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次危机+去依附+居危思危+全球化与竞争 经济理论、法规 温铁军 新华正版
  • 八次危机+去依附+居危思危+全球化与竞争 经济理论、法规 温铁军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八次危机+去依附+居危思危+全球化与竞争 经济理论、法规 温铁军 新华正版

138.66 5.5折 251 全新

库存16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温铁军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55574

出版时间2013-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300页

字数285千字

定价251元

货号xhwx_1202843222

上书时间2024-05-21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部分
中国的8次危机及其“软着陆”
  引言
  章
发展陷阱和中国经验
    一、从外资外债视角解析“中国经验”
    二、从危机化解视角思中国发展的可持续
  第二章
1958-1976:化初期的3次危机及其外资外债背景
    一、次借助外资走出民国危机的背景及其逻辑演变:二战后地缘战略的重构及演变
    二、危机一:1958-1960年苏联援华投资中断之后,中国发生了什么
    三、危机二:1968-1970年“三线建设”中的战略调整与经济危机
    四、第二次更大规模借助外资调整结构的背景及其符合逻辑的危机演变――20世纪70年代来自西方的外债:从“四三方案”到“八二方案”

    五、危机三:1974-1976年后一次“上山下乡”
  第三章
1978-1997:改革以来3次内源经济危机及其化解
    一、危机四:1979-1980年改革以来的次经济危机及借助“三农”的复苏
    二、危机五:1989-1990年改革以来的第二次经济危机及“三农”应对
    三、第三次外资外债背景及其逻辑演变:1988-1994年:“关键要把出创汇搞上去”
    四、危机六:1993-1994年改革以来第三次经济危机及其外向型转化
  第四章
1997和2008年中国2次“输入型”危机的发生、应对及影响
    一、现象归纳:60年4次引进外资各伴生2次危机
    二、危机七: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应对措施及影响
    三、第四次外资外债背景及逻辑演变:1997-2008年外两个“产能过剩”的碰撞
    四、危机八:2008年金融危机的应对措施及影响
 



内容简介:

在人们通常的意识形态中,中国没有发生过经济危机,也不可能发生经济危机,很多只能算是经济波动,而不能算是危机。但作者认为,中国不仅发生过经济危机。而且中国自建国以来的六十年间,已经发生了8次经济危机,而这些危机均与化阶段特征有关:在“城乡”二元对立的基本体制盾约束下,化、城镇化以及整个体制的改革所产生的制度成本均向“三农”转嫁,因而城市的产业资本可以实现“软着陆”,原有体制得以维持;而不能直接向农村转嫁的危机,导致产业资本在城市“硬着陆”,引发财税金融、乃至整个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

中国已经认识到“三农”问题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于是在2005年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战略,连续增加数万亿投资以吸纳数千万“非农”业的举措,很后成功地应对了2009年优选经济危机,实现了“软着陆”。

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19492009的主要观点是:“金融海啸”引发的优选危机,不仅是“金融化泡沫经济”所引起的,也是由“内含高成本上推”机制的西方现代政体在累积了大量的负债后产生的,因此应引以为戒,加深对资本主义危机规律及其引发的乱像和外部地缘政治法西斯化倾向的认识。只有复兴生态文明,维持乡土社会化来应对外部风险的综合合作与自治,才是中国于重蹈负债过高的现代化危机的合理选择。

作者简介:

温铁军,1951年5月生于北京。现任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教授,乡村建设中心主任、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农村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兼任院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环保部、部、林业局、北京市、福建省等省部级政策专家和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先后承担多个重量重大、重点课题,担任、省部级多个重点项目首席专家。获得院授予的“特殊津贴专家”、科技进步、“年度经济人物奖”、“中国环境大使”称号、北京市教育成果等省部级以上奖励。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