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易学》校注 中医古籍 (清)李守先 新华正版
¥
14.55
4.9折
¥
29.8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清)李守先
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4956171
出版时间2017-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141页
字数113千字
定价29.8元
货号xhwx_1201466606
上书时间2024-12-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正版特价新书
- 商品描述
-
目录:
《针灸易学》卷上
针灸源流
一、手法
手法歌
论修针
论取寸
论持针
论定神
四明高氏补泻
论退针
论合法
论晕针
二、认症定穴
难经
纪氏治法
行针指要歌
聚英先生《百症赋》认症定穴治法
继洲杨先生《胜玉歌》认症定穴治法
《长桑君天星秘诀歌》认症定穴治法
聚英先生《肘后歌》认症定穴治法
扁鹊先生《玉龙歌》认症定穴治法继洲杨先生注解
继洲杨先生《治症要》认症定穴治法
妇人门
小儿门
眼目门
疟疾门
伤寒门
四穴名
千金穴歌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五脏募穴
五脏俞穴
八会
论奇经八脉
八脉交会八穴歌
八脉配合歌
奇经八脉
十二经补泻歌
十二经分阴阳歌
十五络脉
灸法
灸补泻法
取火法
灸症
以言治病法
医须知
《针灸易学》卷下
三、寻穴
寻穴歌
穴目
手太阴肺经穴
手阳明大肠经穴
足太阴脾经穴
足阳明胃经穴
手少阴心经穴
手太阳小肠经穴
足少阴肾经穴
足太阳膀胱经穴
手厥阴心包络经穴
手少阳三焦经穴
足厥阴肝经穴
足少阳胆经穴
奇经八脉
经外奇穴
主要参文献
内容简介:
针灸易学分上、下两卷。上卷包括针灸源流、手法、认症三部分;下卷为寻穴。其中,上卷手法部分有手法歌、修针、取寸、持针、定神、补泻法、退针、合法、晕针等内容;认症部分有纪氏治法、行针指要、百症赋治法、胜玉歌治法、天星秘诀歌治法、肘后歌治法、玉龙歌治法、治症要治法、妇人门、小儿门、眼目门、疟疾门、伤寒门、四穴名、论奇经八脉、补泻歌、灸法、以言治病法,督任头图、背部、腹部等内容。下卷寻穴包括寻穴歌、穴目、十二经图、十二经穴、十二经补泻图、八法图、督任脉图、奇经腧穴交会穴、经外奇穴等。
作者简介:
李守先,清代医家。字善述,河南长葛县人。尝著针灸易学二卷。高希言:现任河南中医学院针灸学科带头人、博士导师、教授,河南省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主编了中医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系列教材针灸学临床、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各家针灸学说、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针灸医籍选、高等医药院校中医教材针灸流派概论;参加编写的教材有高等中医药院校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刺法灸法学、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刺法灸法学、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针灸甲乙经选读、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重量规划教材针灸学、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临床研究等。在公开期刊上发表140多篇,出版专著40本。
精彩内容:
原书作者书籍内容及学术价值简介(一)原书作者针灸易学的作者是清代李守先,字善述,河南长葛茶亭(河南省长葛县茶亭村)人。清代乾嘉时期针灸医家。根据长葛县志?第六卷?太李公墓志铭记载,李氏生于雍正十三年二月十五,卒于嘉庆二十四年十月二十七,著有针灸易学和针灸述古。李氏一生自学成材以善济世,重视针灸手法作与临床实践积累理论与实际俱丰。对针灸的研读,“主以黄岐,旁及诸家之说”(针灸易学?许序),“六年未尝一稍懈”(针灸易学?自序),然因无名师传授技艺,未敢轻易动手医病。直到他51岁时,才因当时疟疾严重流行,开始用针治病,起初“治三效一更治五效三。由此复究其书,而无不效矣”(针灸易学?自序)。在22天内,治愈疟疾患者达437人之多,之后便“学治杂症”(针灸易学?自序),“更核诸先生之书”,遂“因易入难,推所已知,而及所未知”(针灸易学?自序),医术渐臻成熟,在10余年间,其“回生起疴至于千百”(针灸易学?许序)。他有感当时的针灸书籍“古奥难窥,一入认穴,繁而且碎,句不可读,读不可记,指归要领,求之无从”(针灸易学?自序),学针灸者“之数年,不能用一二针,医一二病”(针灸易学?自序),遂“取其揣摩所以,与阅历之验于己者”(针灸易学?许序),历时10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以简捷明了的文句编成针灸易学,“以为后之君子便览之资云尔”(针灸易学?自序)。书中雕版插图47幅是他的王庭、万少峰、高肃和许冲等人绘制,同邑名士许天锡为此书作序。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之后的版本增加了72翻图,为后人所作。并取名为绘图针灸易学。(二)书籍内容与特针灸易学分上、下两卷。上卷包括针灸源流、手法、认症三部分;下卷为寻穴。其中上卷手法部分有手法歌、修针、取寸、持针、定神、补泻法、退针、合法、晕针等内容;认症部分有纪氏治法、行针指要、百症赋治法、胜玉歌治法、天星秘决歌治法、肘后歌治法、玉龙歌治法、治症要治法、妇人门、小儿门、眼目门、疟疾门、伤寒门,四穴名、论奇经八脉、补泻歌、灸法、以言治病法,督任头图、背部、腹部等内容。下卷寻穴包括寻穴歌、穴目、十二经图、十二经穴、十二经补泻图、八法图、督任脉图、奇经腧穴交会穴、经外奇穴等。其中“以言治病法”有特。“以言治病法”阐述了七情活动在致病中的作用,提出“天地之气,常则安,变则病,圣人如持至宝,庸人妄为而伤太和,诸病皆生于气,分而为九,如喜、怒、悲、恐、寒、热、惊、思、劳也。”介绍了七情致病的临床表现和“以言治病”的方法,如“悲可以治怒,治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治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治以遽迫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治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治以思彼忘此之言夺之。五者必诡诈百出,无所不至,方可动人耳目,若无才之人,不能用此法也。”在“学须知”中,列表介绍东南西北中五方与五脏、五志、六、五味的关系,指出虚补实泻所选用的穴位,说明五脏病症采用循经取穴,调理五脏气机,表达了整体观念在针灸临床上的应用。该书的另一个特是语言朴素生动,内容切合临床实用,便于普及推广。古代针灸学著作大多深奥难懂,初学者难于学掌握,加之有“兼怵其晕针之说”(针灸易学?自序),因此,自学针灸比较困难。为“广其传”(针灸易学?许序),让更多的人掌握这门技术,李氏用言简意赅,简明清晰,易读易懂的语言,简明的示图,说明深奥的针灸道理,为初学者提供入门的捷径。全书不足2万字,涵盖了针灸手法及内、眼、妇、儿等科病症的选穴。为便于初学者诵,李氏选取内容以古代歌赋为主,如“手法歌”、“行针指要歌”、“百症赋”、“胜玉歌”、“肘后歌”、“玉龙歌”、“千金歌”、“八脉交会歌”、“八穴配合歌”、“补泻歌”、“分阴阳歌”、“寻穴歌”等,读之朗朗上,益于记忆。此外,李氏在表述十二经穴、奇经穴、经外奇穴时,配以图谱,文图并茂,一目了然。尤其是所绘“八脉寻穴及治病图”和眼喎斜、头顶痛等病针灸图,栩栩如生,过目难忘。(三)学术价值1.大量摘取经典名篇,注重临床实践李氏在书中大量摘录历代针灸典籍及各家,反映出崇尚经典,重视临床的学术特点,他阐述的手法内容,多选自难经、神应经、针灸大成等,各家手法歌括有修针、持针、定神、退针、合法、治晕针、转针补泻、生成息数、呼吸、徐疾等;认症内容选自灵枢、纪氏、聚英、扁鹊、长桑君、杨继洲等医家的医著,详细介绍内、妇、儿、眼等科病症,卷末记述了四绝穴名,千金歌。对五脏募穴、合穴、交会穴、八脉交会歌、八穴配合歌、十二经补泻歌、十二经分阴阳歌、灸法等针灸医理均有记载。他特别崇尚杨继洲的学术思想大部分内容从大成中摘录。李氏论述补泻之术,皆本灵枢、素问、甲乙经等古典医籍,如对泻法,“刺后得气,徐出针”的注解说:“勿闭其穴,令走气也”(针灸易学?补泻法);对补法“针进得气”的注释是“随呼而走,出针速按其穴,恐走气也”(针灸易学?补泻法)。在手法歌中指出:“三阴三阳气血分,凝滞全凭用金针。左指点穴知真所,右指持针须静心。补要久留虚不虚,泻要去疾实不侵。转左阴中能生阳,旋右阳中能生阴。发明素难真玄妙,景仰岐黄秘决深”。强调要遵素、难经典旨要,对初学者正确掌握针刺补泻大有裨益。临证选穴,李氏也十分重视寻经求典。如头痛、眩晕用百会;心胃疼取上脘;中风不省人事取人中、中冲、合谷、哑门、大敦;血崩漏下灸中极、子宫;大便不通取章门、照海、支沟、太白等,均遵内、难之旨,本针灸大成等书,而定穴施治。每篇内容,先简叙前人的观点,后附其本人的见解,寥寥数语,切中肯綮,解释的清清楚楚,如他在“玉龙歌治法”后说:“先治周身疼痛多矣,必患者先指出病所,即以左大指或食指爪掐之,患者齿牙咧嘴,惊颤变,若疼不可忍,即不定穴也,即天应穴也,右手下针痛极必效”(〈〈针灸易学?玉龙法〉〉)。有的仅加按语一句,如在“五脏募穴”篇后说:“先按:难经云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等。文字虽然不多,表达意思明确。2.提出“首学手法次学认证”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理念李氏提出手法、认症、取穴是学针灸的三要素。倡导学针灸,首先掌握针刺手法。初学针灸“手法不明,终身不医一病”(针灸易学?附书一则)。因此提倡初学者要“首学手法,次学认症”(针灸易学?自序),并在医著中将“手法”列于“认症”、“取穴”等篇之前。手法、认证、取穴三个重要内容中,李氏认为手法是关键。他说“难不在穴,在手法耳”(针灸易学?附书一则)。若只“明于穴”而不懂手法,则一病亦难医;若掌握了手法而“因症寻穴难”(针灸易学?自序)者,则可先学那些“显而易知”的穴位,如十二井穴、五募、八会、五俞穴、八脉主穴等,“得一二穴,从此以尺量之,以类推之,由浅入深,因此知彼”(针灸易学?附书一则),循序渐进。因此,学的顺序要以手法为先,次学认症,再学寻穴。李氏的“首学手法,次学认症,而以寻穴为末务”(针灸易学?自序)的学理念,对的实践仍有指导意义。李氏这本突出实践的著作,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民国时期,中华书局编写的针灸易知等著作,其中采用了李氏的目录编排方式及大部分针灸内容。针灸易学这本书内容简明扼要,浅显易懂,便于掌握,是继元代王国瑞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之后,又一部以实用为主的简明针灸读物,本书对初学针灸者,于临床时有的参价值。(四)版本现有清嘉庆三年撰者自刻本,道光二十七年刻本,清刻本,1916年上海广益书局出了石印本1916年上海翠英书店石印本1938年上海大文书局铅印本、1951年中医书局铅印本、1951年建文书局石印本、1954年上海锦章书局石印本和北京中国书店影印本。本次校注,以嘉庆三年(1798年)自刊本为底本,以清刻本为主校本,上海广益书局、大文书局、建文书局、锦章书局石印本为参校本。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