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中层文官(精)--中华学术·有道/[马来]赖瑞和著 史学理论 [马来]赖瑞和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唐代中层文官(精)--中华学术·有道/[马来]赖瑞和著 史学理论 [马来]赖瑞和 新华正版

55.19 5.6折 98 全新

库存7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来]赖瑞和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64954

出版时间2024-0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669页

定价98元

货号xhwx_1203248615

上书时间2024-04-14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目录序言联经版自序导言一、本书的研究范围二、“非士职”:唐代士人不做何官三、唐代官场上的四个“模范”四、唐代士人的任官规律五、唐代士人的常任核心官职模式六、本研究课题的“代表”七、唐代“士人”的定义和特八、基层、中层和高层文官的定义九、研究文献回顾章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和侍御史一、御史的起源、变革和组织二、御史的官品和清要地位三、御史的选任四、“摄”御史和“兼”御史五、真御史和使府御史六、外台御史和监院御史七、奉和里行八、幕府军将武职挂御史衔九、结论第二章拾遗和补阙一、拾遗、补阙的基本轮廓二、皇帝的“侍臣”和“近臣”三、官品问题四、作为初任官五、初除官年龄六、文词之美和任官条件七、何人不可任遗、补?八、“官”和“职”以及拾遗、补阙作为阶官九、拾遗补阙“奉”十、结论第三章员外郎和郎中一、郎官的起源和员额二、二十六司的不同地位三、郎官的地位和官品四、员外郎和郎中的别称五、郎官的职掌六、郎官和刺史七、郎官知制诰八、郎官和翰林学士九、郎官和史馆修撰十、检校郎官十一、结论第四章县令一、唐县的等级和县官的地位二、县令的三大类型三、赤畿县令的选任四、郎官出宰京畿五、唐前期的望紧上县令六、唐后期的望紧上县令七、唐前后期的中下县令八、“摄”县令和地方长官自辟的州县官九、唐后期县令主要职务的侧面观察十、结论第五章司录、录事参军一、从勾官到通判官和专知官二、京城和京外的录事参军三、不同等级州府的司录、录事参军四、唐前期录事参军:政典和出土唐代文书所见五、唐前期录事参军:墓志所见六、唐后期的录事参军七、墓志中所见的两个唐后期司录参军八、令录:县令和录事参军九、唐中叶以后的“摄”录事参军十、结论第六章判官一、唐代“判”的含义二、判官的起源和演变三、“本判官”和“四等”官及勾官四、“狭义判官”的五大类型和名目五、重要诗人任判官六、方镇判官七、财经系判官八、皇朝特使判官九、京城诸使判官十、内诸司使判官十一、判官的官衔十二、结论第七章结参书目附录后记

内容简介:

“唐代文官研究系列”依据唐代官职的轻重与闲剧,分基层、中层和高层,采取全面视角,跨越唐官僚体系的三大板块——京官、州县官、方镇使府官。从中选取拥有代表的一部分官职,以观察唐代士人任官的一些规律和特,将其作为标尺,衡量唐代士人在仕途上的高低成,且深入研究其中有代表的三十多种官职,发掘这些官职的运作细节,本书是该系列第二种,分章详论了唐代士人中年经常出任的几种核心中层官职,其中包括京官七种(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侍御史、拾遗、补阙、员外郎、郎中),县官一种(县令),州府官一种(司录/录事参军),以及幕府官一种(判官),阐明了这几种官在唐代架构和士人官历中的意义与位置。

作者简介:

赖瑞和(1953年2022年4月26),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19761980年,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著有唐代基层文官唐代中层文官唐代高层文官杜甫的五城:一位唐史学者的寻踪壮游坐着火车游盛唐:中国之旅私相簿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