一致评为“”。其实,按的水,当即可结集出版。但松芳力求尽善尽美,精益求精,潜下心来,吸取各方意见,又经过一年的修改,才完成整部书稿。在2005年,即被选入“2005年广东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出版资助项目”的岭南博士文库,由广东出版社出版。出版以来,刘基研究便广受学术界的关注。可以说,这是当年研究明代政治家、文学家刘基至为完备的著述。其后,松芳又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有关刘基的,逐渐成为研究刘基以及研究明代早期文学、思想的专家。
近几年,松芳又利用业余和养病的时间,搜集了大量有关近代岭南饮食、服饰的资料,常在报刊上开设专栏。文章内容翔实,短小精悍。既不影响其本职工作,又让广大群众增进了认识岭南的知识。即使像我这样的老广州人,读来也觉趣味盎然,大有稗益。后来松芳把文章结集出版,受到读者的欢迎。对学界而言,大家都为广东又出现了一位学者而高兴。
现在,松芳在隆重纪念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的时刻,写出汤显祖的岭南行——及其如何影响了〈牡丹亭〉一书。我知道,如果不是他早年对明代思想史与文学史有过深刻的认识,如果不是他一直关注岭南的问题,不可能写出这部既有学术深度、又有助于弘扬岒南的论著。它让学界特別是戏剧界通过汤显祖的岭南行,进一步了解岭南对中华的贡献。所以,我认为松芳这部专著,论题虽然不大,意义却不可忽视。
社会风气比较浮躁,像松芳这样在工作之余,潜心向学,在学海浮游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并且取得了可喜的者,实不多见。像研究汤显祖的岭南行和牡丹亭创作的关系,需要大量爬梳文献资料和缜密的思,想必也耗费了他大量的业余时间和精力。我一方面为松芳能够继承中大人严谨沉潜而又视野宽广的学风感到庆幸,一方面也常提醒他要注意劳逸结合。“身体是的本钱”,这句话永远是真理。
弘扬中华,需要有更多的有心人,长期努力地工作。学者成长的道路也千差万别,但只要怀着热爱中华和敬畏学术的精神,可以为祖国学坛作出贡献。在汤显祖的岭南行——及其如何影响了〈牡丹亭〉付梓之际,谨向松芳再三致意。
                                                      2016年4月27,于中山大学中文堂
(作者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中国古代戏曲学会会长)
序二?曾莹
汤显祖在王季重小题文字序中写道:
大致天之生才,虽不能众,亦不独绝。至为文词,有成有不成者三。儿时多慧,才识书名,父师迷之以传注括帖,不得见古人纵横浩渺之书。一食其尘,不复可鲜。一也。乃幸为诸生,困未敏达,蹭蹬出没于校试之场。久之,气渐落,何暇议尺幅之外哉。二也。人虽有才,亦视其所生。生于隐屏,山川人物居室游御鸿显高壮幽奇怪侠之事,未有睹焉。神明无所练濯,胸腹无所厌余。耳目既吝,手足必蹇。三也。凡此三者,皆能使人才力不已焉。才力顿尽,而可为悲伤者,往往如是也。
依此而论,则汤氏遭贬徐闻,虽为其仕宦途中之一大厄,却不失为其文涯之一大幸也。由临川而至徐闻,汤显祖岭南行的具体展开,无疑是对其眼界襟抱的一次宕开——经历了各新异的山川人物居室游御鸿显高壮幽奇怪侠之事,胸腹得以充裕,神明有所练濯,才力亦因此而致不已。
具体的,汤显祖作于贬谪徐闻道中的诗歌,一改此前诗作未能神来情来、率意率笔层出不穷之弊,反是佳篇迭见。某种程度上,这也堪称是“江山之助”的典型例子。比如,即将正式踏上岭南地界,汤显祖所作秋发庾岭一诗,有“岭随行棹,江光满客衣”一联,写得情味深长。待到行进在岭南独特的山光水中,又有:
九里
九里十三坡,沉沉烟翠多。钓台何用筑,吾自泛清波。

曲江
古驿芙蓉外,烟林晴欲开。曲江秋晚,木末几徘徊。

峡山上七里白泡潭,为易名绀花
树光吹峡雨,苔动江霞。泡影非全白,沾衣作绀花。
很显然,无论所写景致,还是具体笔触而言,汤显祖作于岭南道中的这些篇什,与以往相比,有着焕然一新的面目——一改往常神情容的局促踬顿,转而呈现出清新恬淡、自然疏朗、隽永悠长。
更有甚者,在离开广东之后,汤氏的诗文、戏曲诸作仍然不废关于岭南的种种咏叹。以牡丹亭一剧为例,岭南的痕迹可谓比比皆是。比如,汤显祖笔下的男主人公柳梦梅,是一位岭南籍的才子。这一“寒儒偏喜住炎方”的特殊设定,便很是耐人寻味。剧中谒遇一出,“香山嶴里巴”的相关铺排,又把汤显祖岭南行见中的幽奇怪侠之事纳入到剧本文词当中,增添了许多新异的彩。至于“天下人古怪,不像岭南人”这类科诨的穿插,则是从另一个侧面让我们看到了岭南一地对于汤显祖复杂而深刻的影响。
可见,岭南行对于汤显祖来说,其意义非凡自不待言。然而,关于汤显祖岭南行的研究,却甚少系统深入的著述面世。这中间,包括汤显祖岭南行涉及的具体路线、过访的地方名胜、交往的各人等、见识的新奇风物,以及具体诗作的一个先后顺序,都仍然存有不少语焉不详、时见淆乱的所在。至于把岭南行与临川梦联系起来量,意在揭橥汤显祖岭南情结的丰富内涵,岭南对其文学创作具体影响的专著更是未得一见。基于此,周松芳师兄的这部新著——汤显祖的岭南行——及其如何影响了〈牡丹亭〉(以下简称周书)便具有了廓清烟岚、弥补缺憾的意义;而该书在2016这样一个特殊年份问世,实不啻为岭南与汤显祖之间因缘在这一世代的全新书写与延续。
值得注意的是,周书在论及汤显祖岭南行时,开篇即提到了所谓“岭南夙缘”的问题。广州自建城以来,长期处在对外开放之中,商业贸易足称繁华。特别在海禁森严的明代,广州更是获得了“一通商”的特殊地位。“走广”,遂成行商人士之常;广货,也成为外倾内销的重要商品。江西一地,凭借自身的地缘优势,成为了“走广”路上当然的通道和桥梁;“走广”勤者,也非江西人莫属。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江西人汤显祖之谪宦徐闻,也与前代之贬官岭南有了略异的彩——此时,岭南一地,其边远固然,然其蛮荒瘴疠的特却被商贸的繁荣所取代;远谪虽难黯然神伤,但却不复万死投荒的怆然悲苦,新异与开放所带来的冲击毋庸多言。要之,“岭南夙缘”的相关阐发,不但显露了作者视域之深广,也在明确汤显祖岭南行所具时代底的同时,令观者能够更好地体味个中心境的特与迁延。
而周书关于汤显祖岭南行程的述,可谓作者用力颇多的部分。首先,作者根据明人黄汴一统路程图记,明确了汤显祖由江西入粤的具体路线。据此,订正了汤氏诗歌中的一些地名误记,同时也对徐朔方先生在排序上的一些颠倒做出了修订。如金匙汤——新妇滩——转风滩之间客观存在的先后顺序,使得诗作之间的先后关系一目了然。而循着具体线路来阅读汤氏所作,则山间岭南景致的变化顿然生动鲜活,汤显祖足迹所至也清晰可辨。翻庾岭至清远,一般十数的行程,汤显祖盘桓了二十多天,其于岭南山水的那份醉心无需多言。其次,作者汤显祖在广州及广州附近的流连加以论,展现了客商云集、触目繁华的广州给汤显祖造成的冲击。接下来,罗浮朝圣与迂道访澳两节,又让我们看到了汤显祖思想构成上多元的特。既有对于道教的好尚,也有对于儒家特别是心学一脉的尊奉,还有对于商业文明,尤其是贸易的艳羡与向往。这些述的段落,对于学界此前的相关研究,俱有不同程度的补充与厘清。
写及汤显祖徐闻岁月,周书所论,亦有不少过人之处。一个,是突出了所谓“泛海之乐”。这是极富地域彩的游赏活动,亦彰显出作为贬谪之人,汤显祖特有的宽徐与浑沦顺适。另一个,则是立足海上杂咏二十首,汤显祖对于炎方人情物态之好尚加以阐发。特别是槟榔一种,不但诗中屡见,甚至还写入到牡丹亭剧中。周书指出,汤氏在“多年以后,忆及槟榔,简直比得上苏东坡的荔枝”——“自然琼树不妨琼,能使炎风清。但得槟榔一千,与君相对卧红笙”。如此微贱之物,尚念念至斯,则岭南种种对于汤显祖情感上的影响及牵系可知。
至于“临川梦与岭南情”一章,精彩的笔墨,在于梅花与罗浮之间的关联。作者一方面指出汤显祖岭南行所作诗篇,多涉梅花意象;甚至在其离开广东之后,语及岭南,亦多见梅花。另外,罗浮祁衍曾为汤氏至交,在与其相关的诗咏中,更是罗浮与梅花并举。身为岭南才子的柳梦梅,其姓名便昭揭出该人物形象与岭南之间存在的渊源,他与祁衍曾等人的重叠部分也不难分辨。而杜丽娘于惊梦一出,上场即道——“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是以,牡丹亭中用“梅”这一意象所构建的相思一片,也不乏剧作者本人岭南情缘的焕映与呈现。
当然,周书在论及汤显祖与海南之因缘时,太过强调“耳闻”特质,而否定“实至”可能,论说时略显理据不足,不无失于武断的嫌疑。但其对于汤诗中涉及海南篇章的一番梳理,却也令人看到汤氏对于海南风物的那份不隔膜。像“遥忆烟萝摆月时”、“槟榔寒落冻鱼飞”、“半月东流半月西”这类,便都是描写海南极有风味,同时也真切非常的诗句。
后,松芳师兄新著付梓在即,命我作序,百般推辞不果,唯有勉力为之。行文至此,忽然思及汤显祖与康颖当中的这么一段文字:
苏有妪水磨扇者,磨一月,直可两,半月者八百钱。工力贵贱可知。吾乡文字,近不能与天下争价者,一两水磨耳。
沈际飞评此,有“学者不可不知”之语。可以说,松芳师兄汤显祖的岭南行——及其如何影响了〈牡丹亭〉一书,或仍有缺漏,或尚有可商,然所胜者,正在其断非“一两水磨”耳。特录兹语,与师兄共勉。
2016年4月,写于首夏清和中
  (作者系学者,中山大学古代文学博士)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