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的微声+碌碌有为 史学理论 王笛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历史的微声+碌碌有为 史学理论 王笛 新华正版

116.04 5.6折 207 全新

库存4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笛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等

ISBN9787020174652

出版时间2022-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424页

字数251千字

定价207元

货号xhwx_1202803216

上书时间2024-05-13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历史的微声》
《碌碌有为 微观历史视野下的会与民众(全2册)》
【注】本套装以商品标题及实物为准,因仓位不同可能会拆单发货,如有需要购买前可联系客服确认后再下单,谢谢!

内容简介:

历史的微声历史学家王笛经受了中国和西方两种学术体系的训练,因此他回望中国近代史以及看待世界历和人类史时,带有一种比较的、深邃的眼光,能看到问题的本质。他阅读广博,从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到文学,这使得他的行文丰富而又好看。
这本书,体现出了他对新史、微观史从接触到深入研究直到创作的过程,传达出他的民众史观。他介绍和评述了海登怀特、罗伯特达恩顿、费正清、卡洛金斯堡、史景迁、林亨特、孔飞力、艾霍布斯鲍姆、罗威廉等西方学者的思想和代表著作。
英雄史观和民众史观的区别是什么,怎样看待、社会和个人的关系,怎样看待人类的文明史,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历史和文学的关系是什么等等问题,作者提供了自己新颖的、富有冲击力的、极有价值的见解。
这是一本关于“书”的书,作者讲述和梳理了自己近四十年读书的历程,探讨了读书和进行学术研究的联系,分享了自己成为学者的方法,那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并且用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回答了”没有时间读书”这样一个大家都面临的问题。
本书的写作深入浅出,即有独到的理论、方法和分析,又有严密的内在逻辑和通俗流畅的文字,扎实、耐读而又精彩。
这是一本关于“书”的书,是对书的,展示了历史学家王笛近四十年读史观察,也可以说是他的阅读史,此可以窥见他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思。发现“历史的微声”,也是去倾听民众的真实声音。
收入作者在中英文学术杂志以及大众媒体上发表的书评,其中在刊物美国历史(american hitorical review)、亚洲研究季刊(journal of aian tudie)等发表的英文书评,皆是次翻译成中文出版。本书是作者读书的次结集,细读罗威廉救世红雨、卡洛金斯堡奶酪与蛆虫、罗伯特达恩顿屠猫记、史景迁王氏之死、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卡尔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等史学名著,思人类的历史、文明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本书部分“读书是自我塑造”和后一部分“不可能预测历史的未来进程”是专门为本书所写,尚未在其他任何地方发表过。
作者绘制了十九幅人物插图,传达出那些海登怀特、费正清、史景迁、孔飞力、艾霍布斯鲍姆等杰出学者的神韵和思想的力量。
本书金句:
1.斯皮瓦克有一句名言,即“底层人能说话吗(can the ubaltern peak)?”这里实际指的是底层人能否发出自己的声音。但古哈表示,庶民要而且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尽管这种声音可能是微弱的,即他所说的“历史的微声”(mall voice of hitory)。
2. 不能当沉默的大多数,必须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哪怕知道自己的声音是微弱的。
3.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个体是整体接近可以忽视的东西,这是整体史的本质。
4.历史研究应该有一个史学观的转变,是从叙事到民众叙事的转变。
5.走出帝王和精英史观,发现民众的声音,那是“历史的微声”。
6.社会这个复杂的机器,是根据人类的需要逐步形成的。
7.审视自己是否还有学术创造力的量度之一,是看是否对新书还保持着强烈的阅读愿望和好奇心。
8.只有倾听民众的声音,才能写出一个衡的历史。
9.无数历史的微声交汇在一起,可以变成雄伟的交响乐。
10. 在权力的压迫之下,普通人经常只能用不合作、抱怨、散布流言蜚语等等作为他们“弱者的武器”进行力所能及的“常的反抗”。常的反抗,是每一个普通人的天赋人权。
11.教育服从,不鼓励独立思和批判,在人种进化中只会落后。
12.一个老师不需要给树立他的,而是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可造之才。
13.在中国史和世界史融合的问题上,新史取向在中国的影响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
14.微观史的研究,是目光从上层转移到下层,由中心转移到边缘,把普通人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使我们看到了英雄或者精英之外的小人物的历史。
15.新史的“新”主要表现在:一是研究对象重心的转移,即从英雄人物到普通人;二是研究方法的改变,强调多学科交,特别是人类学的影响。
作者简介
作者所绘插图:
海登怀特(hayden_white)
卡洛金斯堡(carlo ginzburg)
艾霍布斯鲍姆(eric hobbawm)
史景迁(pence)
哈耶克(hayek)
罗威廉(william rowe)
林亨特(lynn hunt)

作者简介:

历史的微声王笛  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曾任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历史系教授。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博士。

主要关注会史、城市史、新史、常生活史和微观史的研究。

学术代表作有跨出封闭的世界、街头(中英文)、茶馆(两卷本,中英文)、袍哥(中英文)、走进中国城市、从计量、叙事到文本解读,著有非虚构历史读物消失的古城那间街角的茶铺。

两次荣获美国城市历史学会(uha)很好著作奖,并获首届“吕梁文学奖”、单向街图书奖、中国会党史研究会很好著作奖等图书奖。

精彩内容:

历史的微声    一、我要读书
    小时候读书是从连环画开始的。当时成都街头有很多连环画铺,画铺的墙上贴满编好号的各种连环画封面,你说出选中的号码,店主租给你相应的连环画。租金是1分钱一本,几分钱可以美美地度过一晚上。在“”之前,这几乎是我和小伙伴们专享的文艺生活。
    记得这些连环画大概有三种类型:一是四大名著,不记得是否读过红楼梦了,但是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是百读不厌的;二是历史故事,我印象深的是岳飞的故事;三是故事,如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等。另外,父亲给我讲解唐诗宋词,记得有琵琶行长恨歌等,但我印象深的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当时便非常憧憬那种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生活。
    不过我倒是记得读的本字书,是父亲从单位上借的我要读书,为高玉宝的不幸遭遇而悲伤,觉得生在社会主义真是啊,要好好读书学。连环画使我得到了早期的历史和传统教育,为岳飞那种精忠报国的精神所感动,还有是对者的崇拜。
    我曾被高中拒之门外
    我的童年时代是住在四川省文联的大院里,听我父母亲讲,我和哥哥喜欢到流沙河那里去听他讲故事,由于那个时候我年纪还小,具体讲的啥,我已经没有记忆了。也是这段经历,老先生经常对我父亲说:“王老二是我看着长大的”。
    关于流沙河先生的事情,其实多是后来听我父亲讲的。说是流沙河被打成右派以后,先是发配到山中炼铁,又改为种地,后来待遇好点,被打发到省文联图书馆当管理员,那是三年困难时期后到“”爆发前的一段时间。
    在“”初期,学校都“停课闹”了,百无聊赖,只有靠读书打发时间。那是“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的时代,但是奇怪的是,没有人要求读书,也不主张读书的年代,反而是一些年轻人读书自觉的年代。这也可能是我们经常说的,一个东西只有失去了,才感觉到它的珍贵;当学校关门,上不成学了,可能才感觉到学的美好。
    流沙河先生所管理的那些图书在“”中被打捆,放在大院里的几间大空房里。当时既然不上学,有大把时间,父母也到所谓“五七干校”去了,只好靠读书打发时间。没有书读,我和一些小伙伴从窗子翻进去偷书看。
    有晚上,和小伙伴打着手电筒在漆黑的书库里面正津津有味地翻书,突然门开了,被管理员抓了一个正着,我们都写了一份检讨书才算脱身。管理员还比较人化,也没有告诉家长,但是以后再也不敢翻窗进去偷书了。在“”之后,有那个管理员突然叫住我,居然把那份检讨书还给了我,那个时候好像我已经读大学了,可惜那封检讨书没有留存下来,要不也是我艰难的读书道路上的一个见证呢。
    后来便是“复课闹”,小学只读了三年,便直接进入了中学。中学是我从懵懂到真正成熟的时代。在初中阶段,秩序逐步恢复正常,我们都被告知,要升高中的话要根据来决定。我的学是在班里的前几名,当时认为读高中应该是顺理成章的。记得在1972年的那个夏天,我每天都在家里焦急地等着入学通知,但是通知始终没有到达。我那个时候非常腼腆,还是我父亲去学校了解,才知道我已经被高中拒之门外。这可能是我人生所受到的次打击,整天躲在家里,情绪低落,甚至不愿意出门,觉得简直没有面见人。
    我父亲是一个不轻易放弃的人,便每天到学校去打听到底是什么原因,而我每天都在家里等着,盼着有好消息。后来学校的工作人员被我父亲的执着所打动,悄悄地告诉他,没有录取的原因是我父亲的档案里“有问题”,在那个荒唐的时代,读中学也要父母单位的政审。
    弄清楚了原因,我父亲马上回单位,直接找到管理档案的人,要求说清楚档案里有什么问题。反正后来才弄清楚,是被人塞了“黑材料”,所以政审没有合格。后来单位出了证明,说父亲政治上没有任何问题。
    后来知道,其实政审的问题已经是第二次给我看了。刚进初中的时候,我参加了成都市美术社的培训招生,但是没有被录取。当时我满怀希望,专职学画而成为职业的画家是我从幼儿时代有的梦想。在许多年以后,那个时候我已经在四川大学历史系担任副教授,我母亲碰到曾经参与过那次美术社录取工作的熟人,她告诉我母亲,其实当时我的试接近达到了录取的标准,也是因为政审被刷下来了。我母亲还揶揄地告诉她,感谢你们所做的这个决定。
    为了我上高中的事情,我父亲为此奔波几个月,关键的是要我父亲的单位出示父亲“没有任何政治问题”的证明,才后解决了我读高中的问题。我进高中的时候,同学们已经上课几个月了。现在想起我读书的道路的这个坎坷,唏嘘不已,这也是我一辈子感恩我父亲的事情。的努力,我今后的道路可能会接近改变。因为我能很清晰地记得,高中时代是我走向成熟的一个决定的阶段。
    p69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