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寸河山一寸血 华北风云 历史、军事小说 关河五十州 新华正版
  • 一寸河山一寸血 华北风云 历史、军事小说 关河五十州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一寸河山一寸血 华北风云 历史、军事小说 关河五十州 新华正版

22.75 4.6折 49.8 全新

库存26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关河五十州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067600

出版时间2015-1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328页

字数335千字

定价49.8元

货号xhwx_1202597148

上书时间2024-06-16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全景式展现中国正面抗全史。
战争,只是历史的一部分。战争很热血,全史更精彩。
百万读者期待五年,一寸河山一寸血完整无删节版本全新面市。开放解说,完整史料。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全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
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那一批人物,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
"

目录:

章  白云生处有人家

艰难的选择

知己知彼

脱困之法

鸡鸣盗

生死时速

苦斗苦撑

病中策

第二章  纵横四海

拥宋主冀

逆取顺守

厚黑学

反间计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第三章  大漠英雄

斗智斗勇



特种部队

欲擒故纵

奇袭百灵庙

喜羊羊和灰太狼

投名状

什么叫江湖规矩

第四章  旅行

东山再起

合纵连横

改弦更张

经略大西北

石破天惊

棋子

第五章  到西安去

是不服软

舌战群儒

大舅子

破局之策

美救“英雄”

相逢一笑

放还是不放

圣诞礼物

负荆请罪

第六章  后时代

引火烧身

大漏勺

“政治家”

第七章  后关头

好战分子

小不忍则乱大谋

长线作还是短线捞金

请战报告

出兵中国

如梦方醒

金蝉脱壳

第八章  告别在子夜

不舍不得

偷鸡不着

南苑血战

不速之客

作茧自缚

后一课

第九章  烽火长城

武林大会

守关的和挡道的

学弟学长

板垣之胆

光杆军长

新的计划

诸侯思维

第十章  从常胜到常败

刘婆婆

绊马坑

无言的结局

年岁不会制造圣人

第十一章  铁算盘

什么都得算

袋阵

危险的对手

新点子

朝令夕改

是慢那么一拍

有利之机

打仗不是游戏

第十二章  我们都得不怕死才行

价值

祭旗

三对青龙刀

福大命大

通道

第十三章  阿甘一样的人

临危受命

陈氏三章

特种战

阵地战

跷跷板

政略之才

救命

漏洞

阴差阳错

躺在棺材里

第十四章  夭折了的速度

秘密

先发制人

铁拳计划

悲喜剧

后记  要永远记住英雄们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

内容简介: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全史。
    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陷为起点,再现十四年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作品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一批人物,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

作者简介:

关河五十州,原名赵劲,江苏常州人,精研中国近代史,多年来致力于正面场的研究,寻访老兵,记录整理400多万余字,因熟知中国历史,语出惊人,痴心求证,被誉为“历史狂人”。为还原真实可靠的史,毅然重走正面场,在田间地头探查战时印迹,被称为“田野历史学家”。

精彩内容:

    章
    白云生处有人家
    白云山馆的主人叫黄郛。
    如同干将旁边有一个莫邪,黄郛旁边也有一个神仙眷侣,她叫沈亦云,而白云山馆实际取自两人姓名中各一字(黄郛字膺白)。
    如果熟悉民国史,你会知道,这位黄夫人亦是当年难得的奇女子。
    辛亥年间,有一个有名的杭州女子敢死队,队长即为沈亦云。在那个时代,沈亦云的很多见解远远超出了所谓妇人之见的框范,为一般的政客文人所不及。
    她说,民国说到底,其实不过是被两部小说所支配。北方的袁世凯读的是三国演义,知道耍奸谋弄权术,而南方的党人读的是水浒传,患难时兄弟结义,稍弄出些眉目却又马上互相猜疑。
    两本书一个民国,都如同春梦一般。黄郛的一生,恰如对这句话的优选注解。
    想当年,浙江出了三个年轻的党人:蒋介石、陈其美、黄郛。三人桃园结义,陈、黄为兄,蒋为弟,他们发誓要赶走满人,建立他们想象中的“政权”。
    满人赶走了,汉人却打起架来,宋教仁被刺后,在“继续”和“政治建国”上,曾经的党发生了严重分歧。
    哥仨各奔前程,选择了不同的道路:蒋介石和陈其美参加的二次,黄郛则专攻政务,并在这一领域享有盛名,这也是黄郛可以纵横南北政界的原因。
    黄郛任部长,是应蒋介石之邀,南下来捧义弟的场。可是因为一个济南惨案,民怨沸腾,蒋介石到处拉人顶过,权衡半天,还是决定拿自己的兄长开刀,实施“丢马保车”的办法,亲自发电报逼其下台走人。
    当初三兄弟结义时,蒋介石曾特地铸剑两把,分赠两位哥哥,上刻“安危他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
    老大陈其美在二次中被刺死,早早失去了与大家共尝的机会,如今三弟飞黄腾达,趋利而走,也不再需要黄郛这个落魄二哥留在身边了。
    时光像一把无情的刻刀,会改变每一个人的模样。
    抬头仰望,似乎只有满天的星斗才记得三个年轻人曾发下的宏愿,才记得他们曾有过的理想和友情。
    黄郛被迫辞职后,心情异常苦闷彷徨,乃至于四顾茫然,无所适从。
    这时他忽然想到了曾经去过的莫干山。浙江多佳山水,然而在他的印象里,莫干山却是一座既不秀丽,也不雄伟的土山。
    但也许恰恰是这一点,符合了黄郛当时的心境。
    于是他走进莫干山,开始了长达六年的隐居生活。自进入这座大山起,黄郛决心不再从政,与政事一刀两断。
    他疲倦了,真的疲倦了。
    山水看似没有生命,有时却要比人可靠得多。
    让所有的伤心都远去吧,让所有的诺言都成为青春的祭奠,我只有莫干山。
    黄郛夫妇与莫干山结下的不是一般的友谊,那是生死之交。他们走过山里的每一条小径,认识周围的几乎每一个人,莫干山渐渐成了他们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知我者,二三子。
    ——亦云回忆
    然而,这一对神仙人物却终究没能如小说中描绘的那样:他们隐退江湖,从此过上了的生活。
    艰难的选择
    打破静的是九一八事变,从这之后,黄郛开始重新关心时事,并为山河的破碎而深深忧虑。
    这时蒋介石的征召书来了,要请他出山,可是黄郛不为所动。
    蒋介石亲自发去一封电报,言称:为了我们之间三十年的友谊,你不应该推却。
    黄郛复电:欲保三十年友谊而不败,我们不应该再共事!
    济南那件事给黄郛的刺激实在太深了。现在请他,给人感觉好像是蒋介石不小心袋漏了一个洞,把棋子给丢掉了,现在本人出来制造麻烦,终于又想起了他这颗棋子。
    可我不是棋子,我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请不要随随便便把我丢掉,也不要随随便便把我再次放上棋盘。    p13

精彩书评:

"正面场,有很多值得我们骄傲的记忆。
——受降仪式亲历者、原中国远征军新编第6 军4 师少校营长赵振英
凡我炎黄子孙,不该也不能忘记正面场历史。
——原中国驻印军第50 师特务连连长尤广才
正面场也需要更多披露史实,让全民族更加正确了解、认识和记忆。
——原中国驻印军新30 师90 团2 营及中美混合战车指挥组战车营二级翻译官卢少悦
实事便是真理,是任何人不能更改的。
——原第74 军军部炮兵团观通排中尉排长汪家骏(现名汪吉佑)
1942年至1945年春间,亲身经历缅北反攻战役全过程,涉险临危,从无悔意!唯念为民族生存而牺牲,葬身于异国他乡莽莽丛林之同袍魂无寄所而悲愤难耐。
——原中国驻印军新1 军新38 师师部谍报队少尉组长梁振奋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