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理解的设计:第2版 教学方法及理论 作者 新华正版
¥
39.04
5.7折
¥
68
全新
库存1484件
作者作者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56584
出版时间2017-0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415页
字数437千字
定价68元
货号xhwx_1201489145
上书时间2024-10-1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正版特价新书
- 商品描述
-
目录:
序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绪论
设计的两个误区
本书内容
本书受众
关键术语
关于本书可能误解的解释
提醒与说明
章 逆向设计
为什么“逆向”是好的
传统设计的两个误区
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
逆向设计模板
设计标准
设计工具
鲍勃·詹姆斯的逆向设计实践
关于设计过程的几点说明
预览
第二章 理解“理解”
理解作为有意义的推断
理解的可迁移
理解作为名词
专家盲点
理解的证据
的误解以及我们的感悟
第三章 明确目标
标准制定
解析标准
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大概念和核心任务?
一个确定了优先次序的框架
发现大概念的更多建议
教师的“新装”
根据迁移任务制定目标
鲍勃·詹姆斯的逆向设计实践
结
第四章 理解六侧面
侧面1:解释
侧面2:阐明
侧面3:应用
侧面4:洞察
侧面5:神人
侧面6:自知
理解六侧面对教与学的关键启示
第五章 基本问题:通向理解之门
第六章 架构理解
第七章 像评估员一样思
第八章 指标和效度
第九章 设计学
第十章 为理解而教
第十一章 设计过程
第十二章 宏观设计:将ubd作为课程框架
第十三章 “虽然如此,但是……”
后记:开始行动吧
内容简介:
什么是理解?它和知道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理解是一项重要的目标?我们如何知道达到了这个目标?在当前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关注核心素养培养的情况下,我们怎样才能建设一套严谨的、有吸引力的课程体系,关注理解,注重的能力提升?
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著闫寒冰、宋雪莲、赖译的追求理解的设计(第2版)中回答了这些问题以及其他一些相关问题。自1 998年两位作者将追求理解的设计(ubd)这一理念引入教育领域开始,世界各地很多教育工作者在中应用了ubd框架。通过借鉴大量教师的实践反馈,两位作者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对ubd理念进行修订和补充,用于指导教育工作者的课程体系建设、评估和设计。本书以优化的ubd模板为核心,借助各学科领域大量的实践策略、工具和案例,解释了逆向设计的基本;对一些关键概念作了清晰透彻的阐释,比如大概念和基本问题;并关注理解六侧面如何丰富的学。本书为教师设计者建设课程体系提供了一条清晰的路径,确保获得更为有效的学体验。
作者简介:
格兰特威金斯,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真实教育”(authentic education)的负责人。威金斯为学校、学区和门提供关于各种改革问题的咨询服务,并参与了一些重大教育改革项目,包括佛蒙特州的档案袋系统和精英学校联盟。他建立了一个的教育共同体,专注于教育评估改革,还为北卡罗来纳州和新泽西州设计了一套以表现为基础的、由教师实施的档案袋评估模型。他的工作已得到皮尤慈善信托会、杰拉尔丁r道奇会及美国科学会的支持。
威金斯是教育评估方面的专家,著有educative aement、aeing tudent performance等;还在教育类核心期刊educational leaderhip、phi delta kappan等上发表了多篇学术。
杰伊麦克泰格,目前是马里兰州评估委员会的主任。麦克泰格在充实而多元的教育工作经历中积淀和发展了丰富的经验,曾参与马里兰州教育厅的学校提升工程,通过协调全州之力来开发策略、课程模型和评估流程,从而提升了的思维品质;曾做过马里兰州王子县的学校教师、资源专家和项目协调人。他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经验丰富,常常作为专家参加、州、地区的会议和工作坊。
闫寒冰,教育技术学博士,教授,博导,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专家组核心成员,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深度学”项目综合组成员。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与整合、教师培训设计与管理、远程培训设计与管理。闫寒冰教授先后出版了学过程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视角、信息化评价——量规实用工具、远程设计等专著,以及师范生教育技术、听课、说课、评课等教材;并在autrala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开放教育研究、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等期刊发表学术40余篇;已完成或在研课题20余项,其中与教师专业发展(包括培训)相关的课题包括师范司委托课题“国培计划”质量管理规范,2012人文社科课题“教师远程培训的质量管理”、2015人文社科课题“大规模教师在线培训的质量分析工具研究”、—中移动“师范生信息化应用能力标准及培养方式实证研究”等。
精彩内容:
序追求理解的设计(第二版)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特别是对于正在深入进行基础教育课程与改革的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已经提出了中国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并正在以发展核心素养为纲着力建设和完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体系的建设和完善,需要以核心素养为指引提炼各学科的大概念,也是要发掘各学科在培育核心素养中可能和应该作出的贡献;需要以核心素养为指引和依据来选择学内容;需要设计保证核心素养目标得到落实的过程和方法;需要设计与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和方式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当我们思和推动上述工作的时候,是能够从本书中得到很多启发的。这本书提出了“逆向设计”的概念和方法,已避开学校设计中的两大误区——聚焦活动的和聚焦灌输的。前者没有明确学体验如何帮助学者达到学目标;后者缺少明确的大概念来引导,缺乏为确保学效果而进行设计的过程。本书认为教师在虑如何开展教与学活动之前,先要努力思学要达到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以及哪些证据表明学达到了目的;必须首先关注学期望,然后才有可能产生适合的行为;认为好的设计应该是“以终为始”,从学结果开始的逆向思。这个概念和方法对于我们为追求有意义、有效果的设计以及思和寻找教师行为转变的路径颇有启迪。这本书对“理解”在概念和实践上进行了更加深入的阐述和解释,提出衡量“理解”的一个基本指标是能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新的环境和挑战中,而不仅仅是知识的回忆和再现。特别有价值的是,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将具有多维和复杂的“理解”概括和界定为解释、阐明、应用、洞察、神入、自知六个侧面,对教与学的设计具有关键的意义。这本书提出了一种课程与的设计方法,旨在促使参与探究活动,提升学迁移能力;为提供理解概念的框架,帮助他们理解一些零散的知识和技能,并揭示与内容相关的大概念。通过对大量的实践进行积累和结,本书还提出了一个关注理解的单元模板,以协助教师设计课程与评估;围绕大概念、基本问题和核心评估任务提出了如何把单元放在一个更大、更连贯、更结构化的课程和项目框架中进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了一套在课程和评价中实现质量控制的设计标准。书中提供的许多案例、创造的许多工具和支架对于我们的研究从经验型转向实证型,对于从知识为本转向核心素养为本,都具有既有理论高度而又有实的借鉴意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本书的版到第二版,经历了六年时间。其间,本书的作者与他的许多合作者持续地进行研究和开发,不管在理论还是实践上充实了体现全球改革共同趋势的新要求,而且补充了大量的实践案例。这种扎根于实践的严谨科学态度也是令人敬佩的。给本书作序的过程也是我的一次学之旅。近两个月的读书惯是闲下来看这本书,虽然各项事务繁忙,每接续读此书的愿望往往不能得偿,但即便是在这时断时续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此书的意义,理解了本书主译在过往经年始终关注此书的缘由所在,也常发现我们在过去20年中的所想所做能从这本书中寻找到一种契合和共鸣,得到一种启发和激励。这是一本值得我们反复翻阅的书。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课程标准已经制定,教材体系已经初步建设完成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紧迫、需要的当是把理念转化为行动。所谓“行动”,指的是所有在常课堂上每天与互动的老师们在主导中的具体行为。这是关系到课程改革理念和方案能不能真正落地、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环节。此书的推出,可以说是正当其时,希望此书能够帮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突破“理念向行动”转化的关键环节!尹后庆2017.1.20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