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物皆数 从史前时期到人工智能跨越千年的数学之旅 文教科普读物 (法)米卡埃尔·洛奈(mickael launay) 新华正版
  • 万物皆数 从史前时期到人工智能跨越千年的数学之旅 文教科普读物 (法)米卡埃尔·洛奈(mickael launay)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万物皆数 从史前时期到人工智能跨越千年的数学之旅 文教科普读物 (法)米卡埃尔·洛奈(mickael launay) 新华正版

33.94 5.0折 68 全新

库存1658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法)米卡埃尔·洛奈(mickael launay)

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ISBN9787550249189

出版时间2018-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296页

字数181千字

定价68元

货号xhwx_1201734107

上书时间2024-07-15

浩子书屋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章 不自觉的数学家


第二章 数字的形成


第三章 不几何者不得入内


第四章 定理时代


第五章 一点儿方法


第六章 从π到坏


第七章 零和负数


第八章 三角原力


第九章 面对未知


第十章 数列


第十一章 虚数的世界


第十二章 数学语言


第十三章 世界的字母表


第十四章 无穷小


第十五章 测算未来


第十六章 计算器时代的到来


第十七章 未来的数学


结语


扩展阅读


参文献


内容简介:

你观察过鹦鹉螺的外壳吗?注意过松果表面的螺纹吗?侦探剧中确定嫌疑人位置的三角定位是什么?阿尔法的算法与数学有哪些关联?
在史前时代,数学是为了实际应用而出现的。数字被用来计算羊群的数量,几何图形被用来测量田地并绘制道路。自那时以来,很多艺术家、创作者、匠人或者单纯的梦想家和好奇者,在无意中踏入了数学的领地。他们是不自觉的数学家,是人类历早的提问者、早的研究者、早的头脑风暴践行者。如果想了解数学到底是什么,我们必须追随他们的脚步,因为正是因为他们而起。
米卡埃尔洛奈著的万物皆数(从史前时期到人工智能跨越千年的数学之旅)(精)将我们穿越回史前时代、四大文明古国、欧洲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也会带领我们漫步于巴黎卢浮宫与发现宫。作者巧妙运用历史学的方法,构建了无数历史或现今的场景,将数学从亭台楼阁之上带入我们的常生活,将数学之美化为一篇篇优美的文字,娓娓道来。
“大部分人是喜欢数学的,但问题在于很多人并不了解这门学科。”如果你从来没有了解过数学,如果你讨厌数学,何不虑给这门学科第二次机会呢?跟随作者回顾这门人类历不可思议、迷人的学科发展至今的曲折历程,认识那些通过意外发现和奇思妙想而创造了历史的人。你不会后悔的。

作者简介:

米卡埃尔洛奈,2005年进入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并于2012年获得概率学博士。2015年以来,洛奈参与了大量的、针对公众的数学推广活动,是法国“与数学游戏沙龙”的成员。他在网络台策划的数学节目拥有近30万订阅,频道节目观看量近2000万。

精彩内容:

章  不自觉的数学家
回到巴黎,我决定从位于城市中心位置的卢浮宫博物馆开始我们的征程。在卢浮宫搞数学?这看上去可能不太搭调。这座曾经的皇家宫殿、如今的博物馆,看上去是画家、雕塑家、古学家或者历史学家的领地,之不会是数学家。然而,我们是要在这里重新建立一种新的“印象”。
来到卢浮宫,我看到了屹立于拿破仑庭院中心巨大的玻璃金字塔,这似乎是一封来自几何学的请柬。但是,我和更古老的上古时代有个约会。我走进博物馆,时间机器正式开启。我从法兰西的国王们面前逐一经过,又掠过文艺复兴时期和中世纪,后回到了遥远的古希腊时代。一个展厅接着一个展厅,我看见了古罗马时期的雕塑、古希腊花瓶和古埃及的石棺。我还要再回到更久远的过去,于是,我终于进入了史前史时期。后退了这么多个世纪,我必须逐渐忘掉所有的事情。忘掉数字,忘掉几何学,忘掉文字。在初的初,没有人知道任何事情,也没有什么东西是需要被知道的。
首先,让我们回到1万年前,驻足于美索不达米亚。
其实仔细想想,我应该还能回到更久远的过去。让我再继续后退,退回150万年前,回到旧石器时代的初期。在这个阶段,原始人类还没有学会用火,所谓的“智人”根本还是天方夜谭。此时的世界由亚洲和非洲的直立人统治,或许还有一些尚未被古发现的直立人的亲戚。这是石器的时代,“手斧”正流行。
在营地的一个角落里,琢磨匠人们正在工作。其中一人拿起了一块没有被打磨过的燧石,是他几小时之前收集起来的。他坐在地上(可能是盘腿而坐),将这块燧石放在地面上,一只手固定住这块燧石,另一只手握住另一块大质量的石头,用它敲击燧石的边缘,一块碎片应声而落。他看到了碎片,然后转了转手里的燧石,再次敲击另一侧的边缘,使燧石的边缘形成锋利的棱脊。剩下的是在整个轮廓上重复作了。在某些部位,燧石太厚或者太大了,所以需要削掉很大一块,来达到匠人终想要实现的效果。
“手斧”形状的出现,既不是巧合,也不是灵光一闪。它是经过一代又一代古人的思、琢磨、传承而后实现的。我们发现了好几种不同类型的手斧,随着所处时期和发现地点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有一些是具有凸出很好的水滴形;另外一些更浑圆的,看上去像是蛋形;还有一些几乎没有圆角,更接近等腰三角形。
然而无论是哪种手斧,都有着一个共同点:对称。到底是因为这种几何构造的实用,还是仅仅出于某种审美意图,促使我们的老祖宗们坚持使用这种构造呢?的我们很难弄清楚这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对称不可能是一个巧合。琢磨匠人应该预先设计好了自己的打磨计划,在完成手斧之前虑好了形状。对于要被打磨的燧石,他们在头脑中构建了一个抽象的形象。换句话说,他们在脑海中“搞数学”。(p13)

精彩书评:

“带上你的背包,睁开你的双眼,集中你的精神:你已经准备好了踏上米卡埃尔洛奈邀请我们一起体验的这段美妙旅程。”                                                                                 ——法兰西西部报“这本书是一场大冒险。这位年轻的数学家清楚地为我们讲述了‘才华大爆炸’,不仅描述了我们物质世界的现实,并且能够预测其未来的走向。”——法国世界报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