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名与相知 中国历史 扬之水 新华正版
  • 定名与相知 中国历史 扬之水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定名与相知 中国历史 扬之水 新华正版

84.06 6.4折 132 全新

库存7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扬之水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05270

出版时间2018-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302页

字数200千字

定价132元

货号xhwx_1201662183

上书时间2024-12-13

浩子书屋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1常州武进村前乡南宋墓出土器物丛
24附内家香获见记:《天香·赋龙涎香》与周密的收藏
33“小杭州”里的繁华光影:永嘉窑藏银器观摩记
85《老学庵》里的“靖康节物”
103同心一挽束千结
123无锡博物院观摩散记
145“繁华到底”:明藩王墓出土金银首饰丛
211买椟还珠的理由:漆盒散记
241“妆得肩头一担春”:读宫制“货郎图”散记
267小阁幽窗,是处都香了
277嘉兴明墓出土《塔》拓片
293后记
297博物馆文物索引

内容简介:

“定名与相知”,是作者在名物研究中不断重复的词,“定名”针对“物”而言;“相知”,则须出入于“物”与“诗”之间,以此打通二者之联系。扬之水著的定名与相知:博物馆参观记(精)十一篇文章均为各地博物馆观展所得,或文房用具,或金银首饰,或花结绶带,或家居用器七十余家博物馆,四百余幅器物照片,从定名到相知,一步步引着读者走进各馆文物的“繁华”世界,让物的美、时间的印迹、历史的片段、生活的诗意,翩然交织于纸上。

作者简介:

扬之水,浙江诸暨人,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多年从事名物研究。著有先秦诗文史、中国古代金银首饰(三卷)、棔柿楼集(十卷)等。

精彩内容:

关于“定名与相知”(代序)扬之水一、“读图时代”的幸运虽然开展的“大众古”为大家提供了了解古实践的机会,但能够前往古现场的“大众”实际上仍是“小众”。博物馆则不然,它不像古现场那样不得不有诸多,并且还提供了费开放、允许拍照的条件,因此走进博物馆的真正是大众。“读图时代”,这是我们特有的。当然,“读图时代”对于学者来说,不是的窗,而只是增添了一条治学路径,增加了一种思方式,使得看展览也成为一项治学方法,我把它称作“读物”。好比欣赏一首诗,吾人是先要知道诗里的典故:故典、新典,典故用在这里的意思,然后是整首诗的意思。面对器物,也可以像读诗那样,看它的造型,纹样,设计构思的来源,找回它在当生活中的名称,复原它在历史场景中的样态,在名与物的对应或不对应中抉发演变线索的关键。沈从文从小说创作转向文物研究,虽然有着特殊的原因,但从文物与文学的关系来说,这种转变其实也很自然。大学建立了博物馆学,不知道学科目是怎样的,我想象中,应该是围绕“博物”二字:工艺、科技、植物、动物,风土人情,而这些门类也都与文学有关。“文物”与“文学”,两个词组都有一个“文”字,“文”本身即有多解,“文”与“物”组合,“文”与“学”组合,又有多解。我关注比较多的是“文心”,小说诗歌戏曲的创作是“文心”,“物”的设计制作同样也是“文心”,本来二者是文心相通的,只是时过境迁,二者分离,因此必要想办法重新拼合。博物馆的兴盛发达,博物馆人员构成的改变,博物馆的开放形式以及展陈方式的变化,都为我们提供了打通“文”与“物”的方便。这一从未有过的条件如果不去充分利用,太可惜了。本书副标题作“博物馆参观记”,便意在强调所获新知的主要来源。参观博物馆,已经成为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在博物馆里我们老两常常会与朋友相遇,可见采取这一生活方式的远不止我们一家。常常在博物馆门前看到挂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牌子,爱国主义包括的内容应该很丰富,简单说是对自己传统的了解。在书本上看不到的知识,到博物馆去看,—博物馆自然要有这样的担当,即利用直观的优势,为观众提供准确可靠的知识。二、关于定名与相知收在这里的一组文章,都是外博物馆参观所见与所得。定名与相知,原是我为自己的研究所制定的目标,在这里也可以作为观展的结。某物叫什么名字?什么用途?这是自我提问,也是我常面对的来自朋友的提问。对自己而言,这是观展收获,另一方面,这部分内容也多为博物馆即时采用,因此由个人的心得而直接成为公共知识。这是很教人感觉欣慰的,为此付出的万千艰辛,算是得到了高的回报。文心雕龙史传篇节说:“开辟草昧,岁纪绵邈,居今识古,其载籍乎。”刘勰的时代,欲接通古今,惟有文献一途。然而现古学的创立以及逐步走向成熟,却为我们走进古代世界揭示了更多的可能,也有条件使几乎被遗忘的名物学成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的“名物研究”,研究对象而言,与“古”原是一脉相承,我把它定义为研究与典章制度风俗惯有关的各种器物的名称和用途。它所面对的是文物:传世的,出土的。必要解决的是两项:是定名,第二是相知。定名与相知的具体内容,近二十年来我在很多场合都有过相同的表述。关于定名,我以为,对“物”,亦即历史遗存的认识,便是从命名开始。当然所谓“定名”不是根据当代知识来命名,而是依据包括铭文等在内的各种古代文字材料和包括绘画、雕刻等在内的各种古代图像材料,来确定器物原有的名称。这个名称多半是当时的语言系统中一个稳定的小单位,这里正包含着一个历史时段中的集体记忆。而由名称的产生与变化便可以触摸到常生活史乃至社会生活史的若干发展脉络。所谓“相知”,即在定名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某器某物在当的用途与功能,亦即名与物的还原。我的理想是用名物研究建构一个新的叙事系统,此中包含着文学、历史、文物、古等学科的打通,一面是在社会生活史的背景下对诗中“物”的推源溯流;一面是抉发“物”中折出来的文心文事。希望用这种方法使自己能够在“诗”与“物”之间往来游走,在文学、艺术、历史、古等领域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一个特殊的角度重温古典。对我来说,这样的证过程永远有着求解的诱惑力,因此是令人充满激情。之,定名与相知,这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可以说,定名是针对“物”而言;相知,则须出入于“物”与“诗”之间,以此打通二者之联系。我把它作为研究的目标,也用它来检验自己的,同时更希望读者也用这个标准来检验我的著述。至于这一工作的意义,我只能辗转引用老友李旻来信中所引述的一段他人对他人的评价:“西哲阿冈本(agamben)说‘名物是思想诗意的瞬间’,大致如此吧。看见研究道教的吴真说,薛爱华的诸多研究,都令人信服地表明:表面上,名物似乎只关乎人类的常生活,无足轻重,而实质上,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名物无声却又具体而微地说明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承载着诸多史、精神史与制度史的意义。”丁酉白露据旧文增删而成后记扬之水拿到读书二一七年第十期,先看了江弱水微言一克的重量:从郭在贻的训诂谈杜甫诗的校注,很是喜欢。郭在贻是我敬重的学问家,江文也颇能寻壑经丘得其佳胜,评述恳切允,文中的一段话尤其教人回味不已:“黄侃自嘲学问‘屑微已甚’,杨树达自号‘积微’。训诂学家从不废话一吨,都是微言一克,但这微言一克却是从偌大的古籍库中一本一本、一页一页、一行一行细读下来再精炼出来的,这有了千钧的重量,动它不得。”名物研究也是传统训诂学的一支,微言一克,千钧之重,自然也是我长久放在心里的治学目标。虽寸指测渊,难臻此境,却是从未放弃寻“微”的努力。收入这本集子的篇章依然是寻“微”,所幸博物馆的开放力度愈益增大,展览的学术含量愈益提升,今之寻“微”,比以往增添了许多有利条件,同时也对治学者的辨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字词的训诂,依凭网络检索寻源讨本,可得前人不可想象的快捷之便,然而去伪存真,抉发诗意文心,究竟还要靠学者的综合修养。而涉及一器一物的定名,在目前却是网络搜索也无用武之地,于是博物馆参观以积累实物资料便成为一个新的治学途径。不过这却更具挑战,当然也带来更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这是本书序言里已经说到的。常州武进村前乡南宋墓出土器物的定名,是我关注多年的问题,承馆方惠允,得以几番前往观摩实物,不断刷新自己的认识。收在这里的常州武进村前乡南宋墓出土器物丛以及所附内家香获见记:〈天香赋龙涎香〉与周密的收藏,可算对以往证的一个小结,前者曾刊常州文博论丛第二辑,后者曾刊文汇报学人版(二一五年三月十三)。发现于无锡的明华复诚夫妇墓与明黄钺家族墓,是我十几年前入手金银首饰研究之后即十分留心的一批实物材料,从旧馆到新馆,几度往观展陈,终以机缘凑巧,得获馆方支持而一亲实物。归来写无锡博物院观摩散记,刊发于无锡文博论丛辑。“小杭州”里的繁华光影:永嘉窖藏银器观摩记的写作,颇得益于杭州一地诸多博物馆同道的支持和帮助,十二年里一而再、再而三往永嘉观摩实物,终于去岁撰观展心得,刊于中兴纪胜:南宋风物观止学术研讨会集(中国书店二一七年)。“繁华到底”:明藩王墓出土金银首饰丛,可以说是追踪观展的结果。起因是二一三年底在博物院参观“金中国:中国古代金器大展”时看到蕲春县博物馆藏一批出自荆藩王墓的金银首饰,不论造型还是题材都是我未曾经见,而展陈中首饰及纹样的定名似有未妥,因此转年又特地往武汉博物馆参观这批文物的专题展“金黄璀璨的夕唱:蕲春明代荆王府墓出土金银玉器”。同年初夏,再往黄石博物馆参观“荆王府珍宝展”,终在友朋帮助下与蕲春县博物馆结缘,得以手抚实物,仔细观察,遂为之重新定名,并受馆方委托,促成它在浙江省博物馆以全新面貌展出。此篇即应展览策划者之约而作,收入“金玉默守:湖北蕲春明荆藩王墓珍宝”展览图录的同时,刊发于中国博物馆馆刊二一六年第八期。同心一挽束千结则是浙江省博物馆举办的“错彩镂金:浙江出土金银器”的观展心得,曾刊南方文物二一六年第四期。今年春末夏初,前往尚在预展阶段的定州博物馆参观,意外发现寻觅多年的实物证据“灯毬”;初冬在山东汶上县参观中都博物馆,竟又发现实证之二,于是整理以往所得,成〈老学庵〉里的“靖康节物”一篇,刊发寻根二一七年第六期。买椟还珠的理由:漆盒散记是应博物院创刊号之约而作,正好以博物院之参观所获回馈博物院。小阁幽窗,是处都香了与“妆得肩头一担春”:读宫制“货郎图”散记,都是紫禁城的稿约,后者并承编辑部提供故宫博物院藏品照片。旧年读明钱希言狯园,其中法华塔与写塔童子两则觉得很有意思,不承想在明器载道:嘉兴博物馆馆藏文物明墓古器中看到与小说家言相合的实例。承馆方提供高清照片,得以细审究竟,更蒙各地师友答疑解难,且赐示相关资料,遂成嘉兴明墓出土〈塔〉拓片一则,刊发南方文物二一六年第二期。如本书代序所言,收入此编者均为外博物馆参观所见与所得,虽然其中的多数器物定名已为博物馆采纳,然而我始终不敢自必,一方面会通过参观学的历程不断更新自己的认识,一方面也热望不断得获同道的指教。唐张籍逢王建有赠“新作句成相借问,闲求义尽共寻思”,实在是教人向往的问活,我今略得其一,因以此册更求其二。丁酉壮月廿五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